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探討烏蛇苦參湯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80例慢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患者行烏蛇苦參湯治療,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西藥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愈率為37.5%,總有效率為85.0%,對照組治愈率為20.0%,總有效率為72.5%,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采用烏蛇苦參湯治療慢性濕疹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可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 慢性濕疹;烏蛇苦參湯;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58.23【文獻標識碼】 B慢性濕疹作為一種常見、多發(fā)皮膚疾病,臨床病癥表現(xiàn)為皮膚增厚、浸潤、色素沉著、表面粗糙、糠秕樣鱗屑覆蓋等[1],部分患者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苔蘚樣變,外周伴有丘疹或丘皰疹[2]。慢性濕疹患者發(fā)病后會伴有皮膚瘙癢等異樣感,對生活質量影響極大,中藥治療效果較為突出。本文選取80例慢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探討了烏蛇苦參湯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具體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濕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臨床病癥均符合《皮膚病性病診療手冊》中慢性濕疹臨床診斷標準[3],排除其它皮膚疾病患者等。按照患者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為16-65歲,平均年齡為(40.6±4.6)歲,病程為6個月到4.5年,平均病程為(3.5±0.7)年;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為18-65歲,平均年齡為(41.6±4.0)歲,病程為5個月到5年,平均病程為(3.6±0.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研究組患者行烏蛇苦參湯加減治療,藥方包括:烏梢蛇15g、苦參15g、白鮮皮30g、土茯苓30g、刺蒺藜24g、赤芍20g、地膚子15g、徐長卿15g、威靈仙20g、丹皮12g、蟬蛻10g、全蝎6g,每日煎服1劑,早晚兩次服用,服藥2周為一療程,2個療程后進行效果評價。對照組患者僅行常規(guī)西藥治療,賽庚啶2-4mg/次,每日三次口服,維生素C 0.2g/次,每日服用三次,維生素B1 20mg/次,每日服用三次,另聯(lián)合應用派瑞松外擦藥膏(商品名:復方達克寧霜,生產商: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早晚各一次,涂擦于患處,輕柔一段時間,治療2周為一療程,3個療程后進行效果評定。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患處病癥改善情況,總結臨床療效。
1.4療效評定標準本次研究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效果評定[4]:治愈:各種臨床病癥全部消失,皮損消退;顯效:患者皮損消退達70%以上,各種臨床病癥明顯改善;有效:患者皮損消退30%以上,各種臨床病癥有一定緩解;無效:患者臨床病癥無明顯變化,皮損消退低于3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記作百分數(shù)形式,行X2檢驗,計量資料記作(均值±標準差),行t檢驗,用(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治愈率為37.5%,總有效率為85.0%,對照組治愈率為20.0%,總有效率為72.5%,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中醫(yī)理論將慢性濕疹歸為濕瘡的范疇[5],其發(fā)病原因與正氣不足、脾失健運、脾不化濕、濕熱蘊毒、血熱風燥等因素有直接關系,其中血熱、脾虛及濕熱蘊毒等是慢性濕疹發(fā)病的關鍵性因素[6]。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濕疹發(fā)生的關鍵是“濕”,且發(fā)病后極易遷延不愈。形態(tài)多變[7]。中醫(yī)治療慢性濕疹主要是進行祛風止癢、抗炎、清熱解毒。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對慢性濕疹患者采用烏蛇苦參湯治療具有科學的藥理機制,臨床療效顯著,可推廣應用。
烏蛇苦參湯藥劑成分包括烏梢蛇、苦參、白鮮皮、土茯苓、刺蒺藜、赤芍、地膚子、徐長卿、威靈仙、丹皮、全蝎等,其中烏梢蛇可祛風止癢,治療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等病癥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療效,苦參可清熱燥濕,具有顯著的抗過敏、抗炎等功效,土茯苓可清熱解毒,赤芍與丹皮有清熱涼血解毒等功效,刺蒺藜、威靈仙及全蝎可祛風止癢、通絡息風。烏蛇苦參湯治療慢性濕疹可以直接針對濕疹發(fā)病機理[8],藥效機制科學度高,且無毒副作用,安全性與有效性均有保證,可推廣應用。
此外,采用烏蛇苦參湯治療慢性濕疹的過程中也需要對患者進行飲食與精神狀態(tài)調節(jié),為藥效的發(fā)揮提供良好的條件,保證臨床效果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舒明泉.烏蛇苦參湯治療慢性濕疹67例臨床分析[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22(02):89-89.
[2] 陳平,楊志波,楊光艷,顏純釧,張紅梅.外用中藥治療慢性濕疹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2,27(03):523-526.
[3] 張萍,張立坤,竺炯.穴位外治法治療濕疹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16(18):117-119.
[4] 何佳偉,劉華.中醫(yī)藥治療濕疹的臨床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yī),2013,36(03):640-642.
[5] 杜憬生,吳曉薇,吳壽海.中醫(yī)藥治療慢性濕疹的臨床研究進展[J].新中醫(yī),2009,18(05):116-117.
[6] 劉興華.烏蛇止癢丸治療慢性濕疹38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2004,34(07):41-42.
[7] 劉杰.潤燥止癢膠囊聯(lián)合左西替利嗪治療慢性濕疹療效觀察[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28(06):387-388.
[8] 姚長春,高升.烏蛇敗毒湯治療25例蕁麻疹及慢性濕疹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6(05):1506-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