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美國朋友家就餐,我驚呆了。朋友家一歲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從頭到尾自己吃完。盡管他拿勺子的動作還很笨拙,但是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認真。掉在桌子上的飯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撿起來吃掉。吃完后,他踮著腳尖把碗放進洗碗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練和自然。
大多數(shù)美國孩子從兩歲起就開始學(xué)習(xí)用餐禮儀:吃飯細嚼慢咽,不能發(fā)出聲音,刀叉不能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發(fā)出聲響,也必須跟在座的所有人說聲“對不起”。在餐桌上照顧別人的感受,是美國孩子很重要的一課,除了不影響到他人就餐,還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因為喜歡某道菜而放肆吃,這是不被允許的。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幫助父母做一些餐前準(zhǔn)備和餐后收拾,減輕父母負擔(dān)的同時,讓孩子有一種家庭參與感,學(xué)到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這一點對于中國父母來說會有些不可思議。幾乎每一個中國孩子都明白:“我現(xiàn)在不吃也不要緊,反正家里的廚房二十四小時為我開著,我餓了自然會有人給我東西吃?!?/p>
對于美國人來說,餐桌不僅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最溫馨的場所。美國父母非常重視與孩子的就餐時光,無論平常百姓還是國家總統(tǒng),都會把和家人的團聚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中國人的早餐內(nèi)容豐富,卻很少和家人一起享用。我們經(jīng)常在早餐攤上吃,或者把早餐打包帶走。即使在家里吃,也經(jīng)常是孩子吃飯,媽媽忙著收拾書包。于是,美好的早餐時光就這樣被匆忙消耗掉了。美國人的早餐很簡單,各種麥片圈圈泡在牛奶里就是一頓。但是,一家人一定要坐在一起,慢慢享用。尤其是周末的早上,爸爸坐在餐桌旁看報,媽媽給每個人的盤子里放入一個雞蛋或幾片培根,孩子們給每個人的杯子里倒上橙汁,這是很常見的場景。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談心、說笑,美好的一天就從那一刻開始。孩子從餐桌上學(xué)習(xí)到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間的默契,享受吃飯的樂趣。
我們常說,養(yǎng)育孩子是最考驗?zāi)托牡囊患隆5?,美國人會告訴你,耐心,不是等待的時間,而是等待的狀態(tài)。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吃飯,面對滿桌滿地滿身的狼藉,他們能心平氣和。他們讓違反規(guī)矩的孩子餓著肚子,面對孩子的哀求,他們不動聲色。他們將工作瑣事擱置,期待與享受每一個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這是一種怎樣的淡定與平和?當(dāng)我們?yōu)榱斯ぷ鞔颐Ρ甲撸瑢τ诤⒆拥慕逃裏o所適從、急于求成時,我們是否可以嘗試先陪著孩子一起在餐桌旁坐下來呢?
【原載2013年5月(上)《婚
姻與家庭》】
插圖/中國孩子與美國孩子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