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已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只有在探究學習中才會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才能經歷數學知識獲取的過程,才有可能成為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探索者”和“開拓者”。
關鍵詞:和諧氛圍;探究意識;探究方式
一、營造和諧氛圍是打開“探究之門的鑰匙”
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之于探究學習,正如適宜的土壤和氣候對于萬物生長而言,是基礎,是前提,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從而保證探究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在教學中營造和諧氛圍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拉近師生距離,與學生平等對話。張齊華老師在執(zhí)教“平均數”的課前談話時就說:“張老師非常喜歡在上課的過程中來到我們同學中間,請大家配合一下,把座位拉開,讓出一條道。”教師走到學生中去,盡可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當然不是“讓出一條道”就能走近學生的,我們還要用一些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流:“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講給大家聽?”“能教教我嗎?”“你試試看,說錯了也沒關系?!钡鹊取5诙?,信任學生,賞識學生。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有潛力,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賞識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使學生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大膽探索。課堂上不要怕學生出錯,要允許學生出錯,要把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當作重要的教學資源,指導學生冷靜分析、及時反思、不斷總結,幫助學生找到辦法。
二、喚醒探究意識是通向“探究殿堂的捷徑”
數學教學要依托學生的生活實際,喚醒他們的探究意識,讓他們在探究、合作和交流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眱和@種與生俱來的探索意識,等待我們去喚醒。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虼耍虒W中要合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把問題蘊藏在情境之中,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如教學二年級的“統(tǒng)計”時,出示“動物運動會”主題圖,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運動會上,大象當裁判,黑熊當炊事員。這里有兩張統(tǒng)計表,分別是“項目統(tǒng)計表”和“動物種類統(tǒng)計表”,請大家完成這兩張統(tǒng)計表后,想一想“這兩張統(tǒng)計表分別該交給誰呢”,讓他們感受到同一幅圖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會產生不同的統(tǒng)計結果,讓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的作用。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行為。
2.設置懸念,引發(fā)認知沖突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其實質就是觀念上的平衡狀態(tài)不斷遭到破壞,并又不斷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币l(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后續(xù)學習的起點,也是探究學習的主線。因此,教師要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精心設疑,制造懸念,別有用心地把一些數學知識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狀態(tài),使其經常處于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
三、合理運用探究方式是翱翔“探究天空的翅膀”
兒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從兒童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沒有停止過探究。而我們教育者所要做的,不過是促使兒童這種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斷提高和完善,促使兒童從自發(fā)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學的探究。根據不同的探究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我們要合理運用探究方式凸顯探究的效果,就像讓學生擁有一對翱翔探究天空的有力的翅膀,使其飛得更高。其探究方式主要有獨立探究和合作探究。
1.獨立探究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弊屆總€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去再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學知識的過程。教師無法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幾十個有差異的學生的思維。
2.合作探究
兒童深層次的認知發(fā)展既需要獨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因為,從理論上說兒童之間都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差異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兒童的思維彼此之間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們要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給學生合作學習留有充分的時間,為學生的探究提供廣闊的交流空間,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達到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討論中交流,在合作中完善、提煉和概括,促使學生的思維求異、求佳。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課改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正如布魯納所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本妥屛覀円I學生在探究的天空中翱翔,讓探究性學習在數學課堂中萌芽!
參考文獻:
郭學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性學習.教育教學論壇,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