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早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當務之急是建立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教育體系,在教育理念方面進行深入改革,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推行改革,還應強化學生在處理問題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全面發(fā)展的能力是現代化教育最重視的問題。對小學語文進行改革,開啟探究性學習模式,老師對學生進行輔導,使學生能夠以自學方式為主。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對小學語文開啟探究性學習模式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性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研究性學習模式是當下新興學習模式,教育重點在于學生對學習的自主能力。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我國教育的重大改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語文教學的基礎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對小學語文開啟探究性學習模式提出了一些見解。
一、關于探究性學習的闡釋
1.1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當要遵守的原則
1.1.1以團隊為核心。在學生開啟研究性學習模式時,必須強化學生的溝通能力和交流能力,還要鍛煉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以達到學生能夠適應現代化生活的目的。
1.1.2綜合性占主導地位。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習并不是一項簡單的行為,需要借助多樣器官進行感知,學習內容是由各感官之間相互連接而成。
1.1.3以活動性為主線。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合理應用感知活動,科學地分配各個感官,提高學習效率。
1.1.4自主性學習占重要位置。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被迫的,這樣才能使學生對學習興趣濃厚。
1.2 探究性學習所具有的特點
1.2.1使學習過程變得自主、活躍、積極。研究性學習在教育理念方面進行了深度改革,打破以往的封閉式學習模式,而是為學生打造了一個自主、活躍、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自主性學習,能夠發(fā)現并且解決問題,增強了操作性的難度,但是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受限制。
1.2.2學習方式是靈活且創(chuàng)新的。由于各個地方的生活水平、物質條件大不相同,教學內容不僅應該與生活實際相關,而且教學形式是極具積極的特點。研究性學習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深度改革,查補以往教學模式上的漏洞,使學生更加適應,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研究自身和伙伴之間的優(yōu)勢并且研究如何應用這些優(yōu)勢。與此同時,學生的課題不受限制,學習方式也可以自主選擇。
1.2.3學習結果具有體驗性和綜合性的特點。研究性學習旨在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親身經歷,而不是止步于書本,學生必須學會自主處理信息。不僅打開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也使得學生獲取經驗,鍛煉了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1]。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
2.1對學生探究學習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
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最好方式,指引學生發(fā)現問題,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方法去處理問題,老師對學生的學習不進行干涉,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選定研究內容組織團體小組,通過團隊協(xié)作進行研究性學習,與此同時在他人身上學習優(yōu)點。其實在書本內容中,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學生不受限制,可以任選研究課題。例如《再見了,親人》一文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許多問題——再見的對象是誰,親人又是指的哪個人,再見的氛圍是怎樣的[2]。
2.2 對學生的探究性思維進行激活,融情于景
老師需要開啟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只有在心中存有問題的時候才能讓思緒保持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才能使他們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所以老師 必須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與教學內容合理融合,研究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而開啟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對所學知識的思考也變得相當活躍。同時,營造不同的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研究認知矛盾和認知沖突的時候。認知矛盾的氛圍營造在語文課本中占據核心位置,教師讓學生查找文章出現過的矛盾,并產生懷疑,進而開啟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思維模式。
2.3 為研究性學習構建一個能自由發(fā)揮的課堂環(huán)境氣氛
為了讓學生能夠自由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堂氣氛就必須要融洽、安適,讓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都需老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在課前要把資料預備足夠,且要求學生要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研究性學習。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并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以保學生可以按時完成任務使學生受益匪淺。同時老師要多注意的是,要在學生的自由學習期間中,找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指導他們如何解決,支持學生說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然后進行小組談論,通過別人和自己共同解決問題,這樣讓學生更好地懂得了學習內容[3]。
三、在探究性學習中需考慮的問題
3.1對于學生來說研究性學習就是要他們親身體會學習內容,自己思考所學知識找出問題并解決的過程,通過實踐獲得更多知識,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對學生有較大益處的學習方法。
3.2研究性學習不只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這種改變影響了整個教育和學習系統(tǒng),所以,老師還要強化自身知識內容結構和教學方式,以便更好的教導學生進行學習。
3.3研究性學習還是以基本素養(yǎng)教育為主要教育介質,它不是以只學習到課本內容為主的,它需要開放性實踐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性學習中,老師應把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操作聯(lián)系到一起進行教學,開拓教育方面可獲得相關資料的方法,使得探究性學習繼續(xù)保持它的豐富性和全面性。
如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對象是小學語文,可以增加知識內容的多樣性,夸大知識范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同時增加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自主意識,讓學生對研究學習內容更感興趣,最終使學生能學會更多知識并學會主動學習,教導學生要通過學過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操作,由此來鍛煉學生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會實際運用[4]。
參考文獻:
[1]姜柳華.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時代文學,2008,(4):22-23.
[2]黃祥娟.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9):274-274.
[3]徐和平.小學語文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9):292.
[4]王靜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2):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