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的理念是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激發(fā)以及思維的擴散,使學生不局限在固定的知識當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本人就新形勢下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科學家嚴濟慈曾指出,講課是科學的演說,而教學則是表現(xiàn)藝術。要想讓教學呈現(xiàn)出藝術化,教師必須進行藝術化教學,教學活動是創(chuàng)造性極強的活動,并不簡單機械的模仿,是給予學生知識的復雜勞動。初中歷史要想構建高效的課堂,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事實表明,只有對從事和研究的事情有濃厚興趣的人,才能在其從事的領域取得成就。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死記硬背與機械的模仿,缺乏思維擴散,學生的全面能力得不到提高,難以達到初中歷史教學預期的目標,更難以形成高效的課堂教學。本文就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了分析。
1充分調動學生情感的交流
1.1 中學生同課本情感的交流
教學過程并不是傳授知識的簡單過程,它應是情感的交流過程,應用毫無表情變化以及乏味的語言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歷史教學中要重視用情感使學生進入到歷史故事當中,并去熟悉歷史人物,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入到歷史情境當中,產生同課本內容間情感的交流。教師必須拋棄原有對知識呆板枯燥的傳授以及簡單的字面解釋,要用情感豐富的語言以及趣味十足的歷史事件以及形象生動的歷史人物來感染學生,創(chuàng)造同課文相符合的歷史情境,讓中學歷史課堂實現(xiàn)情感的交流,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能夠明顯的提高教學的效果。
1.2 中學生同教師情感的交流
課堂教學當中,有些教師的課堂,學生都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集中自己的精神進入到學習當中,而有些教師的課堂,雖然教師講授的很熱情,但有些學生卻感覺毫無趣味可言,沒有興趣聽課。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就是學生的思想非常豐富,而教師一直用機械的方式重復教學,師生之間缺少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讓學生主觀的產生厭課的心理。教師要用良好的形象去獲得學生的尊重與敬佩,對于犯錯的學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嚴厲的進行批評,對于成功的同學也要不吝表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給予學生關懷,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亦師亦友的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主動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構建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前提。
2對中學歷史教師的能力進行強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更新知識的速度也非??欤處煴仨毤訌娮陨砟芰Φ奶嵘?,沒有好教師的教導,很難擁有好的學生,更別說構建高效課堂了,因此老師必須進行自身的強化。
2.1 多學
學習是持之以恒的一個過程,歷史教師更是如此,要想將歷史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并不是背誦記憶就能達到的,教師既要充分的掌握教學的內容,還在在這個基礎之上了解歷史人物的知識與故事,以利于在課堂上將教學的內容從基礎知識上延伸到故事情節(jié)當中,以此來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吸引他們集中注意力,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2.2 多備
備,是指備課要有技巧,是為課堂教學做準備,也是為整個教學階段做準備。要減少價值低、意義小的問題,讓教學問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及思考問題,要想上好歷史課,好的備課過程當然必不可少。對于整個教學的階段,尤其是復習期間,必須謹慎的選擇復習的資料,布置作業(yè)也要合理,避免無用功,多關注并了解學生,針對學生學習的弱點以及難點進行訓練,既要減少學生作業(yè)的量,還要確保教學的效率。
2.3 多察
察,指的是察言觀色,以往的教學當中,教師都是按照備課的內容去推進課堂教學,將準備好的問題問完,繼續(xù)講,直到講完。備課,肯定是為了能給課堂教學帶來方便,但是也不能忽略課堂上學生的實際反響。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察言觀色,看學生是理解內容釋然的笑,還是困惑的緊皺眉頭,由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都不相同,在備課時教師不可能了解所有學生的問題,準備好的問題是大多數(shù)人都是產生的疑問,但對過程中一小部分學生的疑問也必須照顧到,及時詢問、及時解答,不能一味的推進課程。
3要應用形象的語言
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中比較注重傳授基礎知識,史實的敘述非常簡略,當然不可能像小說或歷史演義那樣生動和具體,但教師如果照本宣讀學生當然也會覺得枯燥和乏味,應適當應用形象的語言表述,讓整個教學的過程充分感情的色彩,效果將大大不同。
3.1 讓教學的手段多樣化
中學歷史教學肩負著給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思想教育以及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怎樣按照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歷史學科的具體特點去優(yōu)化課堂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已成為中炒家歷史教學改革的重點。課堂教學中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被逐漸應用,把錄像、電影、投影、錄音、電視以及幻燈片多種電教媒體進行綜合并有效的引入歷史教學課堂,將先進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有效的結合,創(chuàng)設逼真的情境,再現(xiàn)歷史事件當時的場面,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的有效路徑。
3.2 中學歷史課堂的側重點
中學歷史教學任務完成的主要途徑就是課堂的教學活動,較好的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歷史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歷史課是上下幾千年的縱覽,內容繁雜,涉及的面較廣,要怎樣才能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給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是歷史教師需要注意的,要想上好每一節(jié)歷史課,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3.2.1 用有趣的語言和有趣的問題來吸引學生。教師講課時語言要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感到興趣,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
3.2.2 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教師要注意觀察教學當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包括學生的反映,以及各個學習水平層次學生的實際反映,并根據實際去調整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有效性,達到高效的教學。
3.2.3 教學的方法要新穎。歷史的內容是不變的,但教學的方法可以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要多關注自己所教的學生,多做課后總結與反思,總結出適合自己以及所教學生的教學方法,并融入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也要不斷充實自己,掌握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教學的水平。
3.2.4 授課要用真情實感。歷史教學并不是讓學生簡單的學習知識,還要在歷史當中激發(fā)中學生愛國的情感,因此,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把自己對于歷史事件最真實的感受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被歷史所觸動。
參考文獻
[1] 程勝利.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效果[J]. 學周刊. 2013(35)
[2] 姜艷菊. 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法的優(yōu)化[J]. 中學教學參考 2010年27期
作者簡介:姓名;陳樑,重慶市開縣西街初級中學,405400,男漢族,重慶市開縣,1967年12月,中學一級教師,大學,中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