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齊齊哈爾周邊的一個村子里,這里留下了我關(guān)于新年的全部記憶。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一提到臘八節(jié),我就會想到從兒時起就熟記于心的一句民謠:“臘七臘八,凍掉下巴”,于是,我們便習(xí)慣用大黃米作原料,熬成臘八粥,黏住人們的下巴,以免被凍掉,那時我們一幫孩子可是真信這個。
過了臘八是“小年”,東北人習(xí)慣讀為“小年兒”,聽著親切。這一天,是人們祭灶神的日子,東北人俗稱“祭灶王爺”。今年小年時,依舊是媽媽天還沒亮就起床,為全家人包酸菜餡餃子。酸菜是自己家腌的,新鮮可口,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起熱氣騰騰的餃子,嘮起家常時,心里是美滋滋的。另一樣小年必吃的食物就是麻糖,它是一種將糖漿高溫融化后,凝結(jié)成塊的甜品。一般做成圓柱形,有的在表面涂上芝麻,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加,一口咬下去時,糖塊黏得上下牙齒很難分開。
很多地方都把臘月二十四當(dāng)作掃塵的日子,可在我們家鄉(xiāng),掃塵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日期。一般來講,只要在新年之前能把家里徹底清掃一遍,掃塵的任務(wù)就算完成了。今年,我一進(jìn)屋,父親母親就時不時地向我顯擺顯擺:“兒子你看,爸費了好大勁兒,把廚具里里外外地好好擦了一遍。”,“媽把床單、被罩、窗簾都洗好啦,就等著你回來呢!”
盼著盼著,大年三十來了。早上一起床,我就換上了早已備好的紅色新線衣線褲,迎接本命年的到來?!八藕颉绷税胩斓陌职忠娢移鸫?,立刻迫不及待地拿起“?!弊?,原來,老人家已“恭候”我多時,就等著我起床跟著他一起貼“?!弊秩ツ?。每年我爸都是很認(rèn)真地等著要和我一起完成這項工作,在我們父子的協(xié)作中,仿佛把對新一年的全部希冀都注入了到了這個“?!崩?。
我們的過年大餐是在中午,十二點剛過,全家三口人圍在桌旁就開動了。動筷子之前,要先放鞭炮,鞭炮聲響起,就等于是告訴別人我們這一家已經(jīng)開飯了。這頓飯開得早,寓意新的一年里占盡先機(jī)。由于這是大年三十的正餐,自然是非常的隆重和講究,比如講究菜的總數(shù)是六個,有“六六大順”之義。主菜是紅燒鯉魚,代表著“年年有余”,并且這條魚買來時必須是活的。第二道菜扒豬手,意味著用“手”向上攀登,希望新年奮發(fā)。第三道菜是糖醋排骨,因為排骨皆為小節(jié),所以代表著“節(jié)節(jié)高升”。第四道菜是涼拌西紅柿,“柿”與“事”諧音,取“事事順心”之義。第五道菜是炒豆芽,豆芽形似如意,象征著“吉祥如意”。第六道菜則為炸春卷,寄托著迎春的喜悅之情。
年三十晚上,看春晚是主要節(jié)目。坐在電視機(jī)前,我們一家人的嘴可都沒閑著,我記憶中的景象永遠(yuǎn)定格在:我和爸爸主攻肉食,烀豬肘熱氣騰騰,紅腸臘腸香味四溢,媽媽更喜歡瓜子,一大張報紙鋪在床上,不一會兒上面便堆滿瓜子皮了。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蘋果寓意著“平平安安”,吃橘子表示把一家人凝聚到一起,團(tuán)團(tuán)圓圓。
說著吃著,年三十零點到。鞭炮齊鳴,震耳欲聾。自我記事起,每逢零點時刻,爸爸媽媽都讓我去家門的門框處拔一下,東北話叫做“嘀了嘀了”,也就是拔大個兒的意思。小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舉著我拔,后來長大了,就自己把住門框拔,這些年從未間斷過。零點過后,餃子上來。餃子餡也講究,比如豬肉芹菜的就是取“芹”與“勤”同音,寓意著勤快,比如吃韭菜餡的那就是取“韭”和“久”同音,寓意著長長久久。除夕夜的餃子不能包成酸菜餡的,因為在東北話中,用“酸皮拉臭”形容人脾氣古怪。除夕夜的餃子破了,也不能說出這個“破”字,而只能說“掙”了。大年初一講究“四不三好”:這“一不”是不掃地,即便掃了,也是將塵屑堆在角落里,不扔到外面去,這是希望讓財富只進(jìn)不出,財源滾滾?!岸弧笔遣换ㄥX,是避免把錢送入別人的腰包,壞了財運?!叭弧保遣桓膳K活累活,免得整整一年都奔波勞碌,諸如洗衣掃除這類家務(wù),都要等到初三、初六、初九這三個放水的日子才能去做。第“四不”則是不吃藥,以保全家人一直都能健健康康。而所謂“三好”,就是吃好、喝好、玩好,為家里一整年都會過悠閑舒適、富足美滿的好日子圖個好意義。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今年的這一天更特殊,初五與立春是同一天,于是別有了一番風(fēng)味。清早起來,媽媽便給爸爸和我,還有來我家走親戚的舅舅和弟弟一人一片蘿卜,讓我們把它吃掉。這是立春的習(xí)俗,東北人稱“啃春”。吃過蘿卜后,便是放鞭炮、吃餃子。下午吃春餅,春餅制作,先得把面搟成許多張小餅,每張小餅上都要抹上油。再把這些小餅一張一張地摞起來,搟成一個大餅。然后把大餅放入鍋中烙熟,出鍋后小心地將其層層揭開,才可以吃到外酥里嫩的春餅。當(dāng)然,還要卷上雞蛋、土豆絲,配上蔥和大醬,入口油滑鮮香,是地地道道的“媽媽味道”。
一過初五,春節(jié)的熱鬧勁兒就過去大半了,到了正月十五,才又迎來了另一個熱潮。正月十五是燈節(jié),這一天,在東北點起來的可不是尋常的燈籠,多的是冰燈。人們從河湖中鑿出巨大的冰塊,雕刻成各種形象。冰雕里外都安上了各色彩燈,到了晚上會散發(fā)出五彩繽紛的光芒,成了北國正月十五的一道亮麗風(fēng)景。每年的這一天,我們一家人都會結(jié)伴出行,白天滑冰、坐冰車、抽冰尕,夜里看冰燈,賞焰火,這也有講頭,就是“走百病”。吃過了正月十五的湯圓,春節(jié)就剩下了遠(yuǎn)去的背影。翻翻日歷,馬上就又要離開家鄉(xiāng)了,重重的旅行包里,裝上的不僅是新的衣物,還有明年再回來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