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片名是一種特殊的文體語言,在語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既要反映影片的主要內(nèi)容,暗示影片的類別,還要簡短醒目,別出心裁,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本文將基于從翻譯目的論視角,探討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
【關(guān)鍵詞】目的論;翻譯;方法
1 前言
電影片名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影的傳播和研究的深入,既要保證經(jīng)濟效益.又要體現(xiàn)文化特色。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除了演員的精湛演技、富有哲理的對話以及絢麗多彩的畫面外,還與其寓意深刻的片名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英文電影片名的漢譯尤其如此,因為中國觀眾大多是通過譯名來了解英文電影的。本文將從功能派翻譯理論中的目的論角度試論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
2翻譯目的論
翻譯目的論即Skopos Theory,Skopos是希臘語,意為“目的”。翻譯目的論是將Skopos概念運用于翻譯的理論,其核心概念是:翻譯過程最主要的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Skopos通常用來指譯文的目的。該理論認為,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眾——譯文所譯指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求。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眾,因此翻譯是在“目的語情境中為某種目的及目標受眾而產(chǎn)生的語篇”,原文只是為目標受眾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
翻譯目的論有三個基本準則:目的準則、連貫準則和忠實準則。目的準則指翻譯應(yīng)能在譯語情境文化中,按譯語接受者期待的方式發(fā)生作用,決定翻譯過程的根本準則是整個翻譯活動的目的;而“目的”一詞常指譯文文本所要達到的交際目的。連貫準則是指譯文必須考慮接受者的背景知識和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做到語義連貫,以便譯文接受者能夠理解其義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xí)慣。忠實準則是指原文和譯文中應(yīng)該存在某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譯文在內(nèi)容上一字不差。這三條準則的關(guān)系是:忠實準則服從于連貫準則,而這二者服從于目的準則。
3.翻譯方法
1直譯法
直譯法是在譯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內(nèi)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別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電影片名的直譯也叫全譯,就是“根據(jù)原語和譯語的特點,在最大限度內(nèi)保持原語片名的形式和意義來進行翻譯”。全譯是對原文在意義和形式上的保全行為。[1]
采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來命名的影片可采用直譯。如Rome Holiday(羅馬假日),Citizen Kane(公民凱恩),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等。另外,根據(jù)文學(xué)名著改編的同名電影,由于很多觀眾對影片的內(nèi)容和人物已經(jīng)有所了解,應(yīng)該采取直譯,可以更好激起讀者的觀看欲。如:影片Tess《苔絲》,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與情感》等。若電影片名出自典故,則應(yīng)該盡量直譯,以最大限度保持原語片名的形式和意義。如:The First Drop of Blood《第一滴血》,The Silence of the Lamb《沉默的羔羊》等。
2意譯法
陳宏薇將“意譯法”定義為:譯者在受到譯語社會文化差異的局限時,不得不舍棄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nèi)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2]。鑒于文化差異,英文電影的片名往往有其獨特的內(nèi)在含義,如果強行直譯,不僅令人費解,而且還將失去原片的特色,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意譯。在操作中,經(jīng)常運用增詞、減詞、擴展、轉(zhuǎn)類等方法。WyK文酷網(wǎng)-寫作指導(dǎo) 代理發(fā)表如Twins《龍兄鼠弟》譯名中加上了“龍”和“鼠”,用比喻的手法把兩兄弟的特點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Afraid to Ask的譯名《性愛寶典》則是采用減詞法翻譯的經(jīng)典例子,如果直譯會是《你所有想要知道但又不敢開口的性愛問題》,非常拖沓,難以記住。
3直譯意譯相結(jié)合
有些英文片名如果直譯,觀眾會對譯名感到困惑不解,若采取意譯的方法,觀眾看譯名又很難達到與英美國家的觀眾大致相同的感受,影片名應(yīng)有的功能沒有實現(xiàn)。這類片名在漢譯的時候,應(yīng)該采取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直譯以傳達原片名的字面意思,再用意譯來補充片名中的隱含之意,既擴大了信息量,也增強了譯名的藝術(shù)感染[3]。如On the Golden Pond,是一部由美國演員亨利方達主演的反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寫實片,雖現(xiàn)直譯為《金色池塘》,有譯者卻建議譯為,《金湖暮輝》。影片中編導(dǎo)對湖畔的殘陽暮輝,晚霞中的飛鳥,夕陽映照的小船等場景做了渲染,刻意烘托人物性格和影片主題?!澳狠x”兩字點明了原名“金湖”中“金”的含義,即夕陽余輝在湖面反射出的點點金光,形象地比喻了主人公塞耶夫婦恩愛如初的暮年生活。“金湖”直譯自原名,“暮輝”意譯于影片內(nèi)容,信息量大,觀眾也能很好地了解影片內(nèi)容。
4音譯法
音譯法,即按源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直接翻譯成目的語發(fā)音相同或類似的文字[6]。在片名翻譯中,這類方法使用較少,但中國觀眾在看到漢譯名時能夠獲得與英美國家的觀眾大致相同的感受。在英美影片當中,常用人名或地名作為片名,其中有些為中國觀眾所熟悉,對于這些中國觀眾所熟悉的民族文化特征很強的人名、地名或歷史事件為片名的電影,一般應(yīng)采用意譯法[7]。如Romeo and 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Titanic《泰坦尼克號》,Madam Currie《居里夫人》等。
5另譯法
若直譯或意譯都不能很好地使原片名的文化內(nèi)容在譯語觀眾中獲得共鳴時要以觀眾為中心,大膽拋棄原片名的形式和內(nèi)容,以原片內(nèi)容為基礎(chǔ),另設(shè)譯名。如:Volcano《地火危城》,Rebecca《蝴蝶夢》,Of Mice and Men《蕓蕓眾生》等。
結(jié)語
片名是影片的第一形象和識別標志,對影片的成功發(fā)行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英文片名的漢譯應(yīng)該在充分研究原片名語言特點、片名功能以及影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針對不同的電影片名,采用相應(yīng)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影片的藝術(shù)價值和商業(yè)利益,成為廣為傳頌的佳譯。
參考文獻:
[1]黃忠廉.變譯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2]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ch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3]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4.
[4]林婷婷.電影片名翻譯的異化[J].龍巖師專學(xué)報,2004,(4):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