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師愛是學生學習興趣產(chǎn)生的發(fā)動機,讓化學走出神密的象牙塔,揭開化學神密的面紗,讓化學與生活與結合,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動力源;良好的情感氛圍是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保鮮劑。
關鍵詞:興趣 發(fā)動機 動力源 保鮮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000-00
1 師愛是學生學習興趣產(chǎn)生的發(fā)動機
列·尼·托爾斯泰說:“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yè)的愛,那么,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帶來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個完美的教師?!蔽译m然不是一位完美的教師,但我想我至少可以努力追求這種境界,用愛引領學生成長。
我所任教的學校是一所普通全日制完中,由于省市重點中學的擴招,普通中學的生源狀況每況愈下,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理科成績更是令人頭痛。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抱怨學生上課不認真,無心學習,成績太差。但抱怨于事無補,因為生源狀況我們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tài)。
普通中學的學生與重點中學的學生相比,大多數(shù)學生在智力因素方面沒有差異或差異不大,他們在小學或初中階段由于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得到老師的關愛較少等原因導致成績不好。有些學生是在家長望子成龍地逼迫下才來讀高中的,厭學情緒比較嚴重,他們通過一些消極的方式來對待老師的教育。為此,我告誡自己,一定要善待這些學生,因為能成為這些學生的老師不僅是一種緣份,甚至還是一種幸運。如果不是這些學生留在這里,我們這兒的高中將不復存在,我們也將成為光桿司令,失去在這里工作的機會。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著我的學生,每天帶著真誠的、發(fā)自內(nèi)心地微笑面對學生;善于控制情緒,做到面對學生時親和感油然而生;關心他們的感受,感知每個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健康狀況,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表揚。此外,我還利用課余時間與學一起打球、下棋、爬山等活動。在活動中接近師生距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學生也將對我的這種敬與愛轉變?yōu)閷瘜W這門學科的熱愛。古人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實踐證明:老師的關愛是學生學習興趣的發(fā)動機。我原以為這些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已是“山窮水盡疑無路了”,卻不想我獲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驚喜。
2 化學生活化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源
要使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不減、學習化學的動力源源不斷,必須使化學走出象牙塔,揭開籠罩在化學身上的神密面紗,使化學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如果化學教學過程中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去死記硬背物質的結構、性質、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和應用等,往往會令學生感到乏味,產(chǎn)生疲勞感,其結果必然是厭學情緒滋長。要褪去披在化學身上那層神密的面紗,老師在教學中要盡量使化學教學內(nèi)容社會化、生活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讓學生感受化學的真實性與親切性,從而縮小與化學的心理距離。
物質的化學性質、化學現(xiàn)象的變化可以通過化學實驗觀察得到,使得化學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直觀性,這為我們揭開化學的神密面紗奠定了基礎。化學還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化學工業(yè)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服裝面料多樣化,如有機合成的化纖面料、經(jīng)化學處理皮革、真絲面料等;為了讓我們食品變得美味可口,食品中的添加劑與調(diào)味都與化學有關,如炒菜時放點食醋可以軟化植物纖維,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有利于保護食物中的維生素C,用醋烹調(diào)魚蝦,不僅能除腥,而且還可以溶解其中的鈣質,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食醋的主要成分為醋酸。還有各種建筑材料、裝飾材料等的制造也與化學息息相關,可以說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此外,我還讓學生通過類似簡單易行的生活小嘗試,了解一些物質的化學性質,如安排學生用等量的面粉、雞蛋、糖,并分別加入等量的食用蘇打、小蘇打混合,制作蛋糕,然后比較兩種蛋糕味道及松軟度,通過比較懂得了小蘇打受熱易分解的道理,所以制作的蛋糕松軟可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掌握了不少的生活常識。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少了一份神密感,多一份真實性與親切感,為學生學好化學增添了動力。
3 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鮮劑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過的時候,知識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間。”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認知活動必定伴隨著情感的活動,愉快的情感體驗可使學生感知敏銳,記憶增強,想象豐富,思維活躍。怎樣使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呢?
“課伊始,趣已生,課已盡,趣猶在”。 要做到這點,不僅需要授課老師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靈活自如地處理教材的能力,更需要高超的教教學藝術。教師扣人心弦的開場白,精彩的化學魔術,幽默的故事,現(xiàn)象明顯的化學實驗,創(chuàng)新的方法都能使學生情緒處于興奮狀態(tài)。課堂中讓每個知識點都成為吸引學生的焦點。例如:在學習乙醇這一內(nèi)容時,我用魔棒點燈的魔術導入新課:用玻璃棒去沾濃硫酸與高錳酸鉀粉末的混合物來點燃酒精燈,點燃酒精燈的同時也點燃了學生探究的熱情。這個過程實際是一個氧化-還原反應過程:5 CH3CH2OH + 4 KMnO4 + 6 H2SO4 = 2 K2SO4 + 4 MnSO4 + 5CH3COOH + 11 H2O ,這一變化過程會放出大量的熱,使易燃物――酒精著火。又如,在講高二的原電池的知識時,引言可這樣設計:“一天滿載著精選銅礦砂的‘阿那吉納號’貨輪正向日本海岸行駛。突然,貨輪上響起了刺耳的警報聲,船員們驚呼:漏水了。堅硬的鋼制船體為什么突然會漏水呢?是貨輪跟其它船只相撞還是觸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鋼制船體因銹蝕而穿孔漏水了嗎?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這究竟是何原因?原因確是船上的貨物:精銅礦砂。為什么精銅礦砂可使鋼板出現(xiàn)漏洞呢?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知識就可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這節(jié)課就講關于原電池的知識?!边@樣引課使枯燥的知識變得趣味橫溢了。這樣學生會不僅愛上你的課,甚至期盼下一節(jié)課的到來,日積月累,學生保持對化學的興趣不減。
同時,努力營造了一種平等、尊重、理解、和諧的課堂氛圍。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要注意情感的投入,堅持做到——笑容掛在臉上,表揚掛在口上,關愛放在心上。課堂上對“走神”的學生多提問,讓“粗心”的學生更專注,使自信不足的學生敢表現(xiàn),給學習困難的學生“開小灶”,為尖子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只要教師用心經(jīng)營自己的教育教學,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那“星星之火”定能形成“燎原之勢”。
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通過精彩的講解、實踐、演示,借助探究性教學活動吸引住學生,激發(fā)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成功,那么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就一定能改變過去由教師的強制性地“傳授”變?yōu)閷W生“主動性參與”的探究活動,成績定會水漲船高。
參考文獻
[1] 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化學課導入11法.
[3] 畢華林,等編著.化學新教材開發(fā)與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王美文 主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活動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