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教育藝術家黃家燦先生曾說過,“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藥,“情”是藥外帶有香甜味的糖皮。無理,情便失去了意義;無情,理便難以下咽。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影響教學效果的諸多因素,能有全面的了解和充分的認識,其中“情感”的投入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方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惫P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情感教育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性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體驗。在教學過程中具體表現(xiàn)在教學主體的學生對客觀對象——教材的感受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則起著溝通、傳道、指導的作用。教材、教師、學生構成了一個情感系統(tǒng),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一)教材有情
加強文學教育,注重情感熏陶。初中語文教材中大量的選文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其他文章,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傾注著自己豐富的真情實感。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充滿了強烈的愛國情感,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蕭乾的《棗核》飽含著外籍華人游子對故土的眷戀和熱愛,劉敬智的《始終眷戀著祖國》中的“赤子之心”講述錢學森懷著滿腔熱血不顧阻撓堅持要回國為國家效力,著重的是愛國之情,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tǒng)一,又將鄉(xiāng)愁描寫得淋漓盡致,從內(nèi)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tǒng),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正如法國雕塑家羅丹所言:“作品就是感情?!?/p>
(二)學生有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也是有情的,他們有思想、有信念、有追求,對生活、對人生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思想單純、心靈純潔,有很大的可塑性。感情豐富的教材特別能被他們所吸收,并從中受到心智上的啟迪,思想上的震撼。在二十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感受特別深,學生容易被教師投入的情感——糖皮所左右,情所撞擊的火花能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出來。
(三)教師有情
愛心無價,教師有情。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職業(yè)道德,具有駕馭情感的能力和運用情感的藝術,深深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的情感,規(guī)范著學生的行為,陶冶著學生的情操。作為一位教師不僅要將自己的青春無私地奉獻在三尺講臺,還要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科學發(fā)展觀,弘揚著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tǒng)美德。
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操作性
初中語文教材選取許多情文并茂的優(yōu)秀文章,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通過情感的滲透,讓學生體味這劑良藥的糖皮,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語文教學就其內(nèi)容及過程而言,自始至終充滿著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把握情感因素,進行情感教育,以提高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情隨事遷”,情境是語文教學的一方“小天地”,如果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能創(chuàng)設好情境,使學生進入角色,身臨其境,就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吃到糖皮的喜悅,并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文中的“我”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為什么還要多次流淚呢?學生稍加思索回答:“是父親愛子的深情所致?!弊穯枺骸澳銈儚哪男┚唧w的舉止中感受到的呢”?這時學生情緒高漲,都能說出從父親買橘子時來回的體態(tài)及車站分別的情景、感受。又問:“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有好幾位同學舉了手,一位同學講述到他前年得病,在垂危之時,父母不惜傾家蕩產(chǎn)來挽救他生命之故事,他流淚了。大家聽完講述,被深深打動得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學生對課文中感情的體驗達到了最佳狀態(tài)。
(二)感受情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體會觀察情感,要擇課文最能觸動情感的內(nèi)容。讀傳記,讀歷史,品各色的人生,感受主人翁的心境與情感,在其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人生追求的真諦。如學習課文曹雪芹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要求學生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等來體會其表達的作用。通過學生的細致體察,賈雨村這個封建官場老手徇私枉法、媚上欺下的典型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愈來愈豐滿,個性越來越鮮明,從而產(chǎn)生對封建社會官場憎惡的情感。
三、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樂”字形象地闡明了情感教育的有效性。學生樂于投入,就能學得輕松,就能提高課堂效率。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曾說過:“要啟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是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的喜悅?!彼褪沁\用這種情感教育達到學生的喜悅,達到接受知識的本身。語文課堂教學是情、知、意的統(tǒng)一。她在教《周總理,你在哪里》時,課堂上哀思如潮,學生難以自控,這是因為她“自己的教案用淚水寫出來的”可見于漣是把自己作為一塊媒,投入爐火,燃燒通紅,才率先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體驗。而只有這樣,教師才有效溝通作者與學生的情感,以課文所蘊含之情,波動學生心靈的心弦??梢娊處熢诮虒W中指導學生揣摩文章情理,是促使學生理解把握課文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只有充分體會教材內(nèi)容的內(nèi)在情理后,才能“通情達理”,領會思想內(nèi)涵。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情感如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播種在這片土壤上”,肯定會萌芽生長。
總之,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通過對課堂中的情感因素進行充分挖掘,采用了相應的激情策略,體現(xiàn)了高超的教學藝術,也有效促進了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但教學有法,卻無定法,情感教學藝術,要因文而定、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