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了,我班轉來了一名男生。這個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活潑好動,身體素質也不錯,可就是不愛學習,一直需要別人督促,從不主動學習,家長也為此很著急。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內(nèi)心也是很矛盾和痛苦的。一方面,父親因為經(jīng)商很少在家,對他的關心和教育很少??苫丶伊?,對他的教育時冷時熱,方法也存在問題,態(tài)度比較粗暴,甚至拳腳相加。母親是家庭婦女,對兒子比較溺愛,以為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是關心他、愛他,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加上自己也喜歡打麻將,很少顧及孩子。另一方面,該生前幾年都在民工子弟學校就讀,一直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聯(lián)系家長也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對他的關注也越來越少。長此以往,這名學生養(yǎng)成了惰性,感覺學與不學都無所謂。教師拿他沒辦法,父母拿他也沒轍。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觀察,這名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不主動,主要原因是缺乏學習目標,喪失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養(yǎng)成了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沒有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差。再加上基礎薄弱,學習成績老是上不去,同學不喜歡他,又怕同學瞧不起自己,他不敢跟同學交流,在家里跟家長不溝通,感覺媽媽的愛護是多余的,孤立無助。由于長期受挫,自尊心受到傷害,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導致自尊與自卑的矛盾交織,養(yǎng)成凡事漫不經(jīng)心的無所謂的心態(tài),即動機缺乏。在很多家庭中,學習已經(jīng)不是孩子的責任,這就必然會出現(xiàn)“孩子不急家長急”的局面。為了消除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孩子會形成逆反心理,對父母的要求充耳不聞,表現(xiàn)得更加散漫,以減輕內(nèi)心的壓力。
為了改善學生這種不愛學習的習慣,我的想法是:
一、用愛心溫暖
首先,我讓他明白,老師愛他,同學也愛他。生活在一個班集體里,就應該融入到這個大家庭里。在這個大家庭里,人人平等,人人都能獻出愛,人人都能得到愛。不能只一味地讓別人適應自己,也應該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讓別人感到溫暖?!斑@樣,別人也會愿意和你交朋友,才會拉近你和同學的距離?!边@么一說,讓他明白交流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同時鼓勵他:“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好的,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多,到時你會感到生活在同學之間是多么快樂的事。如果你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也可以告訴我,我愿意做你的大朋友,幫你一起解決,好嗎?”這樣能讓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二、用真情感化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有意知覺對方,有意無意地寄以希望,對方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教師對學生的好感,學生就會在學業(yè)、品德、習慣等方面表現(xiàn)進步。平時,我們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指出他們學習方面的不足,并誠懇地對他提出批評,學生一定會感受教師濃濃的愛意,并不會見怪,反而產(chǎn)生感激之情。相反,學生問教師一道題,教師愛看不看,“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上課有沒有聽?”一句話就把學生好問的精神抹殺得蕩然無存。于是我悄悄召集班上的同學,讓他們關心他,幫助他,和他交流。比如:利用中午和課間和他一起玩,主動和他說話,彼此之間聊聊天、說說心里話等,盡量讓幾個學習成績好點的學生和他交朋友,幫他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他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
三、用寬容打動
首先,寬容不是忍讓,更不是縱容。凡事都有一個過程,開始他肯定會經(jīng)常犯“老毛病”——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我盡量給他學好、變好的時間,改變傳統(tǒng)的育人觀念,改變教師居高臨下的習慣態(tài)度,愛護他,相信他一定能改正。
其次,幫他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讓他覺得自己也不是一無是處的,抓住他的閃光點,盡量利用優(yōu)點,使他擺脫厭學情緒,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如上課時多提醒他認真聽講。這名學生本來就比較喜歡回答提問,我就把那些淺顯的問題留給他,給他機會,只要他答對了,我就表揚他。課余時間幫他補課,慢慢地使他嘗到學習的甜頭,變得主動。
最后,多和家長溝通,建議家長多跟他交流和溝通,如每天和他聊天,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讓他感受到最關心他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因為孩子比較厭學,剛開始聊的內(nèi)容盡量不要牽涉學習,他想說什么,就和他聊什么,等過一段時間,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融洽了,再慢慢往學習上靠。哪怕孩子有一點進步,家長也要表揚,讓他品嘗到成功的甜頭,產(chǎn)生進步的信心和動力。
愛的力量是神奇的。魯莽的學生受到愛的熏陶,舉止可以變得文明;愚昧的學生得到愛的滋潤,智慧可以得到啟迪;狹隘的學生經(jīng)過愛的沐浴,心胸可以變得開闊。沒過多久,我的措施就取得了效果,他學習興趣提高了,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家長也充滿感激地找到我,說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