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世界上有哪款硬派越野車能夠“吃粗糧,干粗活”,想必非豐田的Land Cruiser(陸地巡洋艦)系列莫屬。在整個車系漫長歷史發(fā)展中,1960年代面世的FJ40是取得很大成功的一代Land Cruiser車型。而本期模型板塊的主角FJ Cruiser,正是吸取了FJ40的元素設計而來。
FJ Cruiser于2003年以概念車的身份面世,于2007年開始正式量產。然而,僅靠紀念經典車型的理由是不足以促使FJ Cruiser量產的,事實上,F(xiàn)J Cruiser是豐田探索細分市場的一種新嘗試。憑借普拉多的成熟底盤,同時融進復古味道,在強調歷史感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產品的形象,而這也是豐田在FJ Cruiser身上采用的推廣策略。對于講求個性的年輕人而言,這樣外形復古但性能不俗的家伙,著實讓人難以割舍。
在我認識的不少酷愛越野的朋友里,很多人都對它的外形設計非常喜愛,他們一致認為FJ Cruiser并不是真正意義上擁有強大的氣場或威勢,雖然看起來棱角依然鮮明,但始終給人以和藹可親的大伙伴印象。也許從來沒有哪款車能夠真的做到像它那樣,隨處見棱見角,但卻絲毫不會影響到外觀的整體美感,設計者通過層次的變化和鮮明的顏色搭配,為我們打造了一款衣冠楚楚但性能出色的純種越野車。
就越野性能而言,F(xiàn)J Cruiser要比相貌上更男人一些的普拉多出色一些,盡管它們出自同一平臺。硬件上的改進主要在以下幾點:首先,油箱的位置更高,并保持在通過角之內。另外,由于采用了多層樹脂材料,在面對惡劣環(huán)境下還能夠有效的防止穿孔和金屬材料生銹發(fā)生。其次,軸距變短,通過性提升。最后,3.545mm的后橋行程,它的作用就是能夠保證你在極端條件下,車體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平狀態(tài)。
此次我們評測的原廠1:18的FJ Cruiser模型由Autoart廠商代工生產。模型采用六開式設計,外觀方面做得令人滿意。猶如被眼鏡框包裹起來的大燈與長條形轉向燈是它標志性的亮點,寬大的保險杠不僅僅在越野時能夠體現(xiàn)出它的堅硬,從視覺效果上來說也增加了整體的硬朗感。模型在細節(jié)上的設計可圈可點,中網與保險杠上的進氣口均采用黑色全鏤空式設計,豐田的TOYOTA蝕刻片Logo被貼在正中間,紋理與細節(jié)處理得近乎完美。大燈罩上的紋路,轉向燈內部的結構也十分清晰,通透感很強。不足在于左右前角保險杠上的X型花紋并未做出。
說實話,這臺銀色的FJ Cruiser模型漆工真的很棒,顆粒感和均勻程度都無可挑剔。只是作為可活動件的前發(fā)動機艙蓋的縫隙處細節(jié),模型處理得并不好,不知是不是個體原因,兩側的縫隙有些大。三個雨刮器的設計想必也是FJ cruiser所特有的了,模型雨刮器與前風擋貼合十分緊密,下方的三個散熱口也做成了鏤空狀。
縱觀車身側面,后視鏡轉向燈,腳踏板,行李架都做得十分讓人滿意。而亮點就在于對輪胎的刻畫,無論是花紋,胎壁上的Logo,或是車標都十分逼真。以至于只看圖片的我們都分辨不出它與真車的區(qū)別。對于后視鏡不能折疊以及油箱蓋不能開啟等問題,作為Autoart代工的模型,雖然有些遺憾,但這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吧。
FJ Cruiser的車尾部也是設計得惹人喜愛,自2007年FJ Cruiser進入中國以來,備胎蓋就一直存在。直至2013款才被取消,而車頂的行李架卻相反成了標配。這樣的設計仿佛讓FJ Cruiser的野味更濃了。個性化的小尾燈做出了可愛的凸起形狀,弧度、棱角以及內部的紋路均與真車一致。FJ Cruiser車標也采用了全蝕刻片處理,與左側的豐田蝕刻片車標相映成輝。不僅如此,連細微的小鎖眼結構模型也沒有省略,做的也是惟妙惟肖。后雨刮器、后風擋內部的仿電熱絲設計、以及行李箱蓋轉軸的位置均還原準確。不過不足也是有的,高位剎車燈僅用了亮紅色噴漆進行了處理,長度也比真車要短。與前保險杠犯的錯誤一樣,后保險杠左右兩角部位也未采用X型細節(jié)刻畫。點了這么多贊,該吐槽時也不能含糊啊,這種粗心實屬不該啊。
FJ Cruiser采用了獨特的對開門式設計,這樣的設計風格也在馬自達RX-8上出現(xiàn)過。與車身線條相似,F(xiàn)J Cruiser內飾的中控面板與儀表盤同樣處在了一個非常生硬的直面上,就像一幅尚未展開的畫卷,上下兩端類似于圓柱形的設計結構巧妙地將中控臺的上、中、下三個直面銜接在一起。而模型也是盡力地將內飾細節(jié)逐一進行細致的還原,內飾面板的配色與真車統(tǒng)一,甚至連兩個擋把的球頭部位也沒有略過。座椅表面摸上去有一種細砂紙般的感覺,手感十分細膩,讓人愛不釋手。
內飾地板也做出了與真車一致的斜條狀紋路結構,包括安全帶等小細節(jié)在處理上都讓人看起來十分精細。模型的前發(fā)動機艙蓋升起后可自行立住,雖然沒有做出支撐桿結構,但艙內細節(jié)大體上還是能令人滿意。側開門行李箱開啟角度很大,不過缺乏底部的仿液壓桿設計,閉合時密封性很好,縫隙處理得比發(fā)動機艙蓋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