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農村建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隨著實踐的深入,在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制約因素,主要有農村經濟發(fā)展總體水平不高,農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基層干部腐敗現象嚴重,民主監(jiān)督體制不健全等。對此,要通過發(fā)展農村經濟,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素養(yǎng),完善農村基層民主監(jiān)督機制來為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現狀;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6-0036-02
“基層民主政治是指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國家與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實踐,具體體現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權利”[1]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現代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民眾手中權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這個國家的民主程度。我國的基層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等四個方面。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大幅度提高農村自治組織選舉制度的透明性,大力推進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的進程。但是,由于目前農村發(fā)展存在眾多困擾,現階段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也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發(fā)展中國家,要想發(fā)展好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就必須首先發(fā)展好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一、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內涵及發(fā)展意義
(一)農村基層民主的基本內涵
所謂基層民主,就是指讓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事務和國家管理的政治制度。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具有自治性,它以基層群眾自治為內容,是通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為基礎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jiān)督等,是人民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是農村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形式,構成了農村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認識和研究中國農村政治的重要載體。而且,該制度也成為現代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二)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具有任重道遠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大以來,黨和政府逐步完善基層民主政治制度,不斷豐富基層民主制度的內容和參與形式,每年的政府報告中,也著重強調加快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建設。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指出:“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在鄉(xiāng)村社區(qū)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jiān)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jiān)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加大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能有效解決國家與農村、城市與農村、農民與農村之間的眾多政治關系,這些政治關系正是發(fā)展農村政治體制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好這些政治關系,有利于促進農村政治體制的整體性進步和健康發(fā)展。
1.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基層民主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基層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大發(fā)展。在從基層民主政治制度中,通過提高基層民主透明度、深化民主科學決策、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拓展民主監(jiān)督形式和手段,從根本上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加快和完善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有利于為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的推進現代民主政治的良好發(fā)展。
2.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
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制度,鼓勵農民有序的參與農村事務的管理,確保農村事務管理的公開性與透明性。通過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帶領村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家致富,這有利于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抑制了民主管理中的違法犯罪行為,減少村民之間的矛盾與糾紛,也減少了村民的上訪,促進了干群之間關系的融洽,為整個農村社會的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3.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制度有利于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力量,只有充分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才有利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增強村民的民主觀念,使村民自由的行使民主權利,確保農村基層自治組織有效地進行自我選舉、自我決策、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等。充分調動起農民參與基層自治組織的積極性,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發(fā)展。
二、目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現狀
(一)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
農民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積極性通常與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緊密相關,而且,該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農民的參與意識越強烈。正如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所言:“高水平的政治參與總是與高水平的發(fā)展相伴隨,而且社會和經濟更發(fā)達的社會也趨向于賦予政治參與更高的價值?!盵2]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雖然我國的農村經濟取得了不錯成績,但與城市相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在我國的中西部地區(qū),農村發(fā)展相對滯后,人均收入水平較低,甚至溫飽都很難解決。在此基礎上,農民就沒有更多精力參與到基層自治組織中去。此外,迫于生計,大多數年輕人不得已外出打工,將老人和兒童留在家中,他們受知識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會也難以參與到基層民主制度建設中去,所以,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嚴重制約著村民參與基層民主制度的積極性。
(二)農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參與意識參差不齊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但是,農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封建思想殘余過重,整體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對民主制度建設的熱情不高,積極性不夠。他們普遍認為,農村自治組織的選舉只是“走形式”“擺樣子”,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沒有多大關系,這導致大部分村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夠認真,不能較好地參與村民大會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此外,留在農村的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他們由于科學文化水平有限,更加缺乏民主意識。因此,農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直接影響到基層民主制度的建設效果,嚴重阻礙了民主建設的進程。
(三)基層干部素質較低,腐敗現象嚴重
由于我國教育普及較晚,外加20世紀的教育狀況不太理想,使得目前我國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整體不高。在此基礎上,農村干部只能是“矮子里挑將軍”,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不能較好的適應農村基層民主制度發(fā)展的需要。因為村領導干部素質較低,在整個村委會的日常事務管理的過程中就出現程序不透明,或是公開虛假信息等情況,使得部分素質較低的干部利用職務謀求自身利益。近年來,新聞媒體不斷報道出基層干部尋租現象,而導致基層干部腐敗現象嚴重的根本原因就是基層民主監(jiān)督制度不健全,忽視了把村干部作為監(jiān)督對象。
(四)基層民主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由于村民文化水平較低,民主意識和法制意識淡薄,很少主動的進行民主監(jiān)督。村干部利用村民的這一弱點,及少將村務信息進行公開,或是公開一些虛假、片面的信息,對一些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信息隱瞞謊報。由于村民監(jiān)督不及時,監(jiān)督力度不夠,導致相關的職能部門對村務管理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采取消極處理的態(tài)度,甚至包庇處理,滋長了村干部權力腐敗的氣焰,導致村務管理一片混論,嚴重阻礙了農村基層民主制度的發(fā)展進程。
三、現階段加強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的路徑探析
(一)加快發(fā)展農村經濟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馬克思也曾指出:“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fā)展?!盵3]農村沒有堅實有力的物質基礎,而發(fā)展有效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只是紙上談兵。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這是制約基層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首要因素。所以,我們在進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必須要緊緊抓住農村經濟發(fā)展這一中心任務,把農村的經濟發(fā)展與民主政治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發(fā)展農村經濟,首先要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根據各村莊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村特色經濟,改變以往以種植業(yè)為單一的收入形式,努力提高農民收入,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其次,對農村經濟體制進行改革,大力發(fā)展農村集體經濟,并以工業(yè)化帶動農村化,發(fā)展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體制,加快小城鎮(zhèn)化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此外,政府還要加大對農村的資金和技術的投資,通過技術水平帶動農村經濟的發(fā)展。
(二)加強村民的政治素養(yǎng)教育,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
村民是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主力軍。加強村民思想政治素養(yǎng)教育,提高他們參與民主政治的積極性,是建設基層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由于20世紀整體教育狀況不佳,封建參與思想的嚴重影響,導致目前很多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普遍偏低,所以必須要致力于提高農民的政治素養(yǎng)教育,提高他們參與農村民主生活的熱情,幫助他們清除封建殘余思想,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參與基層民主政治的生活習慣。首先,各級黨委要加強對農村的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農村基層教育體系,從基礎上來培養(yǎng)農民參與民主政治生活的興趣。其次,要搞好農村的網絡建設,擴大基層的民主政治宣傳,確立以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為新聞載體進行政治宣傳,定期組織村民聽講座,看宣傳片,組織建立農村文化活動室,幫助村民進行文化溝通,從而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和對基層民主政治的參與意識。此外,國家還要保障農村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加大農村學校建設的資金投入,并降低教育收費,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為基層民主政治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文化保障。
(三)完善農村的民主監(jiān)督體制
加強村務工作的透明度。實行村務公開是提高農村基層民主政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首先,農村相關職能部門應該及時將村務工作的信息及時公開,村委會應將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作為村務公開的重點,將公開時間和公開內容明確給村民,以確保農民能夠及時有效地對村務工作進行監(jiān)督,并且村干部要時常聽取村民的意見,提高村務工作水平。其次,在農村要設立村干部的績效評議制度,明確相關的評議時間、評議內容、評議規(guī)則和評議對象,這有利于村民發(fā)揮其自身的監(jiān)督權,幫助村名了解村務工作的進展,減少目前多次暴露出的干部腐敗現象,加強村委會干部的工作作風建設,提高干部自身的責任感和純潔性。此外,還需要健全和完善村民監(jiān)督委員會,設立一套簡單且易操作的監(jiān)督體制。落實村民自身的監(jiān)督職責,幫助他們樹立民主監(jiān)督意識,維護廣大村民的切身利益。
參考文獻:
[1]張小華.試論我國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及實現途徑[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
[2][美]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難以抉擇——發(fā)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174.
[3]張紅宇.鄉(xiāng)村調查國內的發(fā)展與世界的變化[M].北京: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