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教學方式的提出,讓教學課程的涉及和具體實施策略都發(fā)生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這一轉(zhuǎn)變側(cè)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更自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倡導學生進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學習。教師應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教學探究;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雖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針對其身心發(fā)展狀況而言,歷史學科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問題的探究能力,這是要比單純的死記硬背年份和事件重要得多的實踐能力??梢哉f,歷史學科的開設,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以古論今”的能力,即從歷史發(fā)生的事件中,吸收精華,豐富自己,讓現(xiàn)在的生活越來越好。因此,變通教學方式,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歷史教師都應關注的重要問題。
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分為幾個大類,本文就針對其中的三個方面,做一些簡要的陳述。
一、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高中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都是“填鴨式教學”,教師為了追求進度,一味地加快教學進程,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不使學生“掉隊”,只能用大量的習題進行訓練,學生在懵懵懂懂的狀態(tài)下就要“一入題庫深似海,從此再無翻身日”。這樣的被動催促讓學生完全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學生越發(fā)覺得學習是痛苦的事情。這種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從屬”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被事實證明是低效而且無用的。素質(zhì)教育和全面發(fā)展的提出對這樣的應試教育已經(jīng)做出了一些沖擊,然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被動教學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多少改進,尤其是涉及歷史這種文化知識源遠流長的學科更是沒有變化,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如今的教學中是十分不可取的。新時代的教學必須要確立好教學的主體。教學教育的是學生,因此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時刻要把培養(yǎng)學生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將自由向上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讓學生成為教學的真正主體,從而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和發(fā)散性的歷史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運用之前所學的知識進行論證和辯駁。這樣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整合優(yōu)化多種教學資源
傳統(tǒng)的教學素材主要就是教科書,教師也就是對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進行宣讀,然后針對教科書上的相關問題做一些深入講解,之后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這樣的教學形式簡單枯燥,教學成效甚為低微,實在是與當今的教學安排和教學目標多有不符,因此,有效課堂的教學方式必須要多樣化、綜合化。
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和成熟,讓教學活動越發(fā)豐滿起來,尤其是多媒體的使用,更是為教育教學活動錦上添花。多媒體憑借自己獨有的魅力和快捷方便的特點,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率大大提高,對有效課堂的貢獻不勝枚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這一優(yōu)點,進行課堂有效性的創(chuàng)設。對于歷史學科來說,教師可以多展示一些圖片資料和影視劇資料,這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逐漸感受到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的講授,結(jié)合史實和劇情,將普通的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的層面上,從而培養(yǎng)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開展歷史綜合實踐活動
歷史學科的學習不能僅限于史實的書本層面的研究,而是應該擴展到生活中。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主要是課堂講授、課后練習,基本上是沒有實踐應用的,這不僅局限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更禁錮了學生的歷史思想,讓知識和實踐越走越遠,給學生的學習之路布滿了疑惑和不解?,F(xiàn)代教學就提出,要注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里的綜合指的就是能夠有效將學和用并為一體,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歷史學科的實踐活動其實可以不用一味地追求與書本知識的融合,要想讓學生由書本知識的理論學習上升到歷史思維的綜合能力,就必須讓學生意識到歷史存在于生活。就如本學期來講,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建國65周年”這一主題進行歷史活動探究,讓學生們查一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和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這種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案,一定能夠讓學生們更加熱愛歷史學習,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歷史教學中來,讓教學有效性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要想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其實很簡單,以上三點主要是圍繞著要與傳統(tǒng)教學劃清界限,擺脫其“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三個部分,讓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課堂改革和教學方法的變動,讓課堂成為學生放飛理想的地方,讓歷史隨著學生的成長越發(fā)成熟。創(chuàng)設有效的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既是對學生未來之路的正確引導,也是對教師工作的最好嘉獎,愿所有學生都能以史為鑒,完善自己、充實自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房丹丹.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
作者簡介:王雪峰,男,出生于1982年9月,學歷:本科,就職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