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提出了通過“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多動筆”這四大舉措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語言文字運用;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多動筆
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相比,“新課標”有諸多亮點,其中對語文課程的重新定位,就是值得關注的亮點之一?!靶抡n標”明確地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對語文課程的這個定位,重在說明和肯定“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基本點,是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而小學階段的學習是語言發(fā)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巨的任務,下面是我的一些實踐和拙見。
一、多閱讀
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讀到許多精美的語段或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這個時候,手中的筆就該動起來,把這些好詞佳句摘抄到“采蜜本”上。這是我從三年級開始,要求學生必備的本子,一本較厚的筆記本,用來摘錄每天在閱讀過程中自己認為值得摘錄的詞、句、段,然后每天讀一讀,甚至背一背,視自己的能力而定,以培養(yǎng)語言感覺能力。積累精美語言這一項工作雖然苦,但苦得值得,很多按我的方法認真施行的學生無論在理解能力方面,還是在習作方面,都在自身原來的基礎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睍x得多了,駕馭文字的能力強了,想要表達的思想就能流暢地表達出來。同時,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在大量的閱讀中也會漸漸敏感起來。當他們具有一定的閱讀積淀時,對世界的欣賞、理解、判斷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這何嘗不是對語言文字運用的極佳表現(xiàn)呢?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多閱讀是必不可少的舉措之一。
二、多思考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馑际牵褐粚W習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認為:“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币馑际牵洪喿x過程中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思考,思考過程中有想不通的地方就去閱讀。閱讀和思考一定要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我們經常提到的語感就是在這樣讀、思結合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而成的。我們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的過程當中也一樣,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從書本上獲取的知識或信息,拿來就用,沒有創(chuàng)造,沒有實現(xiàn)“內化”,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的初期,如習作方面,我們可以仿照或仿寫,但最終還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我認為這才是真正學會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才真正具備了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然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并非如此。比方說,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比較推崇的是“總—分—總”的結構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桂林山水》一文,于是教師便都這樣教了。所以,學生的習作幾乎都是此種模式,有些作文可以說仿寫得很不錯,可毫無新意。我認為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評價方式多元化的前提下,學生應真正從這些條條框框的套路中解脫出來,說出自己實實在在的感受,寫出真真切切的文章。
三、多交流
語言表達交流能力是現(xiàn)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也是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表現(xiàn)之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言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在平時多同他人交流,無論是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還是課余日常生活當中的人際交往,只要有意識地參與其中,必會有所收獲。因為只有多了解別人的思想,自己才能更有思路;只有多關注別人的語言,自己才能說出妙語,這是一個方面。此外,聽、說、讀、寫本是語言文字運用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其中聽與說是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讀寫的基礎。所以學會聆聽,培養(yǎng)好的聆聽習慣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課本中的課文錄制成音頻的形式,在上課的時候換一種授課方式,將錄制的文章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和分析;還可以開展文章作品賞析、廣播評論、聽寫比賽等活動,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學校還可以開展定時聽廣播、聽新聞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聽環(huán)境,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聽的好習慣。在訓練學生的聽力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谡Z表達能力已成為當今社會中很重要的一個能力,甚至可以說一個人口語表達能力的好壞有時能決定一個人的成與敗。因此,對于一名學生來說,要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加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真正提高語文應用能力的措施。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常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進行課堂提問,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其他活動,我們要提供形式新穎的教學方式,例如,參加辯論賽、答辯會等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思維敏捷度、信息捕捉能力,最重要的是,它是鍛煉一個人的語言組織和文字表達能力的一個平臺。還可以組織即興演講比賽,讓學生在競爭中明白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讓學生愛上語言表達,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當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保證師生之間有個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使學生樂于、敢于和教師交流。
四、多寫
這里的“寫”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讀寫結合。我們可以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課堂小練筆。每篇課文學完后,教師要找準讀寫結合點,抓住文章的空白之處讓學生進行仿寫、擴寫、改寫、續(xù)寫等形式的習作小練筆,但要注意適時、適度,不必每節(jié)課都訓練。二是對學生加強寫生字、抄寫詞語、默寫課文的訓練,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比如,識字教學,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范寫,還要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認真書寫。特級教師于永正教低年級語文時,就非常重視抄寫課文(不一定全抄),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課文的行文格式抄寫,連標點也不得馬虎。這樣做能使學生逐漸懂得寫作文時如何行文、如何使用標點符號,對于他們寫作文很有幫助。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課堂上教師還可根據(jù)課文內容,設計情境性的書面語言練習題,讓學生畫一畫關鍵詞句、中心句、自己喜歡的段落、能體現(xiàn)某一要點的詞句等,讓學生在課堂平等和諧的對話中,加深理解,發(fā)展思維,直至產生頓悟和共鳴。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時記下他人的精彩言論和觀點。久而久之,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出口成章”,寫起來“下筆成文”。不會再出現(xiàn)“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了。
總之,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立足課堂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途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應該扎扎實實,做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工作,做好語文能力的提高工作。
參考文獻:
查正賢.論語講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浙江寧波新浦鎮(zhèn)中心小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