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意識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之一,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們都知道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學生使用恰當、得體、真實、地道的英語的保證,也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關鍵詞:文化知識;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
文化意識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之一,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知道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對英語文化的了解與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yǎng);傳授文化知識、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一、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學習方面困難較大的學生,其主要困難還是興趣、信心和策略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知識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教人名“John”時,教師可以寫出句子“Where is john?”來讓學生翻譯。學生一定會翻譯成“約翰在那?”這時你可以告訴他們小寫的john經常表示廁所,這個句子應該翻譯成“廁所在哪?”學生會感到很有意思,就會對英語產生興趣。
另外通過對比中英語言文化差異,激活英語教材,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中英語言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中國人和英國人面對“贊賞”,就有迥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中國人受到別人贊賞時一般會很謙虛,并習慣說:“過獎,過獎!”或者“哪里,哪里!”以示禮貌;而英國人會很高興地道上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或者“I am glad to hear that.”所以在教學“Thank you very much!”這一句型時,應盡量多地介紹它的使用場合。英國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也截然相反,英國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并會當面打開禮物加于稱贊,所以在教學present(禮物)這一單詞時,應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這一跨文化差異。通過比較中英文化的差異,可以使學生學到生動的文化知識。
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應注重講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中英方文化對“顏色”的不同運用。中文里的“黑”與英文里的“black”雖然意思相同,但在用法上卻存有差異,中文里的“鼻青臉腫”在英文中是用“You have got a black eye.”來表示的,“紅茶”的英文是“black tea”而非“red tea”;“green”在英文里還可以用來表示無經驗、不成熟;“blue”一詞在“You are blue.”句子中,則表示“傷心、難過”的意思。通過文化比較,可以讓學生逐漸減少受中文母語影響造成的語言誤用,并且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文化知識是使用恰當、得體、真實、地道的英語的保證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讓學生根據不同的場合使用恰當、得體、真實、地道的英語。這已經不是僅靠語言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了,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包括文化知識的傳授。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才能正確地用英語表達思想,才能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進行得體的交際。比如在見面時,中國人通常用“去哪兒?”“忙嗎?”“吃了嗎?”等等,表示友好的問候,并不關心答語的實質內容。而在英國人看來,這些問題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產生歧義,他們見面問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等表示類似的意思。如果無視其中的文化差異,生搬硬套,就免不了許多誤會。再如中國人注重飲食,飲食功能豐富多樣,但在英美國家,人們則更重視時間,視時間為金錢,過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對飲食并不怎么看重,常以hamburger, sandwich, chips, hot dog, soft drinks等fast food為中餐。中國人在交談時愿意問對方年齡、收入情況、婚姻狀況等,而英美國家的人們則認為這是私人秘密,是不禮貌的話題。這樣,教師在教授英語時,還應當及時且恰當?shù)匕阎杏⑽幕兴N涵的文化差異告訴學生。一旦有了這些跨文化的背景知識,他們將會更好地掌握英語,增強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樣一來,就會盡量避免令人尷尬的現(xiàn)象發(fā)生,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三、文化知識能開闊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應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
教師可運用現(xiàn)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如看錄像、電影、欣賞外文歌曲等,排演外文節(jié)目,聽講座,進行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等也是很好的方式,是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外語交際能力的很好的實踐練習。向學生介紹一些經典影片并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同時要求學生觀看后能復述影片內容,發(fā)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學生在欣賞影片的同時,還對人生有一定的感悟,當說到體會時,學生會一改平時不敢開口的習慣,說起來頭頭是道,有的還頗有見地。學生特別歡迎這種形式,他們在陶冶情操的同時,也可積累跨文化意識。
與此同時,教師應發(fā)揮其導學作用,“授人以漁”,引導學生不斷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對比才有發(fā)現(xiàn),只有對比外語和母語的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差異,才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外語交際能力。
總之,語言所傳遞的文化信息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自身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和掌握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在英語教學中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也要重視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尤其要注意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要重視語言學習的語用差異和語境因素,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跨文化交際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最終實現(xiàn)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汪海.初中英語教育中文化滲透問題的反思.考試周刊,2011(70).
作者簡介:孫曉華,女,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吉林省德惠市第29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