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關心每一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p>
如何提供“適合的教育”呢?這個問題相信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實踐和思考的課題,也是目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長期以來面對的難題。
通過過去一段時間的實踐和探討,我校的“分層導育”取得不錯的效果,受到師生以及家長的認可,并作為國家教師專項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科研課題的子課題,已成為我校的德育特色。
“分層導育”是指針對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及學校育人特色的總體要求,以適應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采用分主題、分階段、分年齡,按照能力、個性差別有所側重地開展教育工作與實踐活動的育人形式,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的發(fā)展。“分層導育”吸取了“因材施教”的精髓,是適應生源現狀的一種有效對策。
一、“分層導育”的內涵
雖然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習慣和所受的教育各不一樣,但人格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應得到尊重,每一個人又要會懂得尊重別人,健康的個性能夠得到呵護、彰顯和遷移。教育者和管理者能夠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其發(fā)展的策略,讓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感悟到世界的真善美、享受教育的快樂、經歷必要的挫折、走向人生的成功。
二、“分層導育”的積極作用
(一)因材施教,體現針對性
學生要順利地實現從小學生到中學生角色轉變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和行為表象?!胺謱訉в闭每梢愿鶕W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教育目標逐步實施,我們的教育對象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做到“對號入座”。
(二)重點突出,體現側重性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這個重點是十分明確的,“分層導育”強調保證目標實現的過程與方式,有助于目標的逐步落實和最終實現。側重性的優(yōu)勢在于將目標分解化小,以便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承受力來逐步展開,在不同的年齡和時期更能讓受教育者順利接受,做到“自覺自愿”。
(三)逐步推進,體現系統(tǒng)性
學校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實施這個教育工程中要分階段、分步驟地逐步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胺謱訉в闭皿w現了過程和結果之間的聯系,使受教育者在體驗教育的過程中從易到難、從基本到特殊,做到“一步一個臺階”。
三、“分層導育”實施策略
(一)“分層”
“分層”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1.教育內容分層
這種分層的形式是將教育的起點和目標終點進行連接,然后在過程中選擇幾個或多個分段點,在過程中科學地設計由易到難、由基礎到專門的教育內容。
在“分層導育”的內容上,我們可將養(yǎng)成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教育,把親情、法制、心理等教育作為過程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三德”“三觀”才是學校教育的根本。這種分階段、分主題的教育形式有利于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形成一個個相應的模塊,模塊與模塊之間雖相對獨立,但在教育主線下又有內在關聯。在學校教育對象循環(huán)變化中,我們只需根據形勢的變化對教育模塊進行不斷地完善和整合,便能應對學校環(huán)境和教育對象的各種變化和需求。
2.年齡對象分層
雖然學生在年齡差距上不大,但青春年少時的幾歲差距產生的心理和生理表現卻截然不同。按照年齡和年級進行教育分層的意義就在于此,它就是根據青年學生的年齡、年級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育內容以適應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生理接受力。在年齡上的分層就可使之減緩這個突變期帶來的各種沖擊,讓學生感受“步步攀升”的教育過程。
3.育人目標分層
(1)從低到高的德育目標
我們通常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都比較高,也即所謂“高要求”,學生做起來很難,因為很難做不到,所以,最后都不了了之,效果很不好。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想,比如:“特別講團結”可以分五步走:
第一步:不打架
第二步:不吵架
第三步:和諧相處
第四步:互相幫忙
第五步:特別講團結
這樣一來,對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做起來也容易些。
低——高
不打架——不吵架——和諧相處——互相幫忙——特別講團結
(2)從人性出發(fā),做有道德、有志向的人
要讓“道德”或“尊嚴”接地氣我們首先應該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懂得感恩,學會寬容別人,能與人合作。這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其次,在這個基礎上,要教育、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守規(guī)則,懂道理,講誠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最后,讓學生明白,一個具有遠大理想的人,一般同時具有堅定不移的決心、信心和毅力,在困難面前不動搖、不退縮、不迷失方向。理想遠大的學生一般都有較強的成就動機,其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意志力都較強,因此,做什么事情都會成功。
低——高
善良的人——守規(guī)則的人——有志向的人——有道德的人
4.課堂教學分層
A層(高層)
打好基礎,提高能力
訓練思維,注重方法
自主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B層(中間層)
狠抓基礎,舉一反三
既要示范,對應方法
既導學會,又促會學
C層(基礎)
從零開始,培養(yǎng)興趣
從易到難,注重示范
簡單應用,關注差異
5.綜合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要求教師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無論什么層次的學生,在評價時都應遵循及時、客觀、公正的原則,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
綜合評價分層要遵循:評價內容多元性,評價方法多樣性,評價過程發(fā)展性,評價結果激勵性原則。可以設立“勵志人物”“學校標兵”“學習進步標兵”“宿舍標兵”“食堂標兵”“課改標兵”“優(yōu)秀服務員”“特長標兵”等獎項。每學期總評一次,讓先進人物上榜。要注意學生在主動性、主體性和主體精神品格方面的提升。
(二)“導育”
“導”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就是引導、指導。在做人做事方面進行導引、導做。在學習方面進行導讀、導看、導聽、導思、導記、導練、導議、導憶……
“育”就是教育、培育、幫助、引導、培訓、參與。
1.導聽
交流的基礎就是傾聽,一個不肯傾聽他人講話的人,又怎能跟人進行交流呢。傾聽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不要隨意打斷人家的話,讓對方把話說清、說完,并讓對方感覺到你很專注,對他的問題很在意。
當學生向你敞開心扉時,學生的思維是一次開發(fā)和提升,表達能力是一次鍛煉和提高。
尊重對方,必須從傾聽開始,傾聽其實也是一種幸福、一種謙虛、一種包容。傾聽學生的訴說,給予他們信心和勇氣;傾聽家長的關切,給予他們理解和信任;多一些傾聽,少一點費解;多一些和諧,少一點隔閡。
2.導講
溝通是表達情感和意見的重要途徑。通過溝通達到相互理解和信任,有參與社交活動、增強信心、克服自卑的好處。當然,與人溝通要講究方式方法,減少人際交往中不必要的沖突和摩擦。
首先,要尊重他人。尊重別人就等于尊重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尊重他人能夠引發(fā)他人的信任,挖苦、諷刺、取笑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要平等待人,以禮服人。
其次,要寬待他人。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問題。學會忍耐、妥協(xié),就能贏得更多的朋友。
最后,要講究語言藝術。稱呼要得體,根據對方的年齡、身份、職業(yè)決定對方的稱呼,注意對象、場合、分寸,注意禮貌用語。
3.導心
談心是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解決困惑的一個很重要方法。成功的談心,能達到幫助、教育學生的目的,而談心失敗,不僅不能幫助教育學生,還會在師生中造成隔閡或鴻溝,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我們必須慎重地對待談心。
(1)選擇地點
高中生心理有明顯閉鎖性,所以,正確選擇地點很重要。
①在教室附近或走廊。
②在校園邊走邊談。
③在辦公室或單獨找地方坐下來。
(2)選擇主題
部分學生比較敏感,敢想、敢說、敢做,個性強,但容易偏激,容易搖擺,思維的片面性較大,很熱情也重感情,他們往往過高地要求別人理解自己,受不了半點“委屈”。因此,談心前,老師一定要做好準備。談心前要心中有數,了解什么,解決什么,達到什么目的。
(3)選擇方法
對不同性格的人,應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①性格內向的,不要逼他口頭表達,以免造成談話的障礙。
②性格外向的,即使他表了態(tài),你也要把問題分析清楚。
③性格急躁的,要以柔克剛,他也許暴跳如雷,你依然不動聲色。
4.導悟
校園內外,每天都有故事發(fā)生。時而感人、時而生動、時而傷心,點點滴滴、真真切切,雖然不是什么偉大的壯舉,也談不上轟轟烈烈,而這些恰恰就是最好的育人資源。因為它就在身邊,通過交流,學生很快可以感悟得到。
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這些事,雖然很小,卻都有其蘊涵著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我們要善于捕捉動態(tài)生成性育人資源。通過這些真實、生動、可信的“小事”,與學生交流、溝通,啟發(fā)他們去想,引導他們去悟。
5.導學
“分層導學”就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個性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使不同學生都能得到自己最需要、最充分的發(fā)展,讓走在前面的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讓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增強信心逐漸趕上,并在此過程中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學生的特殊才能。
“分層導學”教學中,始終貫徹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基本規(guī)律。在教學中,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自己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以“分層導學”為突破口,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努力實現“讓優(yōu)秀的人更優(yōu)秀、使平凡的人不平凡”的教學追求。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是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對學困生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中等生采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進行提高性輔導;對優(yōu)等生采取個別點撥,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能力。
6.導做
除了養(yǎng)成習慣的訓練外,我們還要不斷挖掘學生的多元潛能,因而我們應該注重多元化的培養(yǎng)方式,幫助、尋找適合學生自己的發(fā)展模式,發(fā)展被忽視的智慧,激發(fā)不發(fā)達或癱瘓的潛能,使已開發(fā)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為了能夠更好地發(fā)現和開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各種智能得到發(fā)展,學校應想辦法搭建平臺,組織科技節(jié)、讀書節(jié)、社團、特色課程、藝術節(jié)、運動會、社會實踐等各種活動,讓學生在學校為他們搭建的平臺上盡情展示,讓他們在各個平臺上得到鍛煉、提升、交流和自信。
學校還可以利用報告會、討論會、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學習教育活動,通過紀念、宣誓、授旗、授牌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在各個學科領域,只要努力學習、奮斗,深入挖掘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潛能,并引導他們去做,就可以培養(yǎng)并塑造人的某一種智慧,并最終取得相應領域的卓越成就。
通過幾年“分層導育”的實踐,學校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不同層次、不同基礎、不同性格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吃苦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提高。有禮貌、有秩序、講公德、會感思,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養(yǎng)成堅韌、頑強的優(yōu)良品質,養(yǎng)成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作風。師生的幸福指數在提升,教學質量在增長,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
參考文獻:
[1]春妹.實施分層培養(yǎng),促進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新源里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匯報,2010-12.
[2]張熊飛.誘思探究教學導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09.
[3]蕭斌臣.好教師如何同時成為好家長.新華出版社,2013-12.
[4]游惠松.追求卓越,勇創(chuàng)一流.漳州立人學校,2006-12.
作者簡介:蔡海生(1963.4.20-)男,福建省漳州市人,職稱:中學高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單位 福建云霄立人學校)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