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音樂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的廣闊空間,為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不僅如此,長期堅持,對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多媒體只是音樂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而非音樂教學的全部,音樂教師應具有合理實際地使用多媒體應用于音樂教學的能力,使多媒體能有效地為音樂教學服務。
【 關鍵詞 】多媒體 音樂教學 直觀化美育
音樂教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適合少年兒童的音樂為客體,通過教師指導和設計的活動使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一種教育活動,也就是教師通過特定的手段使學生與音樂相互作用,從而讓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其實質即為審美教育。 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活動僅停留在對學生聽覺的作用上,而忽視了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音樂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給音樂教育活動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影響了音樂教育的質量。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形成怎樣的趨向意境,要解決以上這些問題,現(xiàn)代化的教育媒體是最佳的選擇。 多媒體進入音樂教堂,輔助了音樂教學,它是融聲音、圖像、色彩、動畫諸多特點于一身綜合藝術形式的立體化教學形式。它不僅能使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化,使凌亂的知識變得條理化,也能使抽象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音樂形象變得直觀具體化。這樣就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愛好,確實存在不少優(yōu)勢、長處。 小學低年級是指小學一、二年級。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育過程中充分而又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具有聲音、圖像、色彩、動畫諸多特點這一優(yōu)勢,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結合他們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等特點,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把視、聽等多種感官綜合運用,發(fā)掘其內在的潛力,才能充分發(fā)揮感官的作用。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強烈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輕松掌握知識,受到藝術美的感染,不斷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提高小學生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活動的質量
一、歌詞學習直觀化。
低年級學生識字少,直接讀記歌詞有很大的困難。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直觀的教學,如在教唱《小雨沙沙沙》時,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雨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的張嘴
巴。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雨沙沙沙,落在花園里,花兒樂的張嘴巴。第二段歌詞是,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雨沙沙沙,落在魚池里,魚兒樂的搖尾巴,春天來了,春天來了,小雨沙沙沙,落在魚池里,魚兒樂的搖尾巴。教師根據(jù)歌詞內容,將小雨、花園、花兒、魚池、魚兒組合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圖片理解記憶歌詞。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節(jié)課都記不住的歌詞,現(xiàn)在用半節(jié)課就能記下來了。如在進行《閃爍的小星》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聲、色、形、動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制作成單位的星星閃爍的動畫,讓學生看著有趣的畫面,傾聽樂曲,欣賞憑借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使音樂與動畫結合并以聽覺輔以視覺形象,學生的思維、想象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它們的模樣吸引了學生們,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記住了歌詞,并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音樂內容直觀化
學生以前聽音樂,就是聽個熱鬧,對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一點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提供給學生相關的圖片,二者結合,就會使學生易于理解。如:欣賞《春天音樂會》時,在音樂播放的同時,教師為學生提供音樂內容所表現(xiàn)的圖片—春雨的節(jié)奏、春風的節(jié)奏、春水的節(jié)奏、青蛙叫聲的節(jié)奏等等。音樂是抽象的,但在圖片的表現(xiàn)下就變的直觀起來了,很多的樂曲欣賞都可以采取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 再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是一首優(yōu)秀的少兒歌曲。幾乎從五六十歲的老人到十來歲的紅領巾都能唱出那熟悉的歌詞和優(yōu)美的旋律。在教唱時借助媒體,首先是這樣一個迷人的畫面:在平靜的湖面上,一只一只小船滿載紅領巾,輕巧蕩著的雙槳、湖面上蕩漾的微微波紋、優(yōu)美的歌聲揚起來了。。。。。。一幅迷人的畫面將大家的情緒激發(fā)起來了。我讓學生一邊看一邊分析歌曲:第一樂段為副歌二部合唱。全曲用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悠揚起伏的旋律,淋漓盡致地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生活美,表現(xiàn)新中國少年兒童的幸福。
三、舞蹈學習直觀化
低年級學生對教師語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生在下邊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讓學生對動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樣了。如:在教學《閃爍的小星》一課的舞蹈動作時,先播放舞蹈動作錄相,使學生對與音樂同步的舞蹈動作先有了具體的形象感知,然后通過模仿來學習。這樣學生學的即快又好,同時也給教師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氣,也增強了動作的準確性,對于不善舞蹈的教師來說,更是幫了大忙。 因此在音樂課上,利用錄像輔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從而作用于大腦,在大腦形成比較深刻的印象。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選用不同的歌曲和樂曲,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舒適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感受曲調的旋律,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
四、教師在省時省力的基礎上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只需課前把準備所寫的內容輸入Powerpoint, 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序得心應手地把圖片呈現(xiàn)在幻燈片上,這樣清晰又規(guī)范地出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輕松舒暢地學到更多的知識,打破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既繁瑣費力,又雜亂耗時的歷史,這不僅大大節(jié)省了音樂欣賞課的時間,也使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適當增加容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五、音樂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電教媒體能夠生動直觀地表現(xiàn)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具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對深化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種功能。音樂教學中的唱歌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根據(jù)歌詞等內容,雖然可以通過說教對學生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凈化和道德行為的規(guī)范,但遠不及設計繪制投影片后來演示教學內容及用錄像來指導學生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好。如:《咱們從小講禮貌》學生們在觀看錄象的過程中,理解了文明禮貌的真正含義與做法,比起教師的說教來,要深刻的多。
六、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拓展審美視野
音樂是聽的藝術,也是情感的一種流露。一首歌(樂)曲旋律的形成,不僅僅是音符的組合,更是樂思的發(fā)展和表現(xiàn)。運用電教手段把聆聽與觀察密切聯(lián)系,融聲匯色,給學生以生動真摯的情境感染,在誘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思考中領悟哲理,在探索、總結中逐步拓寬審美思路。小學生因為年齡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色彩和聲音有著非凡的敏感性,他們能夠在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旋律營造的氛圍中,更深刻、更準確地把握藝術的形象。如:在欣賞《彼得與狼》時,我把彼得、小鳥、貓、鴨子、狼、老爺爺、獵人等作成抽拉的投影片,和著音樂,播映出彼得怎樣機智勇敢地與狼做斗爭的故事。學生沉浸在惟妙惟肖的畫面中,展開審美想象,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并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與假惡丑,團結起來,機智勇敢地去斗爭,就能戰(zhàn)勝兇惡敵人的道理。
總之,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應該不斷學習,熟練掌握多媒體的應運,把更加精彩的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音樂課展示給大家,讓同學們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從而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