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考試中,材料分析論證題又稱SOLO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如理解材料,結合材料的有效信息進行論證,理論分析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等。但SOLO評價法并不具體分析學生運用了什么思維方法,而只是分析學生所能達到的思維層次。
材料分析論證題這種題型比較新穎,是在新課改以后出現(xiàn)的,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要答好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這類題的“評分標準”。
我們以“一等”為例認識一下材料分析論證題的“評分標準”:一等(12—10分):(1)觀點明確,須有概括性表述;(2)史實明確,并能充分支持觀點;(3)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根據(jù)該“評分標準”,學生在解析和答題時,筆者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點明確
開門見山,緊扣評論對象,從材料中提取觀點,進行概括性表述,表明自己持贊成或者反對的態(tài)度,并進行合理的解釋。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閱卷時,對于沒有觀點或觀點不明確的,往往會判零分。
二、合理引用史實
1.史論結合?!霸⒄撚谑罚搹氖烦觥笔鞘放c論的基本關系,要明確這一點,才能把握高中歷史解題的基本方法和套路。“史”包括文字、數(shù)字、文物、圖表等史料,“論”包括結論、評論、理論觀點等。史是客觀的,論是主觀的。二者應該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史論結合能力是歷史闡釋能力的核心,培養(yǎng)這種能力有助于學生解決歷史應試中的“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問題。
2.合理。史實足以證明觀點,對史實進行概括整理。史實并非僅僅指所學的課本知識,材料中的許多歷史信息(歷史事實),也可以作為史實來處理,否則某些觀點就難以找到史實支撐。另外,某些事理也可以作為論證的依據(jù)。
三、進行多角度評論
需要充分論證觀點,使觀點能夠獲利足夠的支撐??傉擖c之下,必定有若干分論點。同時,這些分論點的得出,必須建立在相關史實的基礎上,即舉出相關史實以后,應該得出相應的結論。用史實來論證這個觀點。對史實要注意從多角度進行分析。不同的問題適用不同的思路,在審題時一定要先整理出思路再寫答案,千萬不能想一句、寫一句。史實與觀點要緊密結合,要準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表述要準確,層次要清晰。
四、邏輯嚴密
前后內(nèi)容在邏輯上要一致,總論點與分論點、分論點與史實不存在前后矛盾情況。根據(jù)史實得出的結論必須是必然的,“史”與“論”緊密結合。
五、表述清楚
這是對語言表述能力的要求。
1.對史實概括合理性。
2.事實闡述、評價具有客觀性和準確性。
3.邏輯上一致性與思維連貫性。
答題要注意:(1)觀點要求——空兩格;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觀點必須方便論證;觀點不能超越材料所確定的評論主題。(2)論證要求——①角度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3—5個角度。②所列的每一個方面都要史論結合,史實要概括。③各分論點在邏輯上具有統(tǒng)一性,都必須服務于總論點。(3)結論——用理論來論證這個觀點或?qū)懣偨Y性語言。這個結論一定要結合這道題目的內(nèi)容寫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課所學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課上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jù),用歷史的語言來表達。(4)重點提示——可選擇性:對學科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一般不建議采用折中的觀點,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很難說清楚。對成績一般的學生則建議采用,可確保有話可說,也能得到一定的分數(shù)。
例題:
當西方崛起的時候,亞非拉各國相對落后。如中國明清時期是封建社會由盛轉(zhuǎn)衰時期,資本主義萌芽雖然產(chǎn)生,但發(fā)展緩慢,受以下因素阻礙:A.政治上專制主義達到頂峰;B.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占統(tǒng)治地位;C.外交上閉關鎖國政策;D.思想上八股取士極大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力。所以亞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亞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綜上所述,西方崛起是西方自身發(fā)展的結果,同時亞非拉被西方文明所征服。
范文:(答案僅供參考)
觀點:我認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歷史發(fā)展的結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響。史實如下:
(1)西方的崛起的開端是新航路開辟、資本主義興起。一是經(jīng)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成為思想核心,民主科學思想逐漸深入人心。二是通過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nèi)確立。三是工業(yè)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力水平,又通過殖民擴張促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歷史發(fā)展的結果。
(2)中國古代文明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西方產(chǎn)生巨大影響。比如:經(jīng)濟上,中國古代農(nóng)耕經(jīng)濟發(fā)達,綜合國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領先;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到歐洲,尤其是科舉選官制度影響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科技上,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傳到歐洲,對西方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為西方資產(chǎn)階級戰(zhàn)勝封建勢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貿(mào)易上,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連接歐洲和中國以及鄭和下西洋,都促了西方進對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中國是世界貿(mào)易的中心,傳播了中國先進的技術和文明。
綜上所述,西方文明的崛起既是自身文明發(fā)展的結果,也深受其他文明的影響,
(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國,最多給一半分數(shù)。西方史實和中國史實至少要各有3個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實才可以得滿分,如果少一個角度的史實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個觀點加一個史實,只能劃為三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