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6.11""文獻標識碼:A
摘要:"“民以食為天”,“為政之要,首在足食”。這說明,糧食是一種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是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本文選取了1996至2013年的中國糧食與人口數(shù)據(jù),運用統(tǒng)計學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國1996至2013年糧食生產情況,分別計算了歷年的糧食人均占有量、增長率,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本文接著計算了糧食平均總產量及增長速度,對我國糧食總產量離散程度及趨勢進行了分析。得出結論,若不受經(jīng)濟危機影響,我國未來幾年的糧食總產量將呈現(xiàn)持續(xù)穩(wěn)步增長的態(tài)勢,人均占有量也將繼續(xù)提升。
關鍵詞:"中國;糧食;增長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使中國農業(yè)逐步穩(wěn)定發(fā)展。近十幾年來,我國農業(yè)體制順應國內外形勢變化,適時調整農業(yè)政策,促進糧食產量跨越式發(fā)展,確立了農業(yè)大國地位,并正向農業(yè)強國邁進。然而,在中國經(jīng)濟騰飛的同時,糧食問題也日趨明顯。因此,研究我國糧食生產現(xiàn)狀與對策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及必要性,本文分析了十幾年來我國糧食的生產狀況,并研究了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對我國掌握糧食的生產狀況,即時作出糧食生產決策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我國主要糧食產品產量的變化趨勢分析
(一)數(shù)據(jù)描述
根據(jù)搜集的1996年至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的有關數(shù)據(jù),并計算歷年的糧食總產量增長率和人均占有量,可以看出,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基本穩(wěn)定在360至420之間,說明我國糧食產量基本上呈穩(wěn)定發(fā)展態(tài)勢。其中自2004至2013年,我國的主要糧食產品產量逐漸步入快速發(fā)展的軌道,而2004年之后,增長率重新回落,并逐步穩(wěn)定在3%左右,說明我國糧食生產逐步步入正軌。
從糧食總產量的變化上看,可以把1996—2004年這一階段糧食產量的上下波動稱為現(xiàn)代農業(yè)化的“起步”階段,而2004—2013年糧食總產量的穩(wěn)步提升可以稱之為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加速”階段。
(二)序時平均數(shù)的計算
1、1996至2011年間我國糧食總產量的平均數(shù)計算
計算公式為:"a"="a1+a2+a3+…an"n"="∑a"n
a"=""50453.5+49417.+51229.5+50838.6+…+52850+53082+54641+57121"16""=50797.44
2、1996至2013年我國各糧食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平均比例的計算
計算公式為:
c"=""a""b"""="""∑a"n"""∑bnbsp;n"""="∑a"∑b
c"1=""∑a1"∑b1"="300600.9"795202.9"*100%="37.8%""c"2=""∑a2"∑b2"="169510"795202.9"*100%"=21.3%"c"3=""∑a3"∑b3"="222310.1"795202.9"*100%="28.0%
3、1996至2008年糧食總產量的平均增長率計算
計算公式為:平均發(fā)展速度="n""an"a0""="13""57121"50453""="13"1.132163"=1.008
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fā)展速度—100%=0.8%
(三)1996-2008年我國糧食生產的有關標志變異指標及趨勢分析
這里,我們通過計算糧食總產量與人均占有量的離差和比率來衡量我國糧食生產的差異程度,結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糧食總產量和平均糧食產量的離差和比率
年份"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離差"1964.4"927.96"2740.4"2349.5"-2272"-3225"-2783.
比率"1.04051"1.0191"1.0565"1.0485"0.9532"0.9335"0.9426
年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離差"-5420"-1542"-86".94"1315.1"1671.2"4360.9
比率"0.9888"0.9682"0.9982"1.0271"1.0345"1.0899
從表一可以看出,在96~99年我國糧食產量和平均糧食產量的離差為正,比率在1左右,糧食生產呈上升趨勢,發(fā)展較好。而2000~2005年離差為負,大多在-2000以下,且比率小于1,在03年離差值達到-5420,這說明該期我國糧食生產不好,年糧食產量均位于平均糧食產量線下方。然而,2003~2008年,離差為正,且離差值逐年擴大,尤其是07~08年,離差值增大了2687.1,表明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糧食生產的重視,糧食生產發(fā)展狀況良好,前景廣闊。
分析結果顯示,近十年來我國各年糧食產量與糧食平均產量的離差值變動較大,糧食總產量不斷增加,2008年的離差值達到4360.9,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大值,說明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呈良好發(fā)展趨勢。
(四)以安徽省糧食成本為例運用統(tǒng)計指數(shù)法分析價格與消費量對生產成本的影響
表二"安徽省糧食總成本資料
名稱
單價(元/斤)""消費量(萬噸)
基期p0"報告期p1"基期q0"報告期q1""p0q0"p1q1"p0q1"p1q0
糧食"1.38"2.34"2861"3136""3948.18"7338.24"4327.68"6694.74
注:基期:2006年""報告期:2013年
糧食價格以安徽省農業(yè)平均價格進行計算。
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總成本指數(shù)=消費量指數(shù)×單位成本指數(shù):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總成本指數(shù)="∑q1p1"∑q0p0"=1.85864=185.86%
∑q1p1—∑q0p0=3390.06(億元)
計算結果表明:糧食消費總成本報告期比基期增長了85.864%,使得糧食消費總成本增加的絕對值為3390.06
消費量指數(shù)="∑p0q1"∑p0q0"="1.0961=109.61%
∑p0q1—∑p0q0=379.5(億元)
計算結果表明:糧食消費量報告期比基期增長9.61%,使得糧食消費總成本報告期比基期增加了379.5
單位成本指數(shù)="∑q1p1"∑q1p0"=1.6957=169.57%
∑q1p1—∑q1p0=3010.56(億元)
計算結果表明:糧食單位成本報告期比基期增長69.57%,使得糧食消費總成本報告期比基期增加了3010.56。
綜合分析: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185.86%=109.61%×169.57%
∑q1p1—∑q0p0=
(∑p0q1—∑p0q0)+(∑q1p1—∑q1p0)
3390.06=379.5+3010.56
計算結果表明:糧食消費總成本增長了85.86%,是由于糧食消費量增長了9.61%和糧食單位成本增長了69.57%共同作用的結果。糧食消費總成本增加3390.06億元是由于糧食消費量增加而使得總成本增加了379.5億元和糧食單位成本上漲而使得總成本增加3010.56億元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安徽省"糧食的價格與消費量對生產成本的影響”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到: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生產成本受糧食的價格變化的影響較大。
三、結束語
從以上實證"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糧食總產量基本處于穩(wěn)定上升的趨勢,單位糧食產量也在穩(wěn)步發(fā)展之中,但是人均占有量卻是基本處于下滑的狀態(tài)。這就表明我國的糧食發(fā)展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我國人口迅速增長和建設耕地不斷減少。從中可以看出,我們需要加大對農業(yè)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糧食的支持力度,實行嚴格的土地政策。自2003年開始,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加大農業(yè)投入,使人均糧食占有量呈明顯遞增趨勢,說明黨中央實行的“三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加上廣大勞動人民辛勤努力的發(fā)展生產,中國的糧食問題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得到解決,從而為促進國民經(jīng)濟又好又快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2013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2年
[2]中國統(tǒng)計局網(wǎng)站(http://www.stats.gov.cn/)
[3]中國糧食局網(wǎng)站(www.chinagrain.gov.cn/)
[4]2007、2012年安徽統(tǒng)計年鑒[M]
[5]"2010、2011、2012年中國發(fā)展報告[M]
[6]"《統(tǒng)計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