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比欢?,今天的語文課堂很少聽到瑯瑯的讀書聲,講授古典詩詞,教師一味地分析內(nèi)容、講解表現(xiàn)手法,很少留給學生朗讀的機會和時間,學生朗讀的興趣越來越低。古典詩詞鑒賞不僅漸漸失去了朗讀這一主陣地,而且漸漸失去了在語文課堂上獨有的魅力。特別是近幾年來我校高考復習備考中學生學習古詩文、教師教學古詩文成了教學的難點,以至于幾近盲點。高考古詩文鑒賞題學生得分低成為制約學生高考總分的瓶頸,而朗讀環(huán)節(jié)不得法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在古典詩詞鑒賞中加強朗讀教學不僅有重要性,更有迫切性。那么,如何讓朗讀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動”起來呢?
一、營造朗讀情境,激發(fā)鑒賞興趣
古詩文寫作年代離現(xiàn)在久遠,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要讓學生反復朗讀,帶著美好的感情投入朗讀,盡情發(fā)揮想象,在自己的腦海中建構(gòu)出形象生動的畫面。但僅僅依靠文字、聲音的媒介,僅僅依靠想象而入情入境,往往比較單調(diào)、空泛。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如果能利用歌詞鑒賞、背景音樂、視頻剪輯等手段來營造一個讀者與詩人情感共鳴的空間,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融入文本、鑒賞、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而且能使古典詩詞鑒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可讓學生欣賞《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音樂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渾的歌聲與課文相同的歷史內(nèi)容使學生未進入語境就產(chǎn)生了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慨。學生自然就會設想,一代文豪蘇軾面對滔滔江水會抒發(fā)一種怎么樣的情懷呢?這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欲望,然后在雄渾豪放的音樂伴奏下朗讀此文,讓學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圍中。再如教學《琵琶行》一詩,可讓學生欣賞周杰倫所唱的《東風破》,在優(yōu)美感傷的旋律中,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進入古詩優(yōu)美的情境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二、掌握朗讀要領,體味情感意蘊
目前的古典詩詞鑒賞教學,課堂氣氛沉悶,鑒賞方法枯燥,教學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沒有加強學生對朗讀要領的把握。引導學生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讀出語調(diào)、語氣,把握朗讀要領,這是正確理解古典詩詞內(nèi)容、體味情感意蘊的前提。古典詩詞的語言形式是文言文,因此,讀準了字音才能正確理解詩歌意義。如詩經(jīng)《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字,是讀yǔ呢,還是讀yù?讀yǔ作名詞來理解,讀yù則作動詞,譯為“下”,不同的讀法會帶來對詩句的不同理解,根據(jù)詩歌的語意,此處當讀作yù。另外,古代詩歌的語言形式多樣,四言、五言、七言以及長短不一的雜言各呈異彩,不同語言形式停頓方法不同,要正確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就必須正確斷句,進而讀出語氣,讀出語勢,才能領會詩歌的無窮魅力。如杜甫《蜀相》的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要理解詩句的深層意蘊,首先要將其置于節(jié)奏的正確朗讀中?!坝畴A/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二字一拍一字半拍停頓,每頓延長字音,就會發(fā)現(xiàn)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特別強調(diào)了“自”“空”二字,荒涼之境無限,寂寞之心難言,懷古傷己,詩歌主旨全凝結(jié)于此。
三、讀品結(jié)合,提高朗讀效果
品讀、品味文本語言的章法、句法,乃至用字、用韻等等,是提高朗讀效果的重要前提。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點撥學生披文入情,理清脈理,分析句讀,揣摩煉字煉句的技巧,體會作品的風格,把握作者的情感,這樣學生的朗讀才不會盲目、機械。例如教讀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一詞,對下片中描寫思親內(nèi)容的朗讀,要緊扣“月”而行,情緒略轉(zhuǎn)低徊?!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流轉(zhuǎn),斯人不眠。蘇軾與蘇轍手足情篤,但來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遙,晤面艱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今宵明月朗朗,思親之情襲來,不能自已,一種惆悵與思索之情油然而生。“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種寬容與理解倍感欣慰。梳理感情變化的時候,時刻注意聯(lián)系背景,重在讀中體會蘇軾詞的意境和豪放派詞人把苦以樂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點與婉約派不同。
總之,中國古典詩詞的特點決定了朗讀是引導學生感受和領悟詩詞語言美和韻律美的重要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把朗讀作為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與詞意、句意、文意的品析有機結(jié)合起來,恰當?shù)匕才旁诮虒W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此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感知能力與鑒賞能力,并進一步增強學生高考詩歌鑒賞題作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