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與右室間隔部(RVS)起搏對心肌重構、左室收縮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探討N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在RVA及RVS起搏中的表達及NT-proBNP水平與起搏器患者心肌重構、左室收縮功能相關性,為評價最佳起搏部位,選擇起搏器更換或升級的最佳時間提供臨床試驗依據(jù)【1】。方法:隨機入選符合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的26例患者,根據(jù)起搏部位的不同分成兩組,一組為RVA起搏組共12例,另一組為RYS起搏組共14例。結果:NT—proBNP水平與LA呈正相關,與LVEDD呈正相關,與RA呈正相關,與Rv呈正相關,與LVEF呈負相關,與FS呈負相關,與ATV呈正相關,與IVST及LVPW無顯著相關【2】。結論:RVS起搏明顯優(yōu)于RVA起搏,其更符合生理性起搏。NT—proBNP可作為優(yōu)化起搏部位的一個重要指標,指導臨床為更換、升級起搏器提供最佳時間并及時進行抗心衰治療【6-7】。
關鍵詞:N端腦鈉肽前體; 右心室心尖部; 右心室間隔部起搏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12-0058-01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臟起搏和傳導功能障礙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癥狀的心動過緩”患者。所謂“有癥狀的心動過緩”是指心室率緩慢致腦供血不足,可產(chǎn)生頭昏、眩暈、黑蒙及暈厥(短暫意識喪失)等;全身供血不足可產(chǎn)生疲乏、體力活動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現(xiàn)。采用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也為難治性心力衰竭和反復發(fā)作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動過速、室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
隨機入選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交大一附院學習期間住院符合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的28例患者,跟蹤隨訪時間為6—24月,按剔除標準最后入選26例患者并完成隨訪,現(xiàn)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般資料:隨機入選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交大一附院學習期間住院符合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的28例患者。
1.2 方法:根據(jù)起搏部位的不同分成兩組,一組為RVA起搏組共12例,另一組為RYS起搏組共14例。兩組在年齡(68.00±lO.22歲比67.72±11.26歲)(29-87歲)、隨訪時間(17.93±6.31月比18.25±5.29月)(6—24月)、起搏方式、性別比例及心功能分級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在術前由專人常規(guī)行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以下簡稱心臟彩超)檢查,平均隨訪18.11±5.71月,再次行心臟彩超檢查,同時采靜脈血檢測NT-proBNP水平。剔除標準:心臟再同步化治療(CRT)、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心肌梗死(MI)、擴張性心肌病(DCM)、心臟瓣膜病、貧血及腎功能異常病人。
2 結果:
26例患者平均隨訪18.1 1±5.71月,結果顯示:(1)RVA起搏組平均隨訪18.11±5.71月左心室舒張末期內(nèi)經(jīng)(LVEDD)明顯增大(P<0.01),右心房(RA)明顯擴大(P<0.01),右心室(RV)明顯擴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