摘""" 要: 德育教師要從當代實際出發(fā),與時俱進。要成為更好的德育教師,必須有堅定的教育理想,積極承擔愛國教育責任,通過溝通技巧創(chuàng)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樹立時代意識,打造有效課堂,并注重通過科研推廣德育經驗。
關鍵詞: 德育教師""" 更高要求""" 反思
2014年暑假,在江蘇省中職德育骨干教師的培訓課上,我有幸聆聽了來自全國不同地區(qū)的教育界專家的精彩講座。他們從自己關注的教育領域帶來最新的德育信息,給我們這些從事德育工作的一線教師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邊工作,一邊反思。這次培訓班的章宏秘書長說:“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睂W習之余,我思考的最多的是如何成為更好的德育教師。許多德育教師從事德育教學多年,有豐富的教育經驗,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化,德育變得更復雜,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德育教師必須要成長、要更好。
成為更好的德育教師,從當前來看,首先,要有教育理想。教育是育人的事業(yè),德育是凈化人的心靈,發(fā)展人的思維,使人走向睿智、走向成熟的事業(yè)。在經濟高速發(fā)展、人們重利輕義的社會,許多德育教師呼吁、努力、失望、無力,社會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地失防,德育教師美好的理想正在流失,德育開始變得蒼白。所以,要重振德育,首先教師要有教育理想。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是行為的動力,能產生激情、機智、恒心。在社會道德一再滑坡的環(huán)境中,德育教師需要理想作為自己教育事業(yè)的支撐,從而在德育的路上勇往直前。
第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更好的德育教師應該承擔起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責任。直面中國現實社會中人們價值觀扭曲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民眾對信仰的缺,這使德育教師的責任更重大。德育教師有必要在價值多元、各種思想激蕩的今天,給學生一個相對正確的思想導向。當然,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注意愛國不僅是歌頌祖國,關注討論社會各種問題同樣是愛國的表現。對學生中許多與主流思想不一致的觀點,教師不要急著否定,否則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可以先不表態(tài),客觀地介紹中國的現狀,引導學生分析在現實社會中是否行得通,從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自己轉變,堅定不移走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成為更好的德育教師,不僅要和學生做朋友,而且要掌握溝通技巧,成為學生認同的朋友,為有效德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在此,我認為溝通理念非常重要,它決定著溝通技巧的采用。讓我印象最深的溝通理念是——學會傾聽。傾聽需要聽者明確自己為什么要聽。是真誠地發(fā)自內心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還是從管理者的利益角度出發(fā),這將決定聽者的態(tài)度,聽者的反應、行為。善于溝通的老師,應該是善于傾聽的老師,能與學生共情,受到學生的認可。出色的班主任王金戰(zhàn)老師,對于他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認可。我喜歡把長歪的樹苗給引正,我的做法跟王老師類似,挖掘行為不端學生的優(yōu)點,拿著放大鏡找,然后讓他們知道我欣賞他們、信任他們,最后把適當的任務交給他們,讓他們全力以赴,獲得成功,建立自信,成為班集體驕傲的一員。讓學生認同我,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對后面教育的順利展開,獲得良效非常重要。
第四,成為更好的德育教師,要有時代意識,整合先進的社會資源對學生展開教育,傳授方法,幫助學生成長。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云時代,職業(yè)教育必須根據時代新要求,以新理念為支撐進行改革。職校德育教師首先要關注新技術的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改造中職傳統(tǒng)教學,帶動職業(yè)教育現代化?,F代化的核心是人才的現代化。中職德育教師要將國際先進的職教理念本土化。比如德國的雙元制在德國非常成功,但在我國并不適合,因為與中國家庭傳統(tǒng)的觀念相沖突。所以,教師可以探索雙元制中德育的因素將其本土化。教師要意識到云時代的學生,其信息量超載,沒有體系,信息呈碎片化特征。因此,教師不僅要有專業(yè)素養(yǎng),而且要有信息素養(yǎng),與學生交流,并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整合的方法。更好的德育教師,不應該是知識的奴隸,只知道灌輸,而應該是知識的主人,學會選擇,學會構建,學會更新。比如德育課程隨著德育環(huán)境的變化、德育問題的研究,一直變化。德育教師要了解并把握好這些課程產生發(fā)展的國內外背景與教材特點,課程編寫理念與性質任務、教材編寫脈絡體系、課程教學方法與要求、課時分配與評價。
第五,成為更好的德育教師,應該立足課堂,打造更有效的德育課。打造有效的德育課堂,教師首先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英國課程論專家斯坦豪斯的德育教學的“過程模式”,值得我們好好研究?!斑^程模式”是一種開放系統(tǒng),強調重視開放的非形式的學習環(huán)境,也就是說,德育的場所不局限于課堂?!暗掠處熑绾螌⒌掠烧n堂延伸至家庭,社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斑^程模式”還強調德育教學是一個過程,教育方式甚于內容,強調學生如何學而不是教師如何教。這是我第一次明確地認識到教育方式有教育意義,哪些教育方式具有較好的教育意義,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不斷探索的。我還比較認同南京師范大學吳永軍老師在談到“新課改關于德育課程教學的要求”時提出的“德育回歸生活”觀念。這提醒教師抽象談論道德是毫無意義的,“假、大、空”是學生反感的,只有學生熟悉生活中的道德問題,其探討對學生的觸動才是有效的。
第六,成為好的德育教師,不僅僅注重實踐,還要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將好的加以推廣。教師做德育科研與論文寫作是需要誠意的,寫作不是研究的副產品,教師要把反思、實踐、寫作結合起來,以寫出較優(yōu)秀的論文。在選擇研究方向時,有四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聯(lián)系實際,探索類問題;二是切口小巧,切記貪大;三是真實可行,不要難過;四是視角新穎,不做重復性研究;五是內容要科學,不能違反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論文寫作過程也有一定的步驟,如擬制標題;編寫提綱;撰寫粗稿;修改定稿。
讓我們用愛德育,用心工作,用汗水付出,成為一名更好的德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