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情感教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它應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中,和學生真正的溝通心靈,喚醒他們的聰明才智,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發(fā)的學習。新課程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只有將情感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心理健康,才能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fā)展。但是,我們現在的考試制度、選拔制度,都把學生當成了學習考試的機器,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施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情感教育;優(yōu)化;課堂教學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教學過程是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信息控制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施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以生為本”,注重情感互動
所謂“以生為本”就是要把“學生”擺在課堂教學的首位,注重情感培養(yǎng),讓學生的主人翁作用和主體性特征充分顯示,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雖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在實施中,但是在課堂教學中“以教為中心”、“重知不重人”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生怕遺漏半點知識,整堂課耗盡心血地在三尺講臺上唱“獨角戲”,學生雖然安襟危座,但并未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課堂上沒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機會,學生被動地圍著老師轉,消極地接受教師傳播的知識。為此,教師要更新觀念,在教學中要以生為本,注重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注重培養(yǎng)情感,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啟迪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觀念上,必須將教學模式由“主教”向“主學”轉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啟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促進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認真引導,創(chuàng)設樂學情境
數學美是一種科學美,學生的審美能力依賴于他們知識儲備的深度與廣度,這種美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佃感到學習數學是一種美的享受而不是負擔。在教學中,盡量體現數學美,讓學生領悟到蘊藏在數字、圖形、表格、數學公式等過程后面美麗的重要因素。如“1”它可以代表一面紅旗、一個蘋果、一輛汽、一個國家以至整個世界,給人以簡潔之美。如“圓”是以圓心為中心對稱,又以任意一條直徑成軸對稱圖形,給人以和諧、勻稱之美。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讓學生知道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應用,有利于引導學生熱愛數學。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讓學生計算花壇的周長,學習圓柱表面積后,讓學生聯系實際求出圓柱形油桶的表面積。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皹穼W”、“愛學”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三、引導求知,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chuàng)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課壁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比”的基本性質時,我設計了師生做找朋友的游戲,我讓學生說出一個“比”,然后我馬上說出另一個與它比值相等的比。學生說出36:9,我馬上就說出24:6、12:3及4:1,學生感到很驚奇,與36:9相等的比有這么多,我接著說與36:9相等的比還有很多很多,我說的這些比只是其中的幾組,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還能找出多少.這時課堂氣氛活躍了。大家都想找出與36:9比值相等的朋友,這時我抓住時機,指著等式36:9=24:6=12:3=4:1問:“既然比值相等的比這么多,那么怎樣找出比值相等的比.它的前項和后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通過觀察、討論.學生懂得了“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當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我又說:“比的前項、后項都乘以0或除以0行不行?”學生爭先恐后地各抒己見。我及時提出:“根據以上討論.誰能說出比的基本性質?”學生在愉悅的樂學中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質,學生學習倍感輕松快樂。
在課堂教學中用教師真摯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調控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高度集中.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四、培養(yǎng)情感,提高學習興趣
情感的形成,不單獨來自學生方面,教師也負有相當重要的責任。教學中師生間的情緒是互相影響的,教師的面部表情、言語行動,甚至衣著裝飾都影響著學生的情趣,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投入,要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要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善于用良好的班級氛圍去引導轉變學生的行為。要給學生更多的注意和期望、關心和愛護。以激勵為主,不挖苦、打擊學生,對差生應給予更多的關懷,幫助他們找到正確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樹立自覺學習的自信心和決心,并由“學會”向“會學”方面發(fā)展。
教育離不開情感,教學中要加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決定因素是教師。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fā)展,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情感教育理論》
[2]《小學數學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