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校建設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提升民辦高校黨校辦學質量對于確保民辦高校的辦學方向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民辦高校黨校辦學存在諸多制約質量提升的問題,應提高思想認識重視黨校地位,建立健全黨校制度體系規(guī)范黨校辦學,堅持傳承與創(chuàng)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提升黨校的辦學質量。
關鍵詞:民辦高校黨校;主要問題;提升質量;對策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14-0140-02
黨校教育在高校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和主要陣地[1]。曾慶紅同志在全國黨校校長工作會議上指出:“在新形勢和新任務面前,黨校工作只能更加重視,不能有任何忽視;只能大大加強,不能有絲毫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止步不前?!彼叨葟娬{了新時期黨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高校的黨校是廣大師生員工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是培訓民辦高校黨員、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校中之校”,黨校的辦學質量直接影響民辦高校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在新的形勢、新的環(huán)境下,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是民辦高校黨校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黨校建設是保證民辦高校辦學方向和推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這一規(guī)劃目標的確定,奠定了我國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fā)展的大格局。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產物,盡管在出資主體、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與公辦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其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和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接班人的培養(yǎng)目標同樣不可偏離。要確保民辦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適應民辦高校發(fā)展趨勢、推進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就必須始終牢牢堅持黨對民辦高校的領導,不斷加強民辦高校黨的建設。黨校是民辦高校黨建的重要內容更是重要陣地,通過黨校這個大熔爐,對民辦高校的舉辦者、管理者、教育教學者和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使他們更加堅定黨的信念,濃厚對黨的情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確保民辦高校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yǎng)方向不偏不離、堅定不移。
二、當前民辦高校黨校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校中之校“形式化”
對于高校黨校的地位、作用和任務,黨中央在所頒布的一系列涉及黨校工作的《條例》、《決定》和《通知》中都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要想讓這些文件精神能夠貫徹落實,思想認識到位是前提。在部分公辦高校對黨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尚且不足、辦學質量尚且不高的情況下,民辦高校因為要面對自身艱巨的發(fā)展任務、要應對與公辦高校激烈的生源爭奪和生存競爭,對黨校的重視程度就更容易弱化。同時,大多數民辦高校實行的都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而不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校在大多數民辦高校的存在只是制度約束下不得不設的“產物”。對民辦高校黨校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導致大部分民辦高校黨校辦學質量不高、形式大于內容,已經嚴重制約了黨校的健康發(fā)展。
2.條件保障不充分,師資隊伍建設“低水平化”
高校黨校作為“校中?!辈皇仟毩⒌霓k學實體,大多沒有專門的教師和管理人員隊伍、沒有專用的設施和場所,需要借助和整合高校資源,依托和運用本校的現有條件實現黨校辦學。在這種情況下,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是決定黨校辦學質量的關鍵要素。與大多數公辦高校一樣,民辦高校黨校的師資也是由校黨委領導、黨委各部門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人員組成的兼職隊伍。但由于民辦高校自有的師資隊伍數量相對有限、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十分缺乏,特別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領域,加之黨政干部又大多身兼數職、分身乏術,使黨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呈現低水平的狀態(tài)。既沒有相對穩(wěn)定的兼職人員、也沒有對這些兼職教師的培訓和激勵考核機制。教學任務繁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日常事務纏身的黨政干部,即使能夠有時間進入黨校課堂,其教學的質量事實上也很難得到保證。大多民辦高校的黨校課堂都成了教師開場講講話、視頻錄像全程放,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水平可想而知。
3.制度體系不健全,日常管理“松散化”
20世紀80年代高校黨校以“業(yè)余黨?!钡姆绞酱嬖冢M入90年代后開始向“掛靠”和“獨立建制”發(fā)展。據最新調研統計,在142所被調查的高校黨校中,只有7%的高校黨校是獨立建制的,15%的高校掛靠某部門但相對獨立[2]。民辦高校的黨校幾乎沒有獨立建制的,絕大多數都采取掛靠但并不相對獨立的模式。雖然,很多民辦高校依照國家相關文件要求會制定黨校的一般性管理制度,但其規(guī)范化和完整化程度都是較低的。例如,很多民辦高校沒有制定分黨校制度,大多數民辦高校沒有諸如黨課教研室活動制度,黨課教師培訓制度,中層干部輪訓制度,支部書記、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的定期培訓制度,干部培訓學分制管理制度等系統、規(guī)范的制度體系。同時,即使制定了相關制度的民辦高校,很多也是為應付上級組織檢查而準備的,實際工作中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實行過,最后大多成了一紙空文或者擺設,黨校日常管理的隨意性很強,制度化、規(guī)范化很弱。
4.教育教學不規(guī)范,采用形式方法“單一化”
教學大綱是教學的最基本文件和指導性文件,是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以綱要形式規(guī)定一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yè)的時數分配等。高校黨校培訓教育的對象包括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干部和骨干教師等三大類群體。無論是從教學規(guī)范性的角度還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規(guī)律,高校黨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都應該根據教育教學對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但就目前民辦高校黨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都沒有科學規(guī)范的黨課教學大綱。有些高校雖然制定了教學大綱,但卻是針對所有培訓群體通用的“形式化文書”,對教育培訓本身并不具有實質上的指導意義。同時,民辦高校黨校的教育教學形式手段也比較單調,課堂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形式。而課堂教學的方法又是以“滿堂灌”、“一言堂”、“一片堂”式的教學培訓為主體。單一化的教學形式和方法不僅使得教學培訓活動沒有活力,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嚴重影響了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三、提升民辦高校黨校辦學質量的對策
1.提高認識,抓好觀念轉變和行動落實
高校黨校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從1979年建立至今,作為“校中之?!钡母咝|h校在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主渠道作用。民辦高校要充分認識黨校在民辦高校自身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轉變觀念,抓好行動落實。一方面要抓好黨校組織機構和隊伍建設,無論是“掛靠”還是“獨立建制”,都要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配備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專兼職管理人員和培訓教師。特別是在培訓教師的隊伍建設上,要建立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打造一支學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要確保辦學所需的物力和財力保障,既要提供設施完善的教學場所和較好的教學條件,又要劃撥專款專用的辦學經費,給黨校辦學以充足的保障。
2.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兼顧“規(guī)定動作”和“自選動作”
制度體系是規(guī)范化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黨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民辦高校要切實提升黨校辦學質量首先就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完善黨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制度,做到教育教學有大綱,質量水平有監(jiān)控,日常管理有制度,制度運行有保障。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黨校培訓工作體系并實現整套工作體系操作流程的圖示化。即從培訓選拔開始到考核評價結束,無論是學員、還是管理人員、任課教師都清楚的知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流程,在每一個流程中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實現的目標,整個運行過程有條不紊、規(guī)范有序。最后,要建立層級化的培訓結構體系,實行分黨校制度。除在學校設立黨校外,在各二級學院(各部門)成立分黨校,各司其職、各擔其責。實行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學校黨校主要負責完成大綱“規(guī)定動作”的培訓,各分黨校除了完成“規(guī)定動作”外,鼓勵在大綱規(guī)定范圍內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組織實施靈活多樣的“自選動作”,彰顯特色、激發(fā)活力,在提升黨校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增強實效性。
3.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既要堅持傳統更要注重創(chuàng)新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認真總結、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3]。高校黨校產生三十多年來,已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優(yōu)秀的傳統,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和教育培養(yǎng)對象的變化,高校黨校也面臨很多新問題和新情況。因此,民辦高校黨校既要繼續(xù)發(fā)揚黨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形成的好傳統、好做法,更要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一是在培訓內容設計上要突出以面向“需求”為導向,實現分層化、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教育教學。這里的需求既包括上級組織對不同層次參訓人員的宏觀要求,學校對參訓人員的中觀要求,也包括參訓對象自身在學習上的微觀需求,要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設計差別化的培訓內容,既要貫徹中央精神又要形成本校特色,更要適應教育對象的變化,切實增強黨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在培訓方法和手段上要不斷創(chuàng)新。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知識教育那種單向灌輸的培訓方法,堅持以學員為中心,以參與互動式教學為基礎,以研究和解決問題為重點,根據教學內容采用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拓展訓練、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員參與的積極性、主動型和創(chuàng)造性。三是要形成大課堂、大培訓的格局,整合資源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實踐相結合,校內校外相促進、課內課外成體系,建立以需求為主導的開放的課程體系,建設博客、主題網站等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實踐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
[1]胡錦濤.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校工作[EB/OL].[2009-10-12].http://politics.people.com.cn.
[2]李紅霞.關于高校黨校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建設的探討[J].人民論壇,2012(30).
[3]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