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積極學習的過程,它主要的表現方式是學生在課堂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 課前教師要設計好問題,課堂上要鼓勵每一名學生去放飛自己的探究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會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觀察、閱讀,能發(fā)現問題,通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形成解釋,獲得答案. 還要學會與教師、學生進行交流、檢驗.
【關鍵詞】 初中數學;體驗
探究數學是學生探究性學習實施的一個重要場所,在這里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在與教師、同學的交流中可以真正地體驗到探究的意義與樂趣. 從而激發(fā)每一名學生去主動學習. 是培養(yǎng)一代新人,特別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是數學教學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如何去實施這一切呢?
一、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去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探究是人的一種本能. 中學生有著我們無法想象的探究欲.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聯(lián)系教材、聯(lián)系生活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設置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提出豐富多彩,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的問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探究欲. 例如在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一節(jié)中,導入學習內容的設計:(1)創(chuàng)設問題: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太陽從海平面浮出到海面,直至跳出海面. ”這一動態(tài)情景. (2)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動態(tài)過程中含有什么幾何圖形?(3)請你畫出這一過程中所含平面幾何圖形的草圖,并且思考這些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何?(4)請用你的觀點說出這三種位置關系. (5)你能再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說明這樣的位置關系嗎?以這樣的形式引入,能給學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把枯燥的內容引導到有美感的教學之中,把課堂變成充滿活力的學習樂園,讓每名學生都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并積極參與,變“苦學”為“樂學”.
二、營造激情、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探究欲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所在地,是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智慧的發(fā)祥地.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教師的語言、神態(tài)如果是充滿激情,對學生是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的. 特別是幽默、柔和的言語,對學生的探究欲也有影響,俗話說:言為心聲. 情動于意而形于色,教師的激情、活潑的氣氛會轉化為鼓舞學生去探索的動力,教師營造課堂具有激情、活潑的氣氛,師生之間就會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喚起孩子們的求知欲,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發(fā)展空間,提高學生的探究欲.
三、重視數學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親歷探究
華盛頓博物館墻上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它告訴我們掌握知識的一個方法,那就是要動手,在數學活動中,建構新的知識、新的信息,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學習“同類項”,我上課的時候拿出里面裝有三枚面額不一的硬幣、四個玻璃球、一支粉筆的小袋. 我請八名同學分別從袋子里各拿出一個出來讓他們自己尋找,按類別站在一起,并且問他們?yōu)槭裁茨銈冞@幾個人站在一起. 這樣學生在參與的活動中悟出了:分類. 學生很自然地知道在數學中,對整式也有一種類似的分類,這就是同類項.
四、適當設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頓悟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單靠學生的自主探究難以完成知識的構建,教師要給予鋪墊,學生困惑時,教師可采取多樣的指導策略,也可以使當學生走到“岔路口”,或者走到一個“死胡同”時,來一個“欲擒故縱”. 例如,學習“多邊形的計算”設n邊形的對角線總數為y,讓學生說出y與n的關系式. 設問:三角形有幾條對角線?(0條)四邊形呢?(2條)五邊形呢?過一個頂點有幾條對角線?能找出規(guī)律嗎?(鋪墊)教師:我認為y = n(n - 3).(故意示錯,設障誘導)學生困惑、討論,優(yōu)生積極發(fā)言. 這樣他們逐漸接受了將一道“難題”一點一點“啃”下來的思維方式,化難為易,效果很好. 不僅教給了學生數學知識,而且揭示了整個思維過程.
五、精講精練,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保護學生的探究欲
教師應精選例題,少講精練,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 例如,在學習“圓內接四邊形”時,已知:如圖,⊙O1與⊙O2相交于A,B兩點,經過A的直線與⊙O1交于點C,與⊙O2交于點D.過B的直線與⊙O1交于點E,與⊙O2交于點F.求證:CE∥DF.引導學生分析證題的思路后,請學生敘述,教師整理證明過程. 接著引導學生一起研究例題的兩種變式.提出問題:①說出(2)圖的證明思路;②說出(3)圖的證明思路;③總結出引輔助線AB后你都用了本節(jié)課的哪些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調動學生對例題、重點習題的剖析,多進行一點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圖、一題多表達方式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和數學素質,把學生從題海里解放出來.
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探究數學
陶行知先生說:“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例如,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在講述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時,我課前布置學生動手用一個三角形、一個四邊形去固定一個物體,比較結果. 在講矩形的對角線相等的時候,我也是提前讓學生去觀察,動手操作. 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把我們現在所學的知識,與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時刻體會到: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生活,在生活中探究數學這個道理. 讓我們和學生一起互動起來,去共同探索,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攜手走進數學的王國,去創(chuàng)造一片屬于自己的那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