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在實驗操作中,要重視教學策略。對于教師進行的演示實驗,要根據(jù)實驗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而對于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則必須合理劃分合作小組,幫助學生進行組內(nèi)任務分配,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書面指導與口頭指導相結合,并進行及時指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操作;教學策略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基礎科學,初中物理教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起點,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的開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實驗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理論教學活動,實驗教學以動手實踐能力為主,側重于向學生展示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將學生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因此,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具有獨特的教學策略。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在本文中就初中物理實驗操作中的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初中物理實驗分為兩類,一類是演示實驗,這類實驗主要由教師來完成,另一類是學生分組實驗,這類實驗由學生完成,教師進行指導。因此,物理實驗操作中的教學策略分為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演示實驗中的教學策略,二是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中的教學策略。
一、演示實驗的教學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一些實驗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的,這種實驗應該其性質(zhì)的不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一)對可見度、直觀性較差的演示實驗儀器進行改造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演示“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這個實驗的時候,由于刻度尺比較小,后排的學生難以看清楚刻度尺上數(shù)字的變化,這就降低了演示實驗的效果,因此可以用一張面積較大的白紙,在其上用粗筆畫出較粗的刻度線來代替刻度尺,這樣可以提高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
(二)對已有的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證實大氣壓強存在的演示實驗中,通常使用水杯倒置而紙張不掉,不少學生會誤以為紙張掉不下去是因為紙張被水粘住了。因此在做這個演示實驗時,可以將水杯換做成漏斗,在漏斗的末端套上一段橡膠管,并用夾子夾住,演示紙張不掉之后,打開夾子,紙張和水立即落下,這樣就可以證明紙張不是因為水粘住的而不掉的。
(三)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演示實驗的教學策略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實時、交互的特點,可以提高實驗現(xiàn)象的可見度、模擬實驗室內(nèi)難以實現(xiàn)的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課堂內(nèi)某些實驗活動中因為有些實驗的儀器的可見度不強、受到時間、空間和場地的限制,以致演示實驗的效果不太理想,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聲音、動畫和視頻等把實驗表現(xiàn)出來,會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例如:在擴散現(xiàn)象中因為固體的擴散現(xiàn)象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出來現(xiàn)象,在課堂的時間內(nèi)肯定觀察不了這種實際現(xiàn)象,這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剪切金塊與鉛塊壓緊在一起后一年、五年、十年等后的現(xiàn)象來說明固體也是可以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這就突破了時間上的障礙。
(四)調(diào)控學生注意的教學策略
物理實驗是連續(xù)性的展示活動,因此,向學生展示實驗的時候,必須讓學生充分注意整個實驗過程,如果學生有所分心,那么教學活動將難以成功。在初中物理實驗探究階段,經(jīng)常需要調(diào)控和指導學生,指導學生看什么、怎么看。在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的時候,需要讓學生知道觀察什么,和觀察的目的,以便對學生的觀察起著定向的作用,擺脫盲目的觀察。
二、指導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策略
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專門的實驗課程,這類課程大部分是在實驗室,以分組實驗的方式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指導,以確保學生實驗過程順利進行下去。教師在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驗操作時常采用的策略有:
(一)合理劃分合作小組的教學策略
在分組實驗中,首先要安排好的工作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教師應該重視班級內(nèi)各個實驗小組的建立,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來組合,每組內(nèi)的成員盡量包含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保證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組內(nèi)成員的個數(shù)應當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和實驗室資源來進行合理安排,一般二到四人比較合理。
(二)幫助學生進行組內(nèi)任務的分配的教學策略
分組完成之后,小組內(nèi)各位學生就必須做好任務分配。小組內(nèi)各成員要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和清楚的任務分工,這樣才能保證實驗探究活動順利地進行下去。教師應該幫助各組明確本組實驗探究的探究目的,組內(nèi)的任務和角色的分配,讓組內(nèi)每位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角色,誰是實驗操作者、記錄員等。每次實驗可以對各位學生的角色進行互換。促進每位學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發(fā)展。
(三)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的操作都會出現(xiàn)一些相同的障礙和問題,對這些障礙和問題,教師應該進行集體地指導。而有些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特有的障礙或問題,這時候教師就應該采用個別指導。教師在指導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如果把共性問題或障礙個別化,則會導致教學時間的浪費。反之,如果把少數(shù)問題或障礙共性化,又會影響到每位學生接受指導的機會。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應該采取集體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策略,以提髙教學的效率。
(四)書面指導與口頭指導相結合的教學策略
書面指導是指教師利用板書的方式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指導,主要是用來展示實驗的操作規(guī)范、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一些重要提示,也包括一些輔助性的表格信息等。書面指導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究實驗的良好習慣。除了書面指導,口頭指導也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過程中使用最多的指導方式,主要是以師生間對話的方式進行的指導。書面指導具有一般性,能夠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指導,而口頭指導具有特殊性,主要是針對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對某個別同學進行指導。
(五)及時指導的教學策略
實驗教學過程比較短暫,因此在實驗教學中必須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如果指導不及時,極有可能造成教學不能順利進行下去,降低教學效率。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需要教師的幫助,或教師觀察到學生因為知識或經(jīng)驗缺乏,而出現(xiàn)障礙時,教師需要及時給予指導,這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高實驗進行的效率,引導實驗操作過程朝著具有積極意義的方向進行下去。但是,教師的指導不是代替,教師的指導需要對學生起到啟發(fā)的作用,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最好參與到學生的討論并適時適當加以點撥。為了能夠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得到指導,教師在指導的時候應該把握時間的分配,通常情況下,對某個學生或某個小組的指導時間以不超過半分鐘為宜。
總之,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無論是教師向學生演示實驗,還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都必須重視教學策略,明確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鐵成.物理課程與教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廖伯琴.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桂葉.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