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法要求通過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來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其根本目的是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來完成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觀察和研究。
關鍵詞:導學法 初中思品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c)-0098-01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和解決問題。本人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常常運用各種導學法進行教學,效果頗為顯著。
1 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法
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法是課堂情境引入的一種有效方法,它既包括教師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問題,也包括學生通過學習課本知識聯(lián)系自己和社會生活實際提出質疑。通過問題的設置,使學生一上課即進入角色,興趣濃厚,圍繞某一主題主動地探索、加工處理信息,并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一般涉及教學的重點、難點及社會熱點,故問題意義較深刻,能引起學生認識的升華。學生設疑,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預習的前提下,結合自己所想所思,提出問題。這種設疑,符合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心理特點,更易調動學生情感,激發(fā)興趣。如我在教學“水資源短缺”這個內容時,學生在預習的情況下提出如下問題:
(1)地球70%以上面積為海洋,為何還說水資源短缺?
(2)為什么說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緊缺的國家?
(3)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4)面對水資源日益短缺,我們應怎么辦?
學生提出了問題,也應該由學生來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把學生引向問題情境之中,把思維直接指向問題。在此過程中,我采取讓學生討論的方法各抒己見,自由爭論。如對第一個問題,我啟發(fā)學生:“水資源”是指咸水還是淡水?第二個問題,我從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人均值對比,從我國城市發(fā)展、工農業(yè)用水等方面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順著這些思路去討論、探究。
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師生的互動,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討論和解決,不但使學生學懂了學科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導學法常常設計“想一想、問一問、議一議”等設問環(huán)節(jié)。在問題的發(fā)現(xiàn)、探索和解決過程中,學生由被動接受變成了主動研究者、探索者。發(fā)現(xiàn)問題的喜悅感、研究問題的挑戰(zhàn)性、問題解決的成就感,成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強大的動力。
2 藝術感悟導學法
采用富于藝術、富于浪漫激情的技法設計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這就是藝術感悟導學法。名言警句、漫畫笑話、故事寓言、書法繪畫、演講演唱等無不隱含豐富的哲理,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有的放矢地采用不同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特色、別出心裁的情境,這些情境能震動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如在教學《中華民族大家庭》這一節(jié)課時,我與同學們同唱《五十六個民族》這首歌,響亮、激昂的歌聲使同學們精神振奮,神彩飛揚。唱完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心靈感受,并引入正題。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倍增,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藝術感悟導學法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取不同的藝術形式,以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情境。不同的藝術形式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漫畫形象幽默,包含豐富而深刻的道理,發(fā)人深思;朗讀演講,繪聲繪色,回味無窮;新聞評說,內容新鮮,引人注意……總之,一句名言,一條警句都可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情趣盎然,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
藝術感悟導學法突出“說一說、練一練、聽一聽”等感知環(huán)節(jié),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效果顯著。
3 熱點案例導學法
熱點案例導學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選取典型時政熱點案例,將學生引入具體的生活事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分析、研究和討論時事熱點,使學生在興趣的氛圍中領悟書本知識,陶冶情感意志,開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綜合能力。這種方法貫徹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使教育回歸生活,是開展主體性教學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
這種方法以熱點案例為裁體,將典型的生活事件真實再現(xiàn)或模擬出來,因此,它可以將書本抽象的內容還原為生動具體、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如在教《共同的需要》這一課時,我引入了“天價公廁”案例:武昌城管局對六座收費公廁進行招標,其中武昌火車站前的兩座公廁一年的經營權,各賣出100多萬元的高價。案例一提出,學生很驚奇,紛紛問個究竟。我就抓住時機,對此現(xiàn)象進行分析,說明某些地方公共設施服務商業(yè)化傾向嚴重,其重要的原因是管理者未能分清私人服務與公共服務、個人需要與共同需要的區(qū)別。接著引導學生認識公共場所與公共設施,認識身邊的公共利益??梢?,以熱點案例創(chuàng)設情境,其真實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輕松愉快地思考,在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
最易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案例莫過于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我在教“環(huán)境被破壞”一目時,專門到本市有名的都錄河拍了一些照片,然后制成課件。在展示的圖片上,渾濁的都錄河邊是濃煙滾滾的水泥廠和污染水源的磷肥廠。展示的文字簡介:桂平市都錄河,在20世紀80年代還是一條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的河流,處處可見嬉水的孩童和洗菜的婦女,但近十幾年來上游的水泥廠和磷肥廠不重視環(huán)保,任意排放廢水廢渣,導致都錄河水質變壞,魚蝦絕跡,農作物減產……同學們觀看了圖片,頗有感觸,引發(fā)深思,提高了環(huán)保意識,更增強了保護環(huán)境的決心。
可見,熱點案例導學法形象生動、感染力強,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教學效果。這種導學法強調“看一看、判一判、評一評”等環(huán)節(jié),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有效的運用各種形式的導學法組織教學,使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走出了枯燥乏味的尷尬境地,極大地提高了中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的興趣,因此,只要教師運用恰當并積極創(chuàng)新,無疑有助于改變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的弊端,進而提高教育質量,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林謙.略談初中思品課應用導學案的著力點[EB/OL].東山縣教育網,2012.
[2]蔣惠英.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生命科學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