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P49-51.
【課標分析】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學知識的價值.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第49~52頁的內容. 它是在學生學過時、分、秒,能夠認讀鐘面上時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提供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電視節(jié)目預報,并從學生已有的時間認識經驗入手,使學生對時間產生興趣,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 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討24時計時法,喚起學生求知欲望.
雖然學生以前已經接觸過有關時間的一些知識內容,但受年齡、知識面、閱歷等限制,所以他們經常用到的是普通記時法,對于24時計時法會感到陌生,理解上稍微有些難度,正激發(fā)他們探索的好奇心. 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一定能使學生感到親近、熟悉,并且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
【學情分析】
24時計時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學生已有這方面的經驗. 教材選擇了電視節(jié)目預報這一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每天都接觸的事情,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說出同一時間的兩種不同表示方法,了解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關系. 在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自己認識并總結出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和轉化規(guī)律,并通過大量的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感受24時計時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 在讀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的活動中,經歷了解24時計時法的過程.
2. 了解24時計時法,知道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記時法的關系,會進行兩種計時法之間的轉換.
3. 感受24時計時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生活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兩種計時法的相互轉化.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安排有層次的練習,為了較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媒體演示、指導觀察、組織交流等方法,以使教師定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在學法上重點教會學生觀察、比較、體驗、合作、交流等方法,力求實現(xiàn)師生間動態(tài)的對話,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時鐘一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腦筋急轉彎:小明約小強明天6時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強都準時來到同一地點,確沒有見到對方,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說?
2. 像“上午6時、下午6時”這種平時交談中經常使用的帶有“上午”“下午”這樣詞語的計時方法我們稱之為“普通計時法”,也可以叫作“12時計時法”(板書).
【設計意圖】 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課題. 本節(jié)課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從電視節(jié)目預報的情境,直接入題. 緊接著讓同學們思考節(jié)目預報中的具體播放時間.
二、自主探究
觀察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除了普通計時法,生活中還有一種計時方法,大家想不想見見?(課件出示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
同桌合作一人一個輪讀;指名讀,師適時指導讀法.
在這張節(jié)目表上有你喜歡看的節(jié)目嗎?什么時候播出?你平時都是什么時間看?(根據回答選擇性板書)
三、合作交流
揭示課題,像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中這樣的計時法我們通常叫它24時計時法. 觀察兩種計時法,誰來說說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師總結:24時計時法不但書寫簡單,而且不容易出錯,所以郵電、交通、廣播電視等部門計時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方法,這種計時法通常叫作24時計時法. )
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24時計時法?利用鐘表邊演示邊加深對轉換方法的理解. 這個時刻是24時計時法的幾時?普通計時法呢?你們正在做什么?開展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 讓學生親身體體驗,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平臺.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打破以往的舊模式,大膽地通過撥表游戲、尋找小竅門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討24時計時法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他們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
四、鞏固檢測
1. 時刻分類.
2. 較為簡單的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轉化.
3. 想想做做——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出示火車票(課件出示)
你知道這列火車什么時候發(fā)車嗎?你覺得他們晚上幾時前到火車站比較合適?
(2)出示公交站牌(課件出示)
你知道這一路公交車最早是幾時幾分開出?最晚呢?
(3)銀行營業(yè)時間牌(課件出示)
看到這個時間牌,你知道了什么?
(4)禁止機動車通行(課件出示)
你知道從上午幾時幾分到下午幾時幾分這段路禁止小汽車通行嗎?
(5)給小鬧鐘畫上時針(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6)用24時計時法播報節(jié)目(課件出示: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
同桌先說一說,再指生播報.
【設計意圖】 利用課件、視頻以及實物,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 課堂上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直觀演示、動手操作中,加強對鐘面認識;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中探索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關系;在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建立時間觀念,為后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總結評價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經常要作出合理的時間安排,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井然有序.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時間,愛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18:30 下午6時30分
19:00晚上7時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已結束,我覺得自己能根據教學的實況和進程來處理好課前預設和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關系. 由于時間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無疑讓孩子在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24時計時法,教學中,通過課件演示一晝夜鐘面變化的過程(隨著鐘面的變化,夜色星星月亮逐步變淡,太陽慢慢升起,再到夜色星星月亮的過程),讓學生清晰地理解了它的產生,加深了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降低認知難度. 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欠缺,生活中的時間觀念不夠強,這方面需要我們教師的進一步引導. 通過生生互動,他們把自己的課外知識和課內感悟進行交流,這樣等于讓他們去當“小老師”,這就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讓孩子們更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再就是在歸納、小結兩種計時方法怎么進行互換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根據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他們自己來講,這樣,或許孩子們能聽得更清楚. 美中不足的是學生沒有盡情地發(fā)揮,講得較少,影響了一些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