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約翰·哈雷斯建筑事務所的職員到英國四大禮品代理商,如今,李雪琳在英國政界作為慈善家和公益事業(yè)家的聲望甚至遠超她“倫敦地產(chǎn)商”的影響力。
>>Introduction
李雪琳
浙江杭州人,英國愛貝飾國際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慈善家、公益事業(yè)家,獲受羅馬天主教女爵,英國國會上議院終身貴族貝茨勛爵夫人。歐洲華僑華人婦女聯(lián)合總會副會長,英國中華總商會常務副主席,英國華人社團聯(lián)合總會名譽會長、英國浙江聯(lián)誼會會長,英國杭州聯(lián)誼會會長。
李雪琳最近一次在英國政界的活動中露面是今年的5月1日,她參與組織了今年英國保守黨的春季午宴。午宴上,這位穿著一身寶藍色中式旗袍,黑發(fā)披肩的中國女人在道切斯特云集的眾多保守黨成員中極為搶眼。她把身旁就坐的受邀華人逐一介紹給英國首相卡梅倫,為下一步的中英合作做鋪墊。
2013年,在由李雪琳促成的眾多中英合作中,有兩項賺足了眼球。在她的推薦下,有中國房地產(chǎn)“巴菲特”之稱的浙商倪召興成功拿到了重建英國水晶宮的項目,將斥資5億英鎊重新打造這個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著名地標性建筑;北京總部基地ABP將在倫敦皇家阿爾伯特碼頭建造亞洲商務港,而為倫敦市長鮑雷斯和總部基地董事長許為平牽線搭橋的,也正是李雪琳。
25年前,當這位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的高材生拿著學科總分第一名的成績,決定走出國門,希望能在倫敦尋到一份工作時,她一定沒有想到,20年后,她就是靠著同樣的勇于嘗試和中國傳統(tǒng)的勤奮征服了那些最挑剔和保守的英國人。
在倫敦“下?!?/p>
1989年,剛剛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yè)的李雪琳做出了一個改變終身的決定:她只身赴英,并計劃用一年的時間熟悉語言,了解英國,然后再計劃找工作。
剛到倫敦的那一年正趕上英國經(jīng)濟不景氣,即使很多當?shù)厝硕颊也坏焦ぷ鳌=ㄖI(yè)畢業(yè)的李雪琳決定先鞏固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長期泡在英國皇家建筑學院圖書館看書。有一天,她在圖書館發(fā)布的招聘信息中看到了約翰·哈雷斯(John R·Harris Partnership)建筑事務所的招聘啟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投了簡歷,沒料到一周后,李雪琳就收到了面試通知。
面試不到五分鐘,老板就告訴她被錄用了,問她薪金時,李雪琳怯聲怯氣地說了“年薪一萬英鎊”。老板看著她畫的設計圖,微笑著告訴她,“以你的能力,我們會給得更高?!碑斃钛┝漳玫戒浻脮鴷r,她驚訝地看到上面清楚地寫著1.3萬英鎊的年薪。
憑著中國人特有的不怕吃苦和在中國大學里打下的良好基礎,李雪琳一年內(nèi)三次被公司加薪?!拔矣X得還得感謝在中國的教育。”李雪琳說,“那時候中國學建筑的學生一直都會學習繪畫和色彩等一些基本功,但是國外是不學的,所以我有這個一技之長是英國人沒有的。老板會覺得與其把設計圖交到外面去畫,不如公司里就有人會做?!痹诩s翰·哈雷斯公司,李雪琳的畫圖速度是專業(yè)畫圖員的三倍,一畫上圖,就根本就不會停。剛過了一個星期,公司里所有的人都知道,新來了一個中國同事,兩天就能畫完別人要畫一個星期的圖。
1993年英國嚴重的金融危機期間,有一天上班,李雪琳發(fā)現(xiàn)公司里的同事突然少了一大半,這時她才知道,當時約翰·哈雷斯公司的裁員高達70%。老板特意找到她說,你放心,公司是不會裁你的。就這樣,公司的工作時間從五天變成四天,訂單也也來越少,每天除了打電話根本沒有事做。加上當時李雪琳很想家,《曼哈頓的中國女人》這本書對她的影響也很大,李雪琳想,是不是應該做一些自己的事。就這樣,她決定嘗試中英進出口貿(mào)易生意。
倫敦房產(chǎn)點石成金
從完全的門外漢開始:衣服、鞋子、箱包、禮品……一股腦從中國進貨,到了英國一家家地敲門推銷,讓李雪琳沒想到的是,“禮品”這扇們突然向她打開了。
禮品的大門打開之后,英國四大進出口商之一的公司就給了李雪琳一個很大的燭臺訂單,但是價格壓得非常低,“因為我當時做的是禮品的代理,看了這個價格,我就想,這個價格這根本就不可能做,但還是報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一家中國的工廠?!敝袊S了解了情況之后,馬上想出了降低成本但保證質(zhì)量的對策,就這樣解決了李雪琳的難題。這個大訂單成功之后,李雪琳的進出口生意開始一發(fā)而不可收。
英國的其他幾大進出口公司得知李雪琳做成了這單不可思議的生意之后,也開始紛紛跟她合作。李雪琳把自己的老本行用在了她的“禮品”上,開始自己做產(chǎn)品設計。英國人覺得她做事不但認真,供貨又獨一無二,即使在李雪琳向他們收取5%的傭金之后,也依然是市場上的最低價格。就這樣,李雪琳把英國最大的幾家禮品公司的訂單全部壟斷,大量的需求甚至導致了中國幾家工廠的擴建。
五年的時間,李雪琳從一個不懂進出口貿(mào)易的門外漢,最后成功做到英國四大禮品進出口公司的代理,賺到第一桶金。為了讓資產(chǎn)保值,李雪琳開始到各大拍賣市場購買房產(chǎn)?!爱敃r沒有想過要做房地產(chǎn)生意,只是因為自己喜歡,就開始買房子。”
她把自己的設計專業(yè)再一次用在了房地產(chǎn)上,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在倫敦買到的房子進行改造,沒想到,經(jīng)過她設計改建的倫敦舊房,很快受到了當?shù)厝说淖放酢K姆孔釉劫I越多,從倫敦郊區(qū)一直買到市中心。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大量改建和裝修這些舊房,之后進行出租和出售,就這樣,她的房地產(chǎn)生意從“業(yè)余愛好”最終超過了她的“主業(yè)”進出口貿(mào)易。
他的精神讓我動容
2012年,李雪琳與英國上議院議員、終身貴族、原英國保守黨主席麥克·貝茨勛爵結(jié)婚,他們的婚禮在英國國會大廈教堂舉行,英國首相卡梅倫特意發(fā)來賀信祝福新人。
李雪琳和麥克·貝茨勛爵的相識富有戲劇色彩。2011年,李雪琳的一位英國勛爵朋友在擔任英國國會跨黨派朝鮮小組主席期間,為促進南北朝鮮和平,邀請朝鮮代表團到英國訪問,為了節(jié)省經(jīng)費,朋友找到李雪琳幫忙,希望在李雪琳家舉辦一次家宴。李雪琳欣然答應下來。家宴上,李雪琳親自主廚做中國菜,當時麥克·貝茨勛爵作為英國國會跨黨派朝鮮小組副主席也參加了李雪琳的家宴。家宴的整個過程,麥克·貝茨勛爵一直認為李雪琳是廚師兼服務生,直到宴會結(jié)束,為主人獻上鮮花時,他才得知,原來李雪琳就是組織這次家宴的慈善家。
為宣傳世界和平,讓更多的人了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始原因——“奧運休戰(zhàn)”,貝茨勛爵放棄了在英國的貴族生活和政治生涯,從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獨自背包徒步5000公里,從希臘奧林匹克村遺址走到倫敦。李雪琳被他的精神感動,十幾次飛往貝茨勛爵途經(jīng)的國家,贊助支持貝茨勛爵的苦旅。
2012年新年,貝茨勛爵在徒步到法國時,在巴黎提前買好了戒指和香檳,等到新年鐘聲敲響時,在埃菲爾鐵塔下向李雪琳求婚。7個月后,兩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專訪李雪琳
投資英國應找準方向
Q=《小康·財智》 A=李雪琳
Q:您離開中國25年,看到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成果,有哪些感想?
A:中國經(jīng)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fā)展,真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我是25年之前出國的,那個時候我們根本不可能想象當時中國的企業(yè)會到外面去投資,但是我覺得這30年的發(fā)展確實是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就覺得我們在海外的華人腰板也硬起來了。很多方面確實是一步步走到這個時機,各個省市也都很鼓勵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因為我是浙江人,浙江兩會的時候,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企業(yè)要走出去,要創(chuàng)新,要深化改革,轉(zhuǎn)型升級,很多東西要跟國外接軌,所以我覺得很多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這些方面還是非常好。
Q:您一直也在促進中英在各方面的合作,對于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您都有哪些心得?
A:作為像我這樣從英國過來的華僑,是非常鼓勵中國的企業(yè)家和中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我也已經(jīng)開始幫助中國的企業(yè)家到英國去投資項目,而且有兩個非常大的項目已經(jīng)落地了。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企業(yè)走出去。以前也看到很多國企走出去虧損的現(xiàn)象,說起來也很心疼,我還是希望中英能夠雙贏。我覺得既然是互贏對大家都好,為什么不做呢?
Q:對于投資英國,您覺得英國的哪些方向適合中國企業(yè)去投資或者合作?
A:英國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教育、金融、醫(yī)藥也是世界領先,文化創(chuàng)意、IT產(chǎn)業(yè)、服務行業(yè),甚至航天,都是在世界領先的。我覺得在這些方面,英國有很多專家、技術和專業(yè)人才,并且英國也覺得中國市場很大,很好,如果大家能一起合作的話,也就是雙贏。我也很自豪英國有這些好的方面,都值得我們中國去借鑒和合作。而且在英國有專門負責中國投資的大臣也跟我談,他也在鼓勵我,要我鼓勵中國企業(yè)家到英國去投資。英國有25個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政府提供非常好的減稅免稅政策,就是鼓勵外來投資。
Q:您也參加了今年的兩會,作為海外華僑終身也難有一次這樣的參與機會,這個經(jīng)歷帶給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A:說起來我是浙江省政協(xié)海外特邀委員,所以我參加浙江省兩會已經(jīng)有4年了。從這幾年參會看,確實會風大有改善。新一屆的政府,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變化。比如親民的形象,在反腐、深化改革這些方面都有很多的措施。我覺得確實是給人了一個嶄新的形象。我在英國生活了25年,在中國也生活了25年,還是很想念家鄉(xiāng),也想為中國做一些事情。雖然我是英國公民,但是我是從中國過去的,所以我就很希望能夠促進中英雙方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我把這些當作是我應盡的義務,所以我確實覺得這也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