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是當前對教育影響最廣泛的科學技術之一,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和相互滲透,已成為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營造愉快、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為課堂注入活力,為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進行做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 課程整合;閱讀教學;樂學氛圍
人類已進入了信息時代,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靶畔⒓夹g和課程整合”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開展教學,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能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愛學、樂學,使閱讀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fā)展。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對于語文教材中一些離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內容,利用網絡教學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三冊中《活化石》這一課,學生談到“化石”“恐龍的滅絕”以及地殼的運動,這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借助信息技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化石、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時代信息,使之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能極大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的整合——激發(fā)情感,開闊視野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世界性口號。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小,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碗里的魚頭,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chuàng)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其課余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教學小學語文第四冊《恐龍的滅絕》時,筆者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并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利用課堂獲取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的關于恐龍的信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最后筆者不僅輕輕松松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學生了解了恐龍的很多知識。
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整合的網絡信息領域,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征。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之間的整合——烘托氣氛,啟發(fā)想象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托,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絡環(huán)境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與豐富性。
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抓住小興安齡一年四季景色變化的特點,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誘人與物產豐富。這篇課文語言流暢、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情與愛。然而,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小興安嶺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情”也難以激發(fā)起來。而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有助于化解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深化學生情感活動,能讓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能讓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株綻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術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從而提高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