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它幫助保存并豐富文化。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知道選擇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文化。因此文化導入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一方面要遵循文化導入合理性的原則,另一方面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切實有效地落實。
【關鍵詞】高校英語;文化導入;實用性;階段性
一、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教學不能脫離文化教育而獨立存在。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它幫助保存并豐富文化。各民族的語言都有著其文化的印記,也因此顯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知道選擇這種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要了解他們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文化。事實上,語言學習和了解語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開的。英美文化和漢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這使得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國人和西方人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價值觀、人生觀、思維方式等。如果沒有認真學習和了解,那么他們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會有著各種障礙和摩擦。例如在西方國家,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并有許多關于狗的褒義諺語,如A Lucky Doy指人的運氣好;He Worked Like A Dog意為稱贊他工作很賣力。而在中國,人們對狗的看法卻常和貶義色彩的詞語相連,如,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等。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才能使他們克服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得體地運用英語交流。
二、文化導入的原則
為了幫助學生獲得廣博的文化知識和過硬的文化能力,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應該具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導實現(xiàn)目標的教學原則。一般而言,在語言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應遵循實用性、階段性和適合性的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教學內容的選擇就應遵循實用性的原則。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日常交際等具體情況加以導入。導入的文化內容和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兩者的興趣,產(chǎn)生良好的循環(huán)效應。
(二)階段性原則。
文化內容的導入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于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認識能力都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根據(jù)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的內容,由淺人探,由簡單到復雜,由現(xiàn)象到本質,最終使學生形成對語言文化較為廣博的認識。
(三)適合性原則。
教學中要注意內容和方法的適度。內容處理上,重點應放在共時文化上,適當引入歷時文化,便于學生了解文化習俗和傳統(tǒng)的來龍去脈。教學方法上,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組織小組討論、進行角色扮演、創(chuàng)設英語角、學習英文歌曲、觀看原聲電影等。
三、文化導入的策略
1.加強課文篇章的文化講解。語境、特別是外語文化知識制約學習者對篇章的理解。因此,為了讓學生全面理解篇章的整體意義,教學中必須重視篇章的外語文化信息。包括我們在講解課文前盡量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幫助他們了解課文中涉及事件發(fā)生的時代、地點及當?shù)氐娘L俗習慣、人的道德觀念、思維模式或當時的歷史狀況、時代特點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更深刻、準確地把握課文內容。例如:在講課文前,我們向學生介紹英國飲食的特點,如簡單的主食,便捷普及的油炸快餐,豐富的甜點和休閑的下午茶,同時也可以將中餐與西餐間的異同進行比較,如英國人忌諱的動物頭足器官等身體各部分卻廣受中國人追捧,而中國人的主食米飯卻在英國沒有市場等等。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更深入透徹,學習興趣得到很大的提高。
2.注重詞匯教學中的文化講解。詞匯是文化的最為敏感和最直接的反映。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詞形、讀音、意義和搭配等知識,更要加強詞匯文化含義的教授。在講解課文時,我們在解釋生詞、語法、分析長句及難句,消除學生的語言障礙的同時,引導學生理解詞句更深的內涵,探索詞句間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例如:在比較中西節(jié)日時,我們談到端午節(jié)”Dmgon Boat”一詞,龍Dragon是傳說中極具神奇色彩的動物,古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征,即所謂的”龍衣、龍袍、望子成龍”等等。龍在中國是一種吉祥高貴的象征,如”龍鳳呈祥,龍騰虎躍,生龍活虎”,而且,我們往往將自己說成是龍的傳人,龍總是被用于表達好的含義,但龍在西方文化中是傳說中的一種會噴火的長著翅膀的怪物,不僅如此,龍在西方文化中是邪惡的象征,在Bible(圣經(jīng))中,上帝把satan(撒旦)稱為”The Great Dragon”,因此龍在西方文化中給人的聯(lián)想與東方截然相反,比如”Her Mother Is A Realdragonf1旨的是她的母親對她管教過嚴,隱含有令人討厭的意思,”亞洲四小龍”就被譯為Fourtigersin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In Asia,以避免”Dragon”一詞在英文化中不好的聯(lián)想。了解中英之間的文化差異及類似這些詞的文化內涵對準確理解課文至關重要。通過準確把握詞匯的文化內涵,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所學的詞匯和句型進行交際,避免了語言使用過程中的誤解。
3.引導學生對課文中反映的文化現(xiàn)象進行討論。在講述課文時,涉及到某些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問題,我們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對課文理解更深入透徹,記憶牢固。在涉及課文”The Categories Of Music\" 中,我們讓學生通過對自己熟悉的歐美歌曲的種類和風格的討論,使他們了解西方音樂極其起源和特點。生動的課堂討論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文化沖突引發(fā)他們對社會的思考。通過實際參與,學生體會到文化差異帶來的社會現(xiàn)象的差異,語言學習的過程也變成了社會體驗的過程,學生印象深刻,學習積極性高漲。
參考文獻:
[1]林立董啟明.英語教學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Jeremy Harmer. How to Teach English.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