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課程意識是指學生作為課程主體,通過老師引導,認識課程價值、參與課程資源開發(fā)和課程創(chuàng)生的自覺性和敏感性意識。其中包含了其主體、創(chuàng)生、價值及資源等幾方面的意識要素。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須充分地研究和關注中職學生課程意識的內涵及意義,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培養(yǎng)其應具備的課程意識。
關鍵詞:中職學生;課程意識;主體意識
課程意識是課程主體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它與教師和學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課程意識深刻地影響和支配著學生的觀念、態(tài)度以及學習、生活和行為方式。當前的課程改革教育就要求中職學生必須形成明確合理的課程意識,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從課程的外圍邊緣走進課程中心,做課程的主人。
一、學生課程意識的含義
學術界一直沒能對課程意識界定一個統(tǒng)一的確定的概念,由于研究視角和價值取向等的差異,學術界的各位學者的理解存在著一定分歧。有的側重課程的實施,有的強調課程的意義及價值,有的則本質地關注課程的內容,還有的則兼顧課程體系的多個方面。具體來說,每一個不同的概念觀點之間都有相關性和互補性。
目前看來,多數觀念已經界定出課程的主體是教師,并沒有涉及學生。就中職學生角度來說,他們本應該是課程學習的主體人物,既是課程的參與者又是課程的消費者和受益者,他們應當享有關于對課程開發(fā)、實施、完善過程參與和評價的權利,而若想正確恰當地行使好這樣的權利,首先要具備良好的課程意識。基于以上理解,對于學生課程意識的概念可以簡單概括為:學生作為課程主體,通過老師引導,認識課程價值、參與課程資源開發(fā)和課程創(chuàng)生的自覺性和敏感性意識。
(一)學生課程主體意識
課程意識的核心要素就是主體意識。雖然課程的設計一般來源于學者專家等,但它不是為中職學生鋪設好的必須發(fā)展的路徑,因此,已有的課程不是學生必須完全接受的,他們要在主體意識的驅動下對所實施課程的內容和意義進行評價、批判甚至反思重建。反過來說,學生必須借助與課程的平等交流和對話,才能真正地反思現實,繼而努力建立出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把自己變成課程的主題。
(二)學生課程創(chuàng)生意識
課程是開放的、充滿動態(tài)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在課程與各種環(huán)境的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其發(fā)展價值才得以體現。學生的創(chuàng)生意識應該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課程的批判和創(chuàng)造意識;二是課程的動態(tài)生成意識。也就是說,學生不是按照預設的課程程序忠實地執(zhí)行,而要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有意識地與教師共同創(chuàng)生出有意義的新課程。
(三)學生課程價值意識
在傳統(tǒng)的課程里,從來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而實際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是發(fā)展課程內在價值的重要主體。所以學生必須在以認知課程預設目標為基礎的同時,密切聯系自身實際和社會狀況,結合特定的教育情境,自覺地挖掘課程的內涵價值和意義,擴展課程價值,不斷生成新的目標主題,逐步形成個性化、深刻化的課程價值。
(四)學生課程資源意識
中職學生應該也必須意識到,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它只是一種可以選擇、可以變化、可以超越的文本。學生必須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上的知識,以其為素材去延伸和擴展。此外,學生也應該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所經歷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社會背景等培養(yǎng)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校內外資源的意識。
二、中職學生課程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學生明確合理的課程意識的形成是課程改革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基礎教育改革最終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條件。
(一)提高學生對課程意識的認識,使其樹立正確的課程意識觀念
課程是整個教育體系的中心,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讓中職學生樹立以下方面的課程觀念:
1.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基礎,是學校實現培養(yǎng)人才藍圖的具體表現。
2.課程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
3.課程的合理設置決定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課程是評估教學質量的主要標準。
(二)加強理論課程學習,改革教育類課程教學
中職院校教育類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不少缺陷,也未曾注重過對學生課程意識的培養(yǎng),很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因此,我們必須對中職院校教育類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加強理論課程的學習,提高中職學生的課程理論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程意識,使其能快速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教育改革實踐
新課改的出現給中職院校的課程教育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去了解和積極參與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課程意識。
眾所周知,新課程必須有新視野、新角度和新策略。在新課程的推進中學生課程意識的養(yǎng)成意味著他們將更加明確課程的基本目標以及其對于自身發(fā)展的內在價值及意義,也更能有效地內化成為其進步的巨大動力。
參考文獻:
高媛.試論高校師范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意識及其培養(yǎng)[J].青年文學家,2012,5(12):55-56.
作者簡介:李遠忠,男,漢族,1984年10月,本科,助理講師,就職于廣東省惠州市博羅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