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9"文獻標識碼:A
摘要:對于“人道主義干涉”,國內外學界出現(xiàn)了一股思潮,認為人道主義干涉在國際政治和國際法律領域不僅具有現(xiàn)實合理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對現(xiàn)代國際法原則和原理形成沖擊。本文試圖從“人道主義干涉”的界說、文化基礎、法律依據(jù)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人道主義干涉既不存在現(xiàn)實合理性,也不具有合法性;人道主義方面的問題在現(xiàn)有聯(lián)合國國際爭端解決體制中完全能夠得以妥善解決,因而得出結論——人道主義干涉并無單獨存在的必要性。
關鍵詞:人道主義干涉;不合理性;非法性;聯(lián)合國國際爭端解決機制
冷戰(zhàn)結束后,國際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沒有了強硬對手的西方大國利用這“難得的機遇”,將自己的價值觀以更大力度推向世界各國。于是早已成為歷史遺跡的所謂“人道主義的干涉”又沉渣泛起,被重新粉飾,大加推廣。一時間“人道主義干涉”幾乎成為西方大國隨意插手別國事務的“敲門磚”,甚至借此制造了對南聯(lián)盟長達78天的軍事打擊等聳人聽聞事件。西方學者為了迎合西方大國霸權主義的野心,大肆渲染“霸權平衡論”及“人道主義干涉合法論”等理論,為其強盜行徑唱贊歌。如果說這些理論是西方學界出于其“民族利益”考慮而推行,尚且有情可愿,那么,近期以來我國學界也出現(xiàn)了一股肯定“人道主義干涉”的思潮,在為“人道主義干涉”尋求現(xiàn)實合理性和合法性,甚至提出重構人道主義干涉的制度的主張,則實在令人費解。本文將從國際法原則和原理上針對所謂“人道主義干涉”加以剖析,以正視聽。
一、人道主義干涉的內容
所謂“人道主義干涉”是指當一國“對它的國民施行虐待或加以迫害到了否定他們的基本人權和使人類良心震驚的程度”,在未得到被干涉國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基于人道主義原因對該國實施武力干涉或以武力干涉相威脅。
人道主義干涉是從非政治立場出發(fā),為終止一國國內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行為,未經(jīng)該國許可而運用強制手段尤其是軍事手段的一種干涉。其前提是一國國內存在大規(guī)模侵犯人權行為,且該國已失去控制能力或該國本身就從事之,而根本目的不是改變該國對外行為而是改變其對內行為。
根據(jù)日本"《國際法辭典》,人道主義干涉是指一個國家為制止在別國發(fā)生的非人道的事情而進行的干涉,也就是從人道主義的觀點出發(fā)而對別國內政進行的干涉。
“人道主義干涉”是否具有合法性也就是指在國際法律體系中能否找到既存的法律依據(jù)。依照Reisman所提出的合法性的標準,判斷某一單方面行為是否合法,要考慮:1.在有關法律系統(tǒng)中是否有合法的單方面行動之存在可能性;2.如果有,再考慮該具體行動是否符合了合法行為的本質要件。因而,一個合法的單方面行動,需要具備:1.相關的法律制度在一定條件下允許采取單方面行動;2.該單方面行動的環(huán)境是適當?shù)?3.盡管存在程序上的瑕疵,該單方面行動的目的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本質要求。從國際法的法律淵源看,為各國所普遍接受的法源有國際習慣和國際條約。
二、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性研究
首先,可以考查“人道主義干涉”是否符合國際習慣。所謂國際習慣是“國家在互相交往中長期實踐形成的不成文的行為規(guī)則”。②而國際法上習慣的構成,須有兩個要素:一是各國有重復類似行為,二是被各國認為有法律約束力。但從這兩方面來看,“人道主義干涉”都不具備國際習慣的要素:首先,盡管人道主義干涉作為一種思潮在西方一些國家學界里較早存在,但并未形成國家在相當長時間內“反復”“持續(xù)”和“前后一致”的實踐,而且聯(lián)合國成立以來國際實踐表明,很少有真正法律意義上的人道主義干涉的例子,因為真正法律意義上的“人道主義干涉”必須是干涉者沒有“相關利益”,單純的人道主義關心應構成“干涉”最主要的動機,而沒有與人道主義同樣重要的政治利益、經(jīng)濟利益或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考慮。
其次,人道主義干涉從發(fā)端于思潮到形成于實踐,一直遭到國際社會的抨擊和反對,更不要說“被一致認為這種做法是為現(xiàn)行國際法所要求的或是與現(xiàn)行國際法相符合的觀念”;再次,一直以來,人道主義干涉不僅遭到被干涉國的堅強抵抗,而且遭到其他大多數(shù)國家的反對,至于其他國家對這種做法的一致默認是無從談起的,其他國家從未也決不會對這種行為予以認同,這明顯地表明國際社會對干涉者的干涉行為缺乏信任。最后,從國際習慣的證據(jù)方面看,人道主義干涉無論是在國家之間的條約、宣言、聲明等各種外交文書中,還是在國際組織的判決、決議實踐中,或者在國內法規(guī)、判決、行政命令等形式中,不能找到支持人道主義干涉以成為國際習慣的規(guī)則證據(jù)。
再次,從現(xiàn)存的國際條約中也難以發(fā)現(xiàn)“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依據(jù)。從現(xiàn)有的國際條約來看,沒有任何一條款規(guī)定一國可對另一國實行“人道主義干涉”。相反,還有一些條約禁止此類干涉:如《美洲波哥大憲章》就有禁止個別的人道主義干涉的規(guī)定。由此看來,在現(xiàn)行的條約體系內,找不到“人道主義干涉”法律上的依據(jù)。雖然,一些學者企圖從《聯(lián)合國憲章》中找到“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性依據(jù),但是可以看到《聯(lián)合國憲章》也難以為“人道主義干涉”提供充分的合法性依據(jù),比如“人道主義干涉”的支持們援引《聯(lián)合國憲章》第42條:安理會如認為第41條所規(guī)定之辦法為不足或已經(jīng)證明為不足時,得采取必要之陸??哲娛滦袆樱跃S持或恢復國際和平及安全。此項行動得包括聯(lián)合國會員國之陸??哲娷娛卵萘暋⑹就?、封鎖及其其他軍事行動。但是很顯然,要動用武力必須先得到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批準。如果人道主義干涉在事前獲得了安理會的授權或批準,則其"合法性無可質疑(比如美國在索馬里的軍事行動);但如果未經(jīng)授權,這樣的干涉行動至少在字面上肯定違反了《聯(lián)合國憲章》。但一些學者為了論證未經(jīng)授權的即單方“人道主義干涉”的合法性提出了“默認說”或事后追認說,認為只要安理會默認或在事后認可了干涉行動,則干涉行動就是合法的。這種觀點其實是不科學的,所謂“默認”或“事后追認”恰恰說明了安理會在是否要采取干預行動上在事前并未達成一致,如果意見一致,直接授權有關國家實施即可,也就不必要默認或進行事后追認。由于人道主義干涉行動往往會導致不可避免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因此在認定其是否合法的問題上一定要慎重,不能僅憑安理會的一些涵義不明確的決議、聲明就確定其具有合法性。概言之,除非安理會作出了明白無誤的意思表示即直接授權有關國家動武,否則不能認定人道主義干涉為合法??傊瑓⒄宅F(xiàn)有的國際條約及《聯(lián)合國憲章》,“人道主義干涉”找不到其存在的合法依據(jù)。既然人道主義干涉在國際條約法體系和國際習慣中都找不到其存在的法律依據(jù),那么人道主義干涉便不具合法性。
三、結語
“人道主義干涉”的存在既不符合正當性的要求,也沒有國際法上的合法性依據(jù),在實際中它往往成為西方大國借以干涉他國內政,謀取治軍事戰(zhàn)略利益的一種手段,因此對“人道主義涉”大唱贊歌并企圖使其合法化的傾向的觀點是錯誤的,而種種打著“保護人權”旗幟進行“人道主義干涉”的行為,無論是對國際秩序的穩(wěn)定,還是于被干涉國的利益,都是有著不小的負面影響的,并非對人道主義危機的合法與正當?shù)慕鉀Q之道。
作者簡介:
張雨鑫,男,山西柳林縣人,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能源法。
李碩,男,山西呂梁人,山西財經(jīng)大學13級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環(huán)境與資源保護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