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41"文獻標識碼:A
摘要: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歷來不受重視,但是相關研究也不少,尤其在志怪小說與宗教方面研究成果頗多,但其大多在研究宗教思想對志怪小說的影響抑或是二者間的相互影響,其實宗教的世俗化在志怪小說中有著明顯體現(xiàn),以此為論題進行研究一定有著較為重要的文學意義。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宗教
魏晉南北朝是文學自覺的時期,不但詩歌和文學批評發(fā)展迅速、百花齊放,作為后世小說源頭的志怪小說和志人也是蔚為壯觀,成為與魏晉南北朝詩歌和文學批評并駕齊驅的另外兩座文學藝術高峰。尤其是志怪小說比志人小說成就更高,如李建國先生所言:“唐前小說,在數(shù)量上志怪首屈一指,魏晉南北朝成為志怪的黃金時代?!盵1]出現(xiàn)如此文學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中國本來的迷信鬼神傳統(tǒng)外,本土道教和外來佛教對于志怪之影響起了極大作用,這也就是魯迅先生所言的“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特多鬼神志怪之書?!盵2]這說明了宗教思想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之巨大影響。時至今日,關于宗教思想對于志怪小說的影響大致有以下研究成果:
一、關于宗教和魏晉南北朝志怪的研究現(xiàn)狀
宗教思想對志怪小說有很大影響,關于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與宗教的關系早已有前人研究過,其大多在文學史或小說史著作中加以闡述,如“為中國小說史開疆奠基”的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論證嚴密,其中的第五、六兩篇專論“六朝之鬼神志怪書”,鮮明指出佛道二教的傳播與成熟對志怪小說帶來的改變,并稱宣揚佛教的志怪為“釋氏輔教之書”,具有開創(chuàng)性,但魯迅先生在論述中所用的材料并不是很充分。志怪小說史的專著如李劍國的《唐前志怪小說史》,是帶有“墾荒”性質的第一部志怪研究專著,該書一大優(yōu)點是將古典文獻學與古代文學研究方法充分結合,每一章節(jié)內容都有詳細考證,其第四章第一節(jié)“志怪繁榮進步的社會原因”充分考證了道教與佛教這一宗教原因對志怪的種種影響,其后章節(jié)分析到具體小說文本時亦將宗教因素納入,但或因論據(jù)稍繁而論證稍顯冗沓,致使志怪與宗教這一關系的脈絡并不那么清晰。其他如王瑤《中古文學史論》之“小說與方術”篇專門探討道教方術與六朝小說的交互影響[3];魏世民《魏晉南北朝小說史》按時代順序為魏晉南北朝小說寫史,總結了歷代的小說觀,并略有涉及宗教對志怪小說之影響。而從志怪小說與宗教思想相結合角度來論證的專著,王連儒的《志怪小說與人文宗教》、孫遜的《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和萬晴川的《宗教信仰與中國古代小說敘事》都是從古代小說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全面分析各時期宗教與古代小說間交互影響的;張慶民《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通論》,其主體的二、三、四章全在進行魏晉南北朝宗教與志怪小說研究,將道教小說和佛教小說分割研究;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則從異類姻緣角度,分析了佛、道二教思想在志怪中的體現(xiàn);程麗芳《神仙思想與漢魏六朝志怪小說研究》專論道教神仙思想對志怪的影響;薛惠琪《六朝佛教志怪小說》則專論佛教思想對志怪的影響,等等。
研究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與宗教之關系者亦有單篇論文,如李冬梅《論道教對魏晉志怪小說的影響》從道教對志怪地位的提高、對其內容的豐富和對其藝術的影響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丁偉田《神仙思想與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則主要從仙境和仙人形象、婚戀、神仙法術、成仙方式角度解讀志怪中的神仙思想,然后對志怪小說含有上述神仙思想的原因進行了解析;姜光斗《論魏晉志怪小說與佛教》以舉例論證的研究方式論述了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yè)報等觀念在志怪中的體現(xiàn);王青的《談佛教文化的輸入對中古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則從志怪小說創(chuàng)作論角度談佛教對志怪的影響,等等。
二、志怪小說宗教世俗化的提出及其趨勢
宗教總是面向世俗社會的,相對于詩、文等其他文學體式,宗教的傳播和宗教教義的闡發(fā)更需要借助志怪小說這種通俗性更強的文體來表現(xiàn),而隨著宗教在魏晉南北朝愈來愈廣的流播,與世俗社會不斷交融,帶有愈加明顯的世俗化的傾向性,這些在魏晉南北朝志怪中都有明顯體現(xiàn)。然而“志怪小說中的宗教世俗化”這一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眾多志怪小說研究中相關的研究并不是很多,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缺憾。志怪小說作為中國小說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本身即有較大的研究價值,而宗教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對志怪小說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由上述關于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宗教思想的研究現(xiàn)狀可以看出,無論是小說史專著抑或單篇論文研究,都重在分析宗教思想對志怪小說的影響或是論證二者的相互影響,而“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宗教世俗化傾向”雖亦有涉及志怪小說與宗教思想,但是旨在論證志怪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宗教世俗化傾向。雖王連儒《志怪小說與人文宗教》、孫遜的《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和萬晴川《宗教信仰與中國古代小說敘事》中已涉及志怪的宗教世俗化傾向這一問題,但前二者論證的是唐宋志怪的宗教世俗化,后者涉及的是元明清古小說的宗教世俗化,均未談及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宗教世俗化問題。因此,此說法或將對以后關于志怪小說中宗教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種較新的視角和研究方法,今后的相關研究也會愈來愈多。
三、志怪小說宗教世俗化的研究意義
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不但是中國小說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時,道教、佛教等宗教思想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對于中國文學諸如小說、詩歌等具有很深遠的影響,而宗教一經面世就帶有其世俗化的特質,這點在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多有體現(xiàn),因此,將志怪小說與人文宗教作為結合點進行深入研究兼具文學和文化研究雙重意義。
1.據(jù)魏世民統(tǒng)計,三國兩晉有志怪31部,南北兩朝有志怪40部,另外還有唐前朝代不明者29部,合計百余部[4],志怪小說卷帙浩繁,思想豐富;同時,道教、佛教等宗教思想作為一種特殊文化對中國古代小說尤其是魏晉南北朝志怪產生較深的影響,注意到宗教的世俗化特質在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多有體現(xiàn),而提出“志怪小說中的宗教世俗化傾向”這一問題,可能會在諸多志怪小說研究中提供一種較新的思路,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
2.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宗教世俗化這一現(xiàn)象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若重點分析志怪小說中道教和佛教世俗化的種種表現(xiàn),將會對以后關于此問題的研究提供較為條理、詳實的資料;同時,對魏晉南北朝志怪的宗教世俗化進行深入研究,對其原因進行深層次分析,對其宗教世俗化的方式作一梳理并加以論證,這或將對以后關于志怪小說中宗教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種較新的視角和研究方法,推動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研究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建國.唐前志怪小說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17.10.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22.
[3]王瑤.中古文學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80.
[4]魏世民.魏晉南北朝小說史[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450.
作者簡介:
劉偉(1990.04-),男,山東濟寧,聊城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魏晉南北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