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采用總體主觀幸福感量表(GWB)對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進行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男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無顯著差異且高于全國常模;城市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農(nóng)村大學生;文科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顯著高于理科大學生;大一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最高,非常顯著地高于其他年級,大四學生得分最低。緩解消極情緒及制定科學合理的人生規(guī)劃是提升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主要途徑。
關(guān)鍵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調(diào)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6-0254-02
一、問題的提出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是個體對自身快樂和生活質(zhì)量等“幸福感”指標的感覺[1],是評價者根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的整體性進行評估[2],反映某一社會中個體生活質(zhì)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shù)。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的人能夠產(chǎn)生更多的積極情緒,增加心理資源,使人相信結(jié)果會更好[3]。不少研究指出,學生的學校生活滿意度水平較其他生活領(lǐng)域滿意度低,可導致學業(yè)成績不良、退學等負性后果[4]。因此,較高的主觀幸福感會對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生活質(zhì)量、學業(yè)水平、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應圍繞“幸?!边@一主題,培養(yǎng)學生快樂、幸福的心態(tài),將促進幸福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5]。
曾有學者對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但近年來,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90后大學生也出現(xiàn)了不幸福的感受[6]。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是否也會發(fā)生變化?為了能夠?qū)@一問題進行探討,本研究對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探索新環(huán)境下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也希望能夠為貴州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新的科學依據(j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正式施測的被試來自貴州省3所高校,每所學校4個年級中各隨機抽取2個班(1個理科班,1個文科班),發(fā)放問卷1 650份,回收有效問卷1 579份,有效回收率為96%。其中男生712人,女生867人;大一學生402人,大二學生408人,大三學生412人,大四學生357人;文科生779人,理科生800人。
(二)研究方法
發(fā)放總體主觀幸福感量表(GWB)進行團體施測。此量表共有33項。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本量表通過對幸福感的對健康的擔心、精力、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共6個因子進行評分。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與分析。
三、結(jié)果與分析
(一)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性別差異比較(表1)
表4表明:貴州省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0.01),其中大一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得分最高,非常顯著地高于其他年級,大二學生得分次之,大四學生得分最低。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因子上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P<0.01),大一學生分數(shù)最高,大二學生分數(shù)次之,大四學生分數(shù)最低。在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因子上也存在顯著差異(P<0.01),大一學生分數(shù)最高,大二學生分數(shù)次之,大四學生分數(shù)最低。
四、討論
(一)構(gòu)建良好社會支持系統(tǒng)
近年來,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學校自身更加重視貴州省大學生的培養(yǎng)及發(fā)展,為了緩解大學生經(jīng)濟狀況,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給予各種資助及獎勵,有效采用各種方法保障大學生的學習。嚴標賓(2006)研究認為大學生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使其獲得更高的總體主觀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和更高的積極情感,更少的消極情感[7]。貴州省各高校也廣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同時也組織開展了多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不斷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綜上所述,各種內(nèi)外因素促使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較高。
(二)提高生活滿意度
生活滿意度對幸福感有著極大的影響[8],生活滿意度越高,積極的情緒體驗越多,幸福感就會越強[9],反之越弱。貴州省城市大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普遍較好,生活上少有壓力,而農(nóng)村大學生特別是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差的大學生由于經(jīng)濟窘迫,倍感生活壓力,與城市大學生進行比較,也較容易產(chǎn)生自卑等消極情緒,對生活質(zhì)量評估較低,情緒相對容易低落,導致他們的主觀幸福感總體得分比城市大學生低。
在有關(guān)經(jīng)濟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中,Campbell(1976)認為高收入者幸福感高于低收入者[10];但也有與此不同的研究結(jié)果,居住在城市尤其是繁華商業(yè)街的青少年的生活滿意度不如郊區(qū)的青少年高。目前,有關(guān)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研究與主觀幸福感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結(jié)果并未完全統(tǒng)一。因此,貴州省農(nóng)村大學生家庭經(jīng)濟狀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需要進一步驗證。
在相關(guān)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家庭經(jīng)濟狀況較差的大學生可能會更容易自卑,缺少自信心,自尊感降低,對目前生活質(zhì)量的評估相應也會較低,從而對主觀幸福感產(chǎn)生影響。Diener(1984)認為,自尊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呈正相關(guān),也就是自尊高的人有更多的幸福感[11]。Campbell(1976)等也發(fā)現(xiàn),在所有與生活滿意度相關(guān)的預測變量中,自尊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guān)最高[12]。Furnham(2000)認為高自尊者樂觀自信,有較好的應激方式,能較好地應付各類問題,幸福感相對高[13]。同時,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中也發(fā)現(xiàn),近年來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大學生多以自卑、缺乏自信為主。改善自卑等消極情緒,提高生活滿意度是貴州省大學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值得反思的問題,也是提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nóng).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3):321-327.
[2]Diener E.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1(2):103-157.
[3]Lyubomirsky S. Why Are Some People Happier Than Others: The Role of Cognitive and Motivational Processes in Well 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39-248.
[4]Huebner E S, Drane W, Valois R F. Levels and demographic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 life satisfaction reports[J].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0,21(3):281-292.
[5]Young,S.L., Ensing, D. S. 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 of people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J].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Journal, 1999,22(3):122-141.
[6]孫杰,李娜.90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積極心理的培育[J].科教導刊,2012,10(1):255-256.
[7]嚴標賓,鄭雪.大學生社會支持、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3):60-64.
[8]鄭雪,嚴標賓,邱林.廣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J].心理學探索,2001,21(4):46-50.
[9]Andrews FM,Mckennell AC. Measures of self-reported well-being:Their affective,cognitive and other components [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80,8(2):127-155.
[10]汪向東,王希林.生活質(zhì)量與主觀幸福感測查[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11]張興貴,何立國,賈麗.青少年人格、人口學變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模型[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1):46-53.
[12]Diener E. Subjective well 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5:542- 575.
[13]丁新華,王極盛.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 2004,12(1):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