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校長和一頭豬親嘴,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據(jù)媒體報道,湖北省咸寧市一所小學的副校長與學生們約定:只要大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在校門前的通道上亂扔垃圾,而且看見亂扔垃圾的行為也能及時制止,那么,他將在一個月后的升旗儀式上,當眾親吻一頭小豬。結(jié)果,這條通道的衛(wèi)生狀況大為改觀,副校長也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當著全校四千多名師生的面和一頭豬親了嘴。
這條消息引發(fā)了公眾關(guān)于誠信的討論。我國先賢歷來把誠實守信視為個人安身立命、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的倫理準則??鬃诱f:“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又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保ā墩撜Z·顏淵》)前一句話是從個人層面說的,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好比車沒有了輪子,在社會上將寸步難行;后一句話則是從國家層面說的,如果一個政府不講信用,不能善待人民,無法使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人民就會對這個政府失去信心,執(zhí)政者就會垮臺——政府與人民的互信,比充足的糧食和強大的軍隊更為重要??鬃由畹臅r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他的諄諄之言卻是歷久彌新?!罢\信”二字是中華民族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的核心價值觀。校長和豬親嘴之所以引發(fā)熱議,其“賣點”就在于講誠信,一諾千金,言出必行。
不過,誠信是一種美德,這只是抽象的說法,比較籠統(tǒng)。如果較起真來,那還得看承諾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對誰講誠信。也就是說,承諾的對象與內(nèi)容必須合情、合理、合法,沒有這個前提,承諾就有可能偏離常理,或者徹底喪失其正當性,最終變成荒唐的笑柄。
在應試教育陰魂不散、素質(zhì)教育舉步維艱的環(huán)境下,校長和豬親嘴,已然略顯“另類”。至于有學者和股市大鱷、地產(chǎn)巨頭打賭,斷言在某某時段之內(nèi),股市必將重返牛市,房價必將大幅下跌,如若不然,屆時一定兌現(xiàn)諾言,在街頭鬧市“裸奔”云云,那就似乎有些不雅了,畢竟,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在大街上一絲不掛,一路狂奔,在目前中國的文化氛圍中,這起碼算得上是有礙觀瞻的舉動。不過,類似的賭局,竊以為仍然不失為一種好玩的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