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學反思日益受到教師們的重視. 教學反思是對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進行總結思考. 教學反思是一個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獲得更好教學效果的的過程,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學生;課堂效率
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曾說過: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 對于教師而言,關于“教”的反思,要貫穿于教學前、教學過程、教學后三個階段. 關于學生的“學”方面的反思,包括作業(yè)反思和測驗反思. 前者要求學生在做作業(yè)過程中,遇到困難,及時反思總結反思,這有助于提高講評的效率. 測驗反思就是通過測驗反映出的問題,及時審視自己在測驗范圍內教學的得失. 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的理論學習以及實際的教學經驗,從教學前反思、教學過程反思以及教學后反思三個方面談一下關于做好教學反思的看法.
一、在教學前的反思
在每一章的教學前進行反思,有助于我們使教學變成一種自覺的實踐. 課前,認真研讀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容,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和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案及課程設計的思路進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這樣精心準備的教案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和訴求,更容易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才能更好地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例如在“打折銷售”“勾股定理”“圖形的對稱”等知識點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列舉一些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打折銷售的例子,總結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收集一些常見到的圖案、圖標. 把這些設計融進自己對教案設計的反思中,有意識引導學生多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都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反思我們教學前準備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筆者認為還是要貼近學生實際,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問題時,就讓學生盡可能地收集自己看到的直角三角形,找一些簡單的直角三角形進行實際測量,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 從開放思考到理論歸納,從易到難,從生活發(fā)現到教材知識點,老師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的趣味和實際意義,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講每節(jié)課之前,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手段的使用要進行認真反思. 這樣使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要及時、高效地在教學活動中反思.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教學設計,但在課堂上總會出現一些沒有預料到的情況發(fā)生. 比如學生沒能跟上教師的思路,提出新的問題,如果教師此時仍生搬硬套地按照自己的教案進行教學,強行打斷學生的提問,這樣會擠壓學生的思考空間,甚至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都會受到限制,學生還會因為自己的疑問沒得到解降低課參與的熱情. 在教學中的反思,要求教師及時調整思路,發(fā)散學生思維,透徹解決教學問題.
例如:在一次函數知識點的教學中,對于一次函數y = 2x - 1,當x1 < x2時,試比較其對應函數的值y1和y2的大小關系. 在給學生講解這道題目時,筆者直接運用一次函數的性質進行解題:“當k > 0時,在每個象限內,y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 ”在講解過后,筆者發(fā)現很多同學一副似懂非懂的樣子,并沒有很好地理解這個性質,筆者趕緊換一種更容易理解的方法解題,運用特殊值代入法,同學一下子就明白了,也深化了對反比例函數性質的理解.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筆者經常引導學生一起探討多樣性的解題策略,開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筆者在教學時,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一題多變,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已知一次函數y = 2.5x + 4. 筆者將此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求 x取什么值時函數值是零?
變式2:求x取什么值時函數值始終小于零?
變式3:當函數圖像在x軸的下方時,求x的取值范圍.
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了一些錯誤,如解題思路不正確,教師可以不立刻要求學生轉換思路,而是鼓勵學生繼續(xù)行探索,讓學生在自己的探索中,能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這種思考與修正對提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教師在上課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以及回饋,關注自己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手段達到的效果,不斷進行反思,使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更貼近學生的實際,把隨時捕捉的教學靈感巧妙地融入教學中,讓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嚴密,方法更有效,進而能激發(fā)學生更多的潛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后的反思
1. 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對自己的“得”與“失”都要進行反思. 在“得”的方面,主要反思在這堂教學中的閃光點. 例如: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學方法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促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否新穎,是否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欲望,是否營造了平等和諧的、合作學習的氛圍,等等. 在“失”的方面,也要多個方面去審視,查找問題,查找設計不合理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不科學的問題,指導不得力的組織合作,等等. 反思如何改進教案設計,如何應對課堂上的突發(fā)問題.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思考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 通過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2. “見賢思齊”的反思
學無止境,教師自然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虛心向別人學習,常聽同行精英的課,經常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討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再對照自己的教學,多多反思、總結、探究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
教師還應經常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能客觀地認識自己. 筆者經常讓學生對自己完成作業(yè)的情況進行反思. 讓學生反思:有什么辦法能讓作業(yè)完成得更好,完成作業(yè)自己究竟學到什么等,還要引導學生反思后將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每一次的反思,筆者都會有收獲,也深刻地認識到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師在每一次完成教學任務后,靜下心來想一想:這節(jié)課設計是否合理,內容講述的是否清晰,有沒有突出重難點,有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的教學狀態(tài)是否好. 把這些細細想想,總結、記錄,這也是今后的教學很重要的經驗,長期積累,就是我們寶貴的教學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