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薛老師提議我們兩個班的學生舉行一次夾球比賽,然后指導寫一篇作文。正巧,根據(jù)教學計劃安排,我們這周也要寫一篇作文,這樣的機會求之不得,于是我們倆一拍即合,作文課定在了下午第一節(jié)課。
對于這次作文課,我報了很大期望,也做了充分的準備,中午早早地拿著相機來到學校,但我們學生的表現(xiàn)卻讓我大失所望。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時,他們很高興,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有的說笑,有的聚在一起說話,還有的站起來高呼,亂作一團。上課鈴聲響了,他們卻連隊都排不好,六班的同學都站好了,而我班的同學怎么也不聽招呼,我大聲說注意事項和比賽規(guī)則,卻時常被此起彼伏的吵聲蓋住。我的心里真是又急又氣,急的是如果參加活動不認真觀察,待會作文指導課就無從說起,這次活動就沒多大意義,氣的是平時我要求他們比較嚴,他們都忘了嗎?就這樣,本來挺好的一次活動,就這么浪費了。
回到辦公室,我認真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們班的這個現(xiàn)狀?不排除有個別調(diào)皮孩子的原因,但我做得又怎么樣呢?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呢?
首先是我作為指導課的“功利思想”作怪。
對于孩子的作文課,應該是在學生充分參與的基礎上寫出參與活動的感想,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真實。而我卻把他們搞反了:為了讓他們寫好作文而讓他們參與活動,這使得我組織這場活動的“目的不純”,而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又未能組織學生充分參與,反而要學生保持紀律。
其次是我作為老師要保持的“距離感”作祟。
一直以來,我把自己定位于一名教師并認為老師就要有老師的樣子。認為學生們組織的游戲,老師參加太掉架子了,這樣就無形中拉開了與學生的距離,使得學生和我不親,而當一個更具親和力的老師出現(xiàn)時,我們的學生甚至無所適從了。
最后是我班主任的“臭架子”所導致。
一直以來,我都是嚴字當頭,成天板著臉,訓這個訓那個,與一切不成規(guī)矩的行為作斗爭,眼里容不下半點隨意,學生表面上規(guī)規(guī)矩矩,實際上,剝奪了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所以,一旦他們有一點自由,一下子就亂了,學生表面怕我,實際上卻很抵觸我,無形中,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堵墻。
這堂作文課,是教學生寫作文的,但無形中也讓我反思了該如何做一個好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我一定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不只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一點一滴中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做一個對學生成長有利又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幸福老師!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勝坨鎮(zhèn)實驗小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