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教學理念下,教師應用了許多新穎、實用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在探究新的教學方法的同時,應該對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更新。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相結合。因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可以吸收和利用的地方,在以傳統(tǒng)為主的技能教學、運動密度與強度為主的運動量教學都有借鑒的地方。新的教學方法關鍵是在實踐中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驅動教學
中低年級學生學習注意力容易轉移,采用情境教學能夠很好的把握學生心理變化,有利于教學活動。這種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情節(jié),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和技能,提高體能。情境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情緒,使學生在情境活動中掌握方法,增強體質。情境教學把過去單一的游戲情景多樣化,并貫穿教學始終,又符合學生的身心變化特點。
與情境教學相關的教學方法較多,靈活性也較大,在教學實際中可根據(jù)教學的內容與條件而定。
二、講練結合,自主教學
初中學生對于幼稚的活動已沒有太多的興趣,他們對事物的認知水平較高。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常常忽略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把已經(jīng)形成的經(jīng)驗與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學生卻又不樂于接受。自主式教學通過學生體驗,把課堂教學分為觀察和模仿、自練和互練、評價、總結與提高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主動學習,然后根據(jù)教學的目標任務,要求學生掌握動作,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練習能力、評價能力及知識與技能的遷移能力。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不再向以往從運球或傳球開始,而是組織學生比賽,通過給學生講比賽規(guī)則,通過學生自身體驗去教學,從而有較好的收效。
這種方法認為體育知識的掌握、素質技能的提高不是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它注重在過程中能促進學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實踐探究,互動教學
進入中學以后,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是圍繞課程目標的達成來進行的,對于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沒有做過多的限制,因而為適應中學生的學習需求,體育教學方法應以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作用為主。雖然由于各種不同條件的影響,每節(jié)課學生的收獲不盡相同,但每一個學生通過實踐、探究、討論與交流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
通過師與生交流生與生交流,共同的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收獲。探究的相關方法有質疑討論、體驗比賽游戲等等。
突破重點,總結性評價而不能忽視過程性評價,強化評價的激勵、發(fā)展運動性水平、提高功能,是促進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和課程建設的重要手段。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綜合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其中,做到自評、互評、師評等評價方式相互結合,將有力的推動課程改革。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看到了可喜的變化。
(一)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
以往,教學評價根本目的在于成績和選拔,評價成為一種工具和手段,既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如此的教學評價,使得學生的體育課學習不僅不能夠愉悅身心,反而令學生疲憊不堪。導致學校體育教學競技化,少兒體育成人化?!敖逃源龠M全體發(fā)展為基礎,以促進社會需要為主導”。體育課的教學評價,其根本目的還應當在于激發(fā)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覺的參與鍛煉,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課程評價上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其目的在于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
整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的評價標準的構建,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關鍵問題。過去教學評價定性與定量的問題似乎不受重視,標準是一致的,“往往把被評價對象置于一個共同的標準和常模之下,用相同的價值觀要求被評價對象”。用這樣的尺度來衡量每一個學生,用這樣的標準去評價和選拔學生,其結果是針對總體而言是缺乏個性、千人一面;針對個體而言是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受不了”。這種統(tǒng)一的尺度缺乏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诖?,在新的評價標準構建中就應通過兩種方法來彌補。以跑為例,對于不同的情況,我們一是可以通過縱向的比較,也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較:如果過去要十秒跑完,經(jīng)過鍛煉如果能在九秒跑完也可以說成績不錯;另一種方法是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不同的學生,如果還是兩人跑步,當一人從起點出發(fā),一人從起點五米處開始,讓兩人比較,也同樣可以起到激勵學生進步的目的。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
學習積極性、情感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體能、技能等學習內容的全面評價,對于把握學生學習情況,促進學生進步和發(fā)展也是尤其重要的。
過去,體育評價中跑、跳、投、技巧等技項目占主導地位,學生沒有選擇的空間,如此的評價內容,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棄學、厭學,不能從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也沒有從中體會到樂趣。在新的體育課程標準指引下,評價內容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原有的體能與技能測試所占比重大幅減少,而且評價方式也有了變化。前面舉的立定跳遠的例子:過去是上學十幾年一成不變的學習、練習、考試,而新的評價內容則不一樣了。在課程標準的參照下,教師根據(jù)學校實際制定相應的教材體系和評價內容,也就是同樣的是立定跳遠,那么在課堂上,教學內容就不僅僅是單一的立定跳遠了,評價時也提供多種內容(立定跳遠、二級蛙跳、三級蛙跳等等)供學生選擇。
(四)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
體育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雖然很多,但過去常用的是教師評價。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是教學結果的評價者。測試方法則是定量評價,以時間和距離決學生的成績或憑教師的主觀臆斷給分。但是,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者,其主觀的判斷總是帶有認識的局限和情感的偏見,而定量評價又忽視了學生的發(fā)展性和個體的差異性,違背教學的意志。在新課程在教學評價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師的評價僅僅是評價中的一部分,著重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小組的評價。如此的評價方式,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大有好處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競爭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