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資訊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微博以其優(yōu)于其他媒體的特性,在高校中迅速發(fā)展并廣泛應用,成為大學生溝通信息、交流情感、發(fā)表見解的平臺,也成為學生業(yè)余時間的消遣工具。因勢利導發(fā)現、利用網絡微博的特點,搭建高校學生輔導員工作的新平臺,探索新時期輔導員工作的路徑。為此,要構建高校輔導員常規(guī)工作新平臺;輔導員與學生真誠溝通的新平臺;大學生心理咨詢輔導新平臺。
關鍵詞:微博;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4-0266-02
一、微博的含義與特點
微博,又叫微型博客,創(chuàng)始人埃文·威廉斯對微博做了這樣的定義:通過微博與家人、朋友、同事等在保持緊密聯(lián)系的同時隨時隨地獲得問題的答案。微博英文動詞詞義為“嘰嘰喳喳地講述”,自創(chuàng)立以來,逐漸受到大眾的認可和追捧。微博沿襲了博客、手機、人人、論壇等傳統(tǒng)媒體的交流特點,在此基礎上,取長補短,凸顯出其“任何時間”、“任何時候”和“任何地點”得天獨厚的傳播優(yōu)勢,并表現出以下的特點。
(一)真實性
由于微博注冊和使用流程較為簡單,這使得許多人可以很方便地成為微博的擁有者,并借此表達自己看法和情感。正如騰訊微博的宣傳語所言:“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在這里并肩,記錄身邊的事情,和點點滴滴的感動,這就是我們140個字的碎語人生。”通過微博這一最簡便、最快捷的方式抒發(fā)個人情感、表達個人想法,在知識信息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無疑成為人們喜愛的方式之一。
(二)即時性
微博信息發(fā)布具有即時性和便捷性特點,僅僅140字的微博,對于用戶來說,可以隨時隨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即時分享給他人,而且操作簡捷。用戶也可以把自己的內心感受發(fā)表出來,與關注此問題的人分享。它既是自己思想的記錄,也是與別人分享交流的基礎。這對促進問題的解決、提高相關問題的關注度,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許多問題可以通過這個過程得到解決。在這一點上任何媒體都沒有微博更高效、更便捷。
(三)互動性
微博傳播方式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性特點。用戶登錄微博主頁就能看到好友的最新動態(tài),并且可以使用微博的私信、轉發(fā)、回復、評論的功能與興趣相投或是有共同關心話題的人一起分享信息、發(fā)表觀點進行互動。這不僅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擴大了信息的傳播范圍,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二、微博視角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新路徑
讀微博、寫微博、聊微博已成為信息時代人們每天的必修課之一,隨著新浪微博、搜狐微博、騰訊微博的成功發(fā)展,微博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正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同時,微博也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搭建了新的平臺。
(一)高校輔導員常規(guī)工作新平臺
高校輔導員工作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礎。承擔著對學生黨的政策方針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和日常管理;學生的學業(yè)監(jiān)督和相關生活照料;與家長和學校相關部門的溝通等工作。這些工作零散、瑣碎,但又政策性極強,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加之學生學業(yè)壓力加大,學生個性發(fā)展不均衡,和溝通渠道不暢,常使輔導員工作陷于被動。網絡“微博”的出現,可以為輔導員建立起一個常規(guī)工作平臺,充分利用“微博”的特點,建立起常規(guī)工作的布置、檢查、交流、評比的渠道。既可以面上進行工作布置、檢查、評比,也可以個別了解情況和交流,實現全天候、全覆蓋的工作狀態(tài)。高質量完成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任務。
輔導員可以利用微博,組織學生針對某一熱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以簡短精練、平民化、富有親和力的語言傳播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信息。通過微博的發(fā)布、評論以及轉發(fā)功能構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渠道,營造一個寓教于樂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氛圍。
(二)輔導員與學生真誠溝通的新平臺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不是簡單的行政管理,輔導員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因此工作基礎是與學生的真誠交流和溝通。如今的“90”后,是伴隨著網絡發(fā)展而成長的,他們被戲稱為“銜著鼠標出生的一代”?!?0”后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甚至超過了對書本的依賴,他們喜歡通過網絡記錄自己的心情和隨感,微博就成了他們的心情記錄本。輔導員利用微博的“關注”功能,及時關注和掌握學生的日常思想動態(tài),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動向。另外,輔導員還可以通過學生干部共同管理微博,號召班級之間、年級之間、專業(yè)之間的同學互相關注,彼此關心周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借助微博,輔導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多數微博需要實名認證,輔導員在關注某個學生微博的同時,可以挖掘出該生深層的人際關系,以此關注與之相關的其他同學或者朋友,了解學生的人際圈、感興趣的話題以及最近的困惑,通過微博與學生交流溝通,獲得心靈上的慰藉與共鳴,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學生生活上的引路人。
(三)大學生心理咨詢輔導新平臺
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戀愛壓力的加大,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疾患問題的解決,已成為大學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難點,許多大學經常出現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引發(fā)的其他問題,通過“微博”建立學生心理輔導平臺是大學生輔導員工進一步深化。
輔導員可以通過關注學生在微博上的轉發(fā)、評論來了解學生的興趣,甚至還能了解一些特殊學生不為人知的閃光點。同時,微博上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變化能夠真實、及時地反映出來。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贏得認同感后再根據學生心理變化,對學生進行心理溝通,采取有效手段預防和干預學生問題,將不良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而且還可以為專業(yè)人士的心理輔導提供可靠依據,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進一步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依據。
(四)高校輔導員自我成長的新平臺
一般來說,網絡微博,是一個自由發(fā)言的園地,只要不違反法律,原則上是不會有人提出疑義的。但是作為高校輔導員的微博可能就不能這么簡單了,因為要通過微博的影響力來實現工作的目標,所以輔導員的微博應該有較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而這些來自輔導員微博的質量,來自輔導員自身的修養(yǎng)。因此,微博不僅是高校輔導工作的新平臺,也應該是高校輔導員自我成長的平臺。所以,高校輔導員應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思想境界、文化修養(yǎng)、學識水平,并在你的微博中體現這種狀態(tài),才能使微博成為工作的平臺。
三、加強對高校網絡“微博”的引導
利用微博的特點,豐富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路徑,無疑是一種工作創(chuàng)新,但是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對“微博”不僅要利用,一定還要加強引導。
(一)建立教育培訓體系,提高高校輔導員應用微博的能力
建設一支專業(yè)精、業(yè)務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隊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高校搭建以微博為載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臺,首要任務是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思想教育工作團隊,團隊中的成員既要懂得網絡技術,了解網絡文化,又要具有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同時還要樹立民主觀念,與時俱進,能夠及時了解網絡上的新鮮事物。
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輔導員和網絡服務人員資源,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工作人員能夠定期交流工作心得,分享工作體會,這樣對構建一支包括校黨委領導、思想政治理論授課教師、高校學生干部、輔導員、網絡服務人員、在校先進研究生黨員在內的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分享、學習的同時將學生普遍的思想問題進行的歸納總結,及時反饋到學校相關部門,讓學校及時了解學生最新的動態(tài),以便學校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微博交流平臺名副其實的成為學生和學校間交流平臺。
(二)以輔導員為紐帶組建“微博班級”
除了開通私人微博外,輔導員還要開通一個微博班級,并要求輔導員所帶學生全部加入。在微博班級建設中,及時添加學生通訊錄,建立班級信息檔案,發(fā)布班級通知,學生意見調查,各類學生工作公示,表彰先進等等,讓每一個班級成員都有評論、下載、轉發(fā)、瀏覽、投票、質疑的權利,形成一種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進而為班級有序、規(guī)范運行創(chuàng)造條件,給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yōu)良環(huán)境。使學生在使用微博班級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對輔導員、學校產生認同感,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康發(fā)展。
每天更新、瀏覽、管理班級微博的過程,對輔導員來說也是整理個人思路、積淀自身知識儲備的過程,在學生的回復、關注等反饋中能準確掌握自身工作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在工作中揚長避短。輔導員在班級微博建設中要做好學生思想指導者這一角色,敏銳洞察社會和學校熱點話題,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一些主題健康時尚的討論,做好正確的輿論引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另外,班級微博還可以添加其他輔導員、院系相關老師和學院的微博,通過關注到其他輔導員微博,了解同事的工作內容、思路和風格,及時掌握院系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動態(tài),在學習和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
(三)加強對校園網絡“微博”的監(jiān)督和管理
輔導員應該加強法律意識,并將這種意識傳達給學生,將教育與管理、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在微博班級建設中,注意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以學生喜愛的形式,加強師生間微博交流的自律性、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政治覺悟,自覺構筑一道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防火墻”。
同時,學校對輔導員的微博要加以積極引導和有效監(jiān)管。通過網絡技術、司法行政等手段,防止非法信息、騷擾信息和網絡病毒的蔓延和侵擾,及時過濾不實信息,阻止各類虛假信息、帶有反動傾向信息、色情暴力信息,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構建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進網絡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社政,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Z].中發(fā),2004.
[3]繆志聰.高校微博千帆競發(fā)“微”時代[N].中國教育報,2011-04-23.
[4]劉林翔.微博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新聞知識,2011(9):66-67.
[5]吳明華,陳華棟.校園微博建設的問題與思考[J].實踐研究,2011(1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