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觀察摩腹法聯(lián)合耳穴壓豆法治療腦卒中患者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 采用隨機分組法,實驗組32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摩腹法和耳穴壓豆法進行通便治療;對照組32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服用酚酞片促進結腸蠕動來通便治療。結果 實驗組之治愈率為62.5%,對照組為37.5%。其組間療效差異有非常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摩腹法聯(lián)合耳穴壓豆法治療腦卒中患者便秘療效明顯優(yōu)于服用酚酞片治療。
【關鍵詞】 摩腹法;耳穴壓豆法;腦卒中;便秘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便秘是由于糞便停滯于腸道內的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太過而致便次減少,便質干燥、堅硬以及排便不暢。腦卒中者便秘之發(fā)生率約為30%-60%[1,2],腦卒中者出現(xiàn)便秘后,會伴見腹痛、飲食差等不適,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因此,在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防治便秘是十分重要的。2012.8-2013.8,我科對腦卒中合并便秘患者進行摩腹法聯(lián)合耳穴壓豆法與服用酚酞片兩種通便方法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8月1日-2013年8月31日在眉山市中醫(yī)醫(yī)院骨傷康復部住院的64例腦卒中者,使用抽簽法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和對照組病例數(shù)均為32例。實驗組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齡45-73歲;對照組患者男23例,女9例,年齡44-75歲。兩組一般情況比較之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3] ①具備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要點。②具備腦卒中的臨床及影像學診斷標準。③具備1999年制定的“功能性便秘的羅馬標準Ⅱ”的診斷標準[4]。④生命體征平穩(wěn)。⑤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
1.3 方法
1.3.1 常規(guī)護理[5] 除禁食患者外,每位納入患者每天保證攝入1500毫升以上的水分。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并提供有利于排便的環(huán)境和足夠的排便時間,根據(jù)每位患者的排便習慣,堅持同一時間進行排便。病情穩(wěn)定患者由康復醫(yī)師進行正規(guī)康復訓練。
1.3.2 摩腹法[5] 責任護士首先向患者或家屬講摩腹法的目的及其操作方法,待患者或家屬同意后進行摩腹。囑患者平臥位,避免腹肌緊張,以肚臍至劍突距離的1/2為半徑,兩手疊加,左下右上,要求掌面緊貼腹部皮膚,順時針操作,30圈/分鐘,每位患者每1次操作5分鐘,3次/天。
1.3.3 耳穴壓豆法 責任護士首先向患者或家屬講耳穴壓豆的目的及其操作方法,待患者或家屬同意后進行耳穴壓豆治療。取耳穴之主穴為大腸、三焦、脾、皮質下、肺、便秘點等。操作方法:將雙側耳廓常規(guī)消毒,從做好的耳穴板上取下粘有王不留行的小塊膠帶,用鑷子貼之于兩側耳穴上,用拇指和食指進行對壓,手法逐漸加重,出現(xiàn)酸麻脹痛感為度,每次每穴按壓1min,3次/天,王不留行籽一周更換1次,個別耳穴脫落者及時補貼。
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摩腹法和耳穴壓豆法進行通便治療,2周為一個療程;對照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口服酚酞片每次0.2g ,3次/天,二周為一個療程,一個療程后二組進行對比分析。
2 結果
2.1 療效評價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便秘的療效標準[6]。近期治愈:2天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伴隨癥狀消失;顯效:2天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伴隨癥狀緩解;有效:3天以內排便,便質先干后軟,排便欠暢,伴隨癥狀緩解;無效:癥狀無改善。
2.2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軟件SPSS17.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治療結果(見表1)
實驗組治愈率62.5%,對照組是37.5%。其組間療效差異存在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
3 討論
摩腹即推拿學中摩法在腹部的實際應用,有調節(jié)胃腸功能的作用。學者往往認為順時針摩腹,可加強腸蠕動,促進排便。也有學者認為順時針、逆時針摩腹對腸蠕動的影響沒有什么區(qū)別。我們依舊采用傳統(tǒng)順時針進行操作,通過局部產(chǎn)熱來發(fā)揮熱學作用,加之術者和患者之間的生物電、生物場的共同作用,改善腹部皮膚、肌肉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胃腸功能的蠕動,從而使大便得以排出[7-8]。
耳穴壓豆法是通過壓力刺激耳穴,達到調節(jié)臟腑功能來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中醫(yī)全息學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均在其耳部上有其相應的反應點,當某部位出現(xiàn)疾患時,在耳部相應的穴位上會出現(xiàn)一些異樣,而刺激這反應點及穴位,可以治療相應部位的疾病。刺激大腸穴,可以促進大腸蠕動,通氣導滯;脾、三焦二穴可轉氣輸精;皮質下可改善胃腸功能;肺與大腸相表里,取肺穴可起到提壺揭蓋之意,旨在增加大腸的疏導功能。諸穴共奏調整相應臟腑功能,促進大便排出體外,從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便秘的作用。
上二者,輔成協(xié)同,使腹氣得通降,大便得行,從而很好地防治腦卒中患者便秘問題,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Krogh K,Christensen P,Laurberg S.Coloreet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s[J].Aeta Neurol Scand,2001,103(6):335-343.
[2] R obain G,Chennevelle JM,Petit F,eta1.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after recent vascular hemiplegia:a prospective cohort of 152 patients[J].Rev Neurol,2002,158(5):589-592.
[3] 尤陽.電針為主配合摩腹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療養(yǎng)醫(yī)學,2009,18 (4):343-344.
[4] 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ll process[J].Gut,1999,45(Suppl 2):II1-II5.
[5] 曹向民,曹向紅,侯林娣,等.耳穴壓豆預防腦卒中患者便秘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3,28(3):555-556.
[6]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7] 夏靜雯.腹部按摩和溫水足浴聯(lián)合治療腦出血后便秘的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9):860.
[8] 李毅敏,聶斌,王俊華.摩腹治療便秘臨床研究[J].按摩與導引,2006,22(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