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是教師對教育、對學生真誠的愛意. 智慧的師愛就像一縷春風,一夜喜雨,能在“潤物細無聲”中教育人、喚醒人、打動人,從而收獲一種“心靈的對話,情感的溝通,思想的碰撞”的互動. 而今,我們呼喚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有管理學生智慧的充滿愛心的教師,我也在教學的實踐中摸索著、學習著.
一、課前智慧,集中學生注意力
課堂應(yīng)變乃是一種藝術(shù),不宜做量化分析. 對于多種多樣的應(yīng)變技巧,我們也不宜絕對地講,這樣做就行,那樣做就不行. 如:每年到了十一月份,由于作息時間的調(diào)整,中午沒有了午睡時間,平常習慣了睡午覺的學生下午上課就顯得萎靡不振. 而有時由于聽課等原因,數(shù)學課又不得不換到下午. 針對此情況,我每到下午上課時,就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激動一次或大家一起大笑一次,消除疲勞. 我曾經(jīng)這樣嘗試:
師:同學們,昨天星期二我們學習了“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是嗎?
生:是!
師:今天星期四我們要開始學習“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了,是嗎?
生:是!
我笑著看著他們,他們一愣,沒反應(yīng)過來. 反應(yīng)快的學生搶著大聲叫起來:不是,今天是星期三.
經(jīng)他一吼,全班學生都興奮過來,七嘴八舌地說:今天星期三,今天星期三,老師真糊涂……大家都笑開了,看得出來,大家都有精神了. 我在講臺上也偷著樂. 這方法不僅使學生的睡意全消,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此外,還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引入、懸念引入、搞個小比賽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激情. 在這些教師課前的小“智慧”面前,瞌睡蟲們還能猖狂多久呢?學生在消除疲勞的同時,很快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效果有時比上午上課還要好.
二、課堂智慧,靈活應(yīng)對小狀況
課堂應(yīng)該是充滿智慧與靈動的課堂,然而在我們課堂教學的實際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如:突然間電閃雷鳴;一個孩子突然凳子一滑,摔倒了;孩子舉手說要上廁所,等等. 面對這些狀況,如何處理這些突如其來的問題,既是對教師課堂應(yīng)變能力的考驗,又是對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考驗.
在教學一年級“6的加減法”時,我正在黑板前激情洋溢地板書. 突然,聽見課堂上一陣竊竊私語聲,有幾個孩子還在“哧哧”地笑!咦,我疑惑地轉(zhuǎn)過身,問:“怎么啦?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小班長小羽站起來說:“袁老師,你后背裙子上的紐扣掉了. ”我伸手一摸,可不是嗎?里面的內(nèi)衣肯定也是若隱若現(xiàn),真是難為情. 我的臉頓時紅了起來……班上有幾個頑皮的小孩子又在抿嘴偷笑了.
停頓了幾秒鐘,我用手摸了摸,甩甩頭. 然后,挺了挺身板,微笑著說:“小朋友們,你們今天學習得好認真呀!看,連袁老師裙子上的小紐扣也激動得跑下來,想考考你們呢!”我一邊拉住腰間的衣服轉(zhuǎn)過身,一邊繼續(xù)說:“小紐扣說呀,‘小朋友們好!你們看看袁老師的后背上原來有幾粒紐扣呀?’”孩子們不笑了,認真地數(shù)起來.
“原來有6顆. ”學生齊聲回答.
“ 現(xiàn)在呢?” “5顆. ”
“哈哈,你們真聰明!‘6-1’都會算了!了不起!小紐扣說,還要獎勵你們幾個題目:‘6-2’‘4+2’‘5-3’,看看誰最聰明?”孩子們勁頭十足,搶著回答.
“噢!你們太聰明了!真的把今天的‘6的加減法’學會啦!瞧,小紐扣都不愿意回到我的身上啦,要和你們做朋友呢!”我說著還把那顆小紐扣遞到了那個小朋友手上. 急中生智的智慧,不僅避免了課堂上的尷尬,而且使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匯的場所,師生智慧碰撞的陣地!
三、課后智慧,幽默的教育機智
智慧的師愛應(yīng)該學會寬容. 寬容是一種等待,等待的結(jié)果或許暫時讓人不能釋懷,甚至大失所望,但只要我們充分地相信,最終他們一定會非常優(yōu)秀. 數(shù)學教學外,教師和學生常常進行口頭上的語言交流. 教師如果能智慧地利用好這一不可多得的教育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能讓學生快速地改正一些小錯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愉快學習情緒.
在省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的應(yīng)用比例知識來解答一些成正、反比例的應(yīng)用題單元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小華家離少年宮有3000米. 小華騎車去需要15分鐘,照這樣計算,他從家騎車到學校需要6分鐘,小華家離學校有多遠?”在批改作業(yè)時我發(fā)現(xiàn),好幾名同學都答成“小華家離學校有1200遠”. 這幫孩子真是粗心,題目也不看清楚,如果長此以往,將會有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如:做事馬虎、不負責任、急于求成,等等. 我思索了一會兒,課后將這些同學叫到面前,指著作業(yè)本一一笑著問:“××,你今年多大了?”
“我今年12歲. ”
“不,你應(yīng)該說今年12大. ”
我又問:“××,你有多高?”
“我有154厘米. ”
“好像應(yīng)該是154高吧. ”
再問:“××,你有多重?”
“我重36千克. ”
“不,是36重. ”
他們聽后一個個都呵呵、哈哈地樂了,但馬上意識到了什么,低著頭不吭聲. 我摟住他們的肩膀,加以安慰和鼓勵:“不要忽視這樣的‘小問題’,它也是你們獲得成功的‘絆腳石’,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改正類似的‘小問題’的. ”孩子們懂事地點著頭,以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的錯誤. 可見,教師和藹可親的語言再“智慧”地添加一些“幽默感”,抓住學生的一些錯誤回答借題發(fā)揮一下,可使學生在愉悅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鞏固了知識,也加深了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 我國古代有“大音無聲,大象無形”的說法,意思是:真正洪亮的聲音(如次聲)反而無法聽見,大到?jīng)]有邊際的物象當然也就沒有了形狀. 崇尚的是一鐘返璞歸真的境界. 這話我們聽了很多遍,我們所能見到的最美麗的景象一定也是絢爛之極而歸于平淡吧. 我想,教師用智慧教學,學生用智慧學習,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以教育的智慧創(chuàng)造智慧的教育. 教師的智慧應(yīng)該是用心的智慧,是愛和會愛的智慧,它蘊藏在我們平凡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