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腸梗阻;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中圖分類號】 R574.2【文獻標識碼】 B1臨床資料
患者女,34歲,因腹痛伴嘔吐1天入院。患者于入院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全腹痛,以中下腹明顯,呈陣發(fā)性脹痛,伴惡心、嘔吐5次,嘔吐為胃內(nèi)容物,嘔吐后腹痛稍緩解,腹脹,有肛門排氣、排便,到我院急診就診,查血分析:白細胞 6.77×109/l,中性百分比79.5%。血清淀粉酶未見異常。腹部立位平片:膈下未見游離氣體,考慮腸郁張。急診予抗感染、補液止痛等對癥治療后,患者腹痛緩解不明顯,為求進一步治療,急診遂擬“腹痛查因:不完全性腸梗阻?”收入院。入院癥見:患者神清,精神可,中下腹陣發(fā)性脹痛,惡心,無嘔吐,腹脹,無發(fā)熱,無頭痛、頭暈,無胸悶、胸痛,胃納差,眠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10年前曾行剖腹產(chǎn)術;今年3月因異位妊娠在我院行保守治療。查體:體溫:36.5℃,脈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13/102mmHg。神志清楚,精神狀態(tài)一般,全身皮膚、黏膜未見異常。全身淺表淋巴結(jié)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晰,雙側(cè)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下腹可見一長約10cm手術瘢痕,腹膨隆,中下腹壓痛、反跳痛,左下腹、右下腹壓痛不明顯肝脾肋下未及,腹部無包塊,腸鳴音亢進,7次/分。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無異常。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生化:白蛋白25.8g/L,總鈣1.82mmol/L,前白蛋白135.3mg/L;尿組合:尿蛋白3+;血分析、肝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腹部CT:廣泛性小腸及結(jié)腸腸壁水腫并輕度不完全性梗阻,未見明顯梗阻點及占位病變,考慮慢性腸炎并假性腸梗阻可能性大,盆、腹腔大量積液。雙側(cè)胸腔少量積液,左下肺盤狀肺不張。心臟彩超示:二尖瓣關閉不全(輕度),心包積液(少量),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結(jié)合患者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診斷為假性腸梗阻。治療上予頭孢美唑鈉、奧硝唑抗感染,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注射液解痙止痛,10%轉(zhuǎn)化糖注射液、注射用水溶性維生素、復方氨基酸注射液補液營養(yǎng)支持,并予雙柏散外敷止痛、灌腸等對癥治療。經(jīng)治療后患者癥狀可緩解,但病因尚不明確。本患者合并有尿蛋白,低蛋白血癥,多漿膜腔積液。甲功、血糖正常,無肌萎縮、無力、震顫、僵直等癥狀,未服用可導致腸梗阻的藥物和毒物。故考慮免疫性疾病可能。進一步查自免示:補體3 0.293g/L、補體4 0.0501g/L、抗核抗體陽性(17.92)、抗雙鏈DNA抗體陽性(2.86)、抗SSA抗體陽性(+)、抗核小體抗體測定陽性(+)、抗組蛋白抗體陽性(+)。24h尿蛋白定量:10.263g/24h。腎活檢病理:狼瘡性腎炎,V型。最終確診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治療上加用甲潑尼龍80mg qd,羥氯喹200mg bid,嗎替麥考酚酯0.75g bid。治療一周后腹痛、嘔吐等癥狀完全緩解。復查24h尿蛋白定量:3.072g/24h。
2討論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一個累及多器官、多系統(tǒng),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病程遷延反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尤以血清中出現(xiàn)大量的以抗核抗體為主的自身抗體為其特點。部分SLE的患者可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但出現(xiàn)腸梗阻的情況并不多見,尤其是以腸梗阻為首發(fā)癥狀的更為少見,國內(nèi)外文獻僅見少量個案報道。并發(fā)腸梗阻等急腹癥的患者往往是SLE發(fā)作或活動的信號,原因可能與腸壁和腸系膜的血管炎癥有關。本患者首先出現(xiàn)腹痛伴嘔吐,根據(jù)腹平片及腹部CT可診斷為假性腸梗阻。但患者并沒有蝶形紅斑、盤狀紅斑、關節(jié)痛、脫發(fā)、口腔潰瘍等典型癥狀,故早期并未考慮到SLE的可能?;颊邿o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嗜鉻細胞瘤、帕金森病等病史,未服用可導致腸梗阻的藥物和毒物。根據(jù)輔助檢查可見其有多漿膜腔積液,且有大量尿蛋白,低蛋白血癥,故想到SLE可能。進一步完善自身免疫抗體、24小時尿蛋白及腎穿刺活檢后明確診斷。予抗炎、抑制免疫等治療后癥狀迅速緩解,尿蛋白明顯減少。本病例提示,以腸梗阻為首發(fā)癥狀的患者,若病因不明確者,當仔細尋找線索,如考慮SLE者需完善自身免疫抗體等檢查以免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