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英語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并在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什么方法在這個漢語環(huán)境中實施英語教學成為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在課堂上如何有效的進行語法教學、怎樣指導學生背誦、如何打好英語學習基礎等都成為本文所關注的話題。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所謂“好的教學方法”,其實就是“最適當的教學方法”,就是對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最適當的。因此,要保證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xiàn),教學中應將多種方法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理想境界。
關鍵詞:英語教學; 培優(yōu) ;方法
筆者通過學習、實踐,逐漸掌握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F(xiàn)在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商榷。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筆者應注意以下問題的處理:
(一)抓好語法教學
教學中教師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分注重語法規(guī)則:當前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操作方面過分重視形式,教與學的手段太過于單一,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機械操練。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語法講解與傳授的傾向,改變語法教學的方式,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法項目等比較復雜,學生不易掌握:語法揭示了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對于學習者來說,一定的語法知識有助于更正確和更標準地使用語言。而對于外語學習來說,語法學習則是掌握一門語言的捷徑。近些年英語教學方法不斷翻新,一部分教師,尤其是剛走上講臺的教師,容易走極端。在英語課上幾乎不講語法,上課就是全盤西化的授課方式,這種課實質上是很不走俏的課,費時低效不說,學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兩極分化”。
筆者認為:在語言教學過程中,不講語法和語法講的較少的作法是很危險的。語法教學,不能脫離語境,應該將語法知識融入語言材料中,通過閱讀材料分析重點內容、強化難點等方法,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容。選取的材料應該是學生感興趣的或者有意思的內容,也可選取英美小說簡易本中的東西,讓學生讀。網絡上面或者各種雜志上面許多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的也可以拿來用。另外,讓學生做點語法練習,這樣做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能力。語法教學在基礎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方法應多樣。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與所教語法有關的情境,使學生更能理解并合理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學生通過貼近生活的感知、理解來學習和使用語法,而不是孤立的就某個句子枯燥的學習,死背語法規(guī)則。所以我們既要讓學生很好的掌握語法知識,又要注重實踐。
(二)加大背誦力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正是說在反復朗誦和背誦中能夠實現(xiàn)識字悟義,增強語感,駕馭語言的目的。背誦是積累語言材料和增強語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快速提高英語水平的途徑之一,是最常用的記憶存儲方法。因此應注意指導學生去背誦。
通過背誦可以積累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可以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知識,可以了解各個國家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在課文中包含大量的詞匯,背誦一篇課文也記住了這些詞匯。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語境中去記憶單詞,比普通的死記硬背容易記住,而且記憶保持的時間也更為長久。
剛開始時,只需讓學生背一兩句話,逐漸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對話,再到背誦長文章,教師要堅持每天督促學生背誦。背誦也為學生形成外語的概念體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其次,在增強語感的同時也能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學生一旦養(yǎng)成這種學習習慣,無論是對教學還是對學生自己的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語言的學習無捷徑可言,入門階段就是需要死記硬背。想不費功夫,就牢記單詞、脫口而出講英語,恐怕是徒勞的。許多名家都提倡學生背誦。中國語用學會會長何自然教授認為: “正確的背誦在外語學習中是有作用的。我是主張背一點東西的?!?但是加大背誦力度也并不是所謂的死記硬背,應注重一定的方法。
(三)盡量用英語授課
大家都知道,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大方面都是息息相關的,教師運用英語授課能夠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適應,但如果堅持做下去,學生就會慢慢適應,聽說能力、語言運用能力自然也會逐漸增強。學語言第一步是聽力,用英語授課,既能提高學生的聽力,又能將學生帶入真正的英語氛圍中,最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其次,老師的語音語調也會影響到學生。
每堂課課前都應該有熱身活動,能夠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課堂氣氛,對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熱身活動能快速的把學生帶入輕松活潑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小游戲、音樂、朗誦等活動讓英語課真正成為學生向往的興趣天地。
(四)打好基礎很重要
英語學習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因此打好基礎是勢在必行的。在剛開始英語教學時,學生的英語發(fā)音是最重要的。國際音標的讀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組合的讀音規(guī)則、單詞。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反復認真的模仿和大聲朗讀,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音、語調。學生在反復模仿的過程中逐漸的培養(yǎng)了語感,這對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是書寫,開始就要抓好學生的書寫,書寫應該規(guī)范,嚴格要求。書寫差的學生,教師應耐心指導其進行規(guī)范的書寫。書寫規(guī)范化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注意文化教學,培養(yǎng)文化意識
文化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的說文化是指目的語所在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語言載負文化,通過語言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絢麗多彩的文化形態(tài)。所以,語言的學習必然包含對文化的學習。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又是語言的基石,因此文化教學應該受到教師的極大重視。平時在開課前可以播放一些短片、音樂等等營造語言學習氛圍。在課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文化講座,介紹一些外國節(jié)日、宗教習俗、餐桌禮儀、問候語、禁忌語等。教師也可幫助學生閱讀一些英文故事、外國雜志報刊之類,使學生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和背景、社會習俗等等內容。
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化的滲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培養(yǎng)世界意識也有積極的作用,促進學生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新課程的實施給教改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它帶來的不僅是教師積極性的提高,更告訴我們怎樣去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怎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真正“活”起來。但是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問題,如教師不能辯證地處理新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一味的追求“表面熱鬧”,完全放棄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教學質量低等。這一系列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筆者這里所提到的問題,可能對于其他同行有參考和借鑒作用。因限于篇幅,就寫到這里。
總結:最后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發(fā)揮積極的示范作用,豐富個人的知識儲備,定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并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做好課前和課后的準備工作。其次,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參與甚至主導學習過程,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信心,再加上老師的引導補充,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學是一門科學,只要我們肯下功夫研究,會找到解決各種問題的突破口的。
參考文獻:
[1]周淑清主編,《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杭寶桐主編,《中學英語教學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3]胡春洞主編,《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4]陳賀主編,《教學法》,長春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