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以來,我校積極研究、開發(fā)具有本地特色的學校課程,開設了豎笛入門等多項課程。豎笛入門課理所當然地由筆者這位音樂教師擔任。豎笛這種樂器筆者以前接觸過,但不是很精通。于是,就抱著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心理承擔了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如今,筆者擔任豎笛教學任務已兩年多,感受很多,收獲頗豐。以下是筆者教學中的幾點感受,愿得到同行們的批評指正。
一、按時攜帶豎笛是學習的基礎
豎笛具有攜帶方便的優(yōu)點,但一周一課時的豎笛課,仍有學生因忘記帶豎笛而影響學習,十分可惜。于是,筆者采用提前通知的方法,提醒每位學生按時帶好豎笛。筆者還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認真負責的學生為組長,每組10面紅旗,一人一次未帶豎笛扣掉該組一面紅旗,每月評比,看哪一組紅旗最多。這樣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今,學生按時帶豎笛已不成問題,就像帶語文、數學課本一樣自然。
二、氣息訓練是豎笛吹奏的重中之重
筆者曾經有幸與全國優(yōu)秀教師、音樂教育專家周景孟老師共事幾年,他告訴筆者:“如果把豎笛學習看作10分,那么氣息練習占7分,指法占3分?!惫P者也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學生。氣息練習包括如何呼吸、高音如何才能吹得夠高、低音如何才能控制住等。
1.如何呼吸
呼吸是一件人人都會的事,但豎笛吹奏中的呼吸與通常的呼吸不一樣,豎笛吹奏中的呼吸,要求吸得快、急、足,呼出時要穩(wěn)、勻、有所控制。吸氣時像聞花香,但不是慢慢地品花香而是“貪婪”一點,一下子把所有的香氣全部吸入,這樣就達到了“快、急、足”。呼氣時,筆者要求學生手拿一張長10厘米、寬2厘米的紙條,放置嘴邊,呼出的氣流使紙條彎曲至一定角度,并一直保持這一角度,讓學生體會氣息是如何控制的。
2.高音如何才能吹得夠高
通常學生在吹奏時,總是高音高不上去,低音低不下來,高音吹成中音,低音也吹成中音,整首曲子吹得沒有高低起伏變化,其實還是氣息問題。筆者指導學生吹高音時要稍急有力,節(jié)約自己的氣息,避免高音處把氣力全部釋放出去,使音過高、刺耳,這樣既浪費氣力,又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筆者還教育學生用耳朵辨別,用不同氣息吹奏的同一音的不同效果,哪一個是需要吹奏的高音,記住這種氣息,就是吹奏這個音所需要的準確氣息。
3.低音如何控制住
低音低不下來,也是學生吹奏豎笛中一個很普遍的問題。筆者告訴學生低音吹奏時要輕緩,口腔內是圓形,唇部肌肉要放松,吹出來的聲音是渾厚、結實而有力的。筆者還要求學生用心去聆聽,辨別自己吹出的是高音、中音,還是低音。吹不出自己想要的音,決不放棄,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舌頭與手指靈活性的訓練
1.手指靈活性的訓練
在吹奏豎笛前先轉手指,兩手五指伸直分開,指尖依次相對,兩個大拇指同時轉動,正轉10圈,反轉10圈,然后食指再轉動,依次類推,兩個手指在轉動時,其它手指固定不動。此活動使學生在歡快輕松的情緒下,鍛煉了手指的靈活度,我們取名為“手指操”。
2.舌頭靈活性的訓練
這是教學中的難點,大部分學生舌頭功能較差,年齡越小舌頭功能越差。筆者告訴學生用說“吐、苦”的方法來練習舌頭的靈活性,只要舌頭閑著就說“吐苦、吐苦”。開始先用四分音符說,吐苦|吐苦;再用八分音符說,吐苦 吐苦 |吐苦 吐苦;再練習前八分后十六和前十六后八分節(jié)奏,吐吐苦吐吐苦|吐吐苦 吐吐苦,吐苦吐 吐苦吐| 吐苦吐 吐苦吐|;最后練習十六分音符,吐苦吐苦 吐苦吐苦|吐苦吐苦 吐苦吐苦|,這是較難的一條。有時為了避免單調的“吐苦”練習會使學生感到乏味,筆者會套上一些小歌曲,讓學生練習舌頭。例如:《小星星》這首歌曲,開始練習1 1|5 5|6 6|5—|……再練習11 11|55 55|66 66|5—|……再練習1111 1111|5555 5555|6666 6666|5—|……這樣既練習了學生舌頭的靈活性,又使學生興趣十足,效果很好。
四、豎笛吹奏中情感與表情的訓練
新課程標準倡導以審美為核心,豎笛演奏從聽覺還是視覺方面都應充滿藝術性,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學生在吹奏豎笛時只顧手指的變換,卻不注意姿勢與表情的美觀,學生學習吹奏《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時,此歌曲優(yōu)美抒情,跌宕起伏。筆者在想,一定要讓學生改掉吹奏時面無表情的缺點。筆者先帶領學生共同演唱此歌曲,并分析歌曲的基本內容與含義,觀看歌唱家演唱此歌曲的視頻,使學生把歌曲理解透徹,在有感情演唱的基礎上再去吹奏此歌曲,學生就懂得了什么地方該吹得悠揚舒展,什么地方該吹得激情高昂,效果很好。
“用力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完,用腦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自從與學生共同學習豎笛以來,筆者用心去研究每一個知識點,用心去琢磨每一首曲子的演奏技巧,用心去糾正每位學生的缺點。筆者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去哺育每一棵幼苗,就一定能看到花開的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