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一個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方法得當,就會提高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實效探究教法 學法指導
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是語文教學的生命,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yǎng)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我們在教學中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jié)合,真情演繹文本內(nèi)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xiàn)實效呢?現(xiàn)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濃厚的興趣,自覺主動地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探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對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這樣的引言就為整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此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lǐng)會地深刻。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以學生為本,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明確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實踐的過程才是主要的,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于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么學,都是為了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主動學。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是什么,和學生一起制訂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xiàn)確定的目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要信任學生,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欣賞,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fā)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fā)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zhì)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xiàn)詩意的畫面,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jù)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配樂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指導
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一個有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方法得當,就會提高學習效率??梢姡處煂W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根據(jù)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靈活、客觀地進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為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理論,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jié)、去反思,才能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