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好地應用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教學,更有效地發(fā)揮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最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從而更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英語教學;問題;對策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極大推動了我國教育思想與教育手段的更新與進步。其中,中學英語教學涉及各種不同話題,包括文化、科技、歷史、地理、人文、娛樂、體育、環(huán)保及跨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識。英語的發(fā)展也反映著日新月異的語言變化,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這就更突出了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如多媒體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抽象單調(diào)的字符具體化,生動化,趣味化。并能將數(shù)字、文字、音像、動畫等有機地融為一體,創(chuàng)設情景生動、形象、直觀,渲染氣氛感染力和滲透力極強,恰好適應中學生的求知特點,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多媒體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使用不當或過多依賴,將使課堂流于形式。本文將從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英語課常用的幾種課型中的運用來探討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存在的問題
(一)口語課
在傳統(tǒng)口語教學課堂上,教師只能借助書本和黑板,來進行完全脫離真實語境的口語教學,從語言輸入和輸出這兩個語言習得的重要過程來看,這種教學手段都沒有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最大潛能,也沒有在最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習者有利口語習得的積極因素,因此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教師完全可以實現(xiàn)口語課上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突破。但口語課的多媒體運用出現(xiàn)的最大問題是課件內(nèi)容選擇不當,設計喧賓奪主。如許多教師將演稿做的過于“花哨”“豐富”,制作圖片過多,過于復雜,色彩強烈使得重點內(nèi)容無法體現(xiàn),反而使學生眼花繚亂,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學習內(nèi)容,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反而沒有起到良好的授課作用。以牛津版Module 6 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第一課時為例,我在課件中選用了大量笑星的圖片,并配以喜劇小品片段,演稿播放的過程中,看似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興趣盎然,然而卻忽略進行口語練習的初衷。
(二)閱讀課
在傳統(tǒng)的閱讀課堂中,我們常常會因無法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景,而把重點單純地放在語言點講解上;在上課形式上,著重教師的講,學生聽、不停地做筆記,從而忽略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閱讀課中的運用,于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然而多媒體運用在閱讀課中純在的問題有:
1.閱讀課的課件制作花時間過多。閱讀課的課件不僅需要搜集素材用于閱讀前(pre-reading)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閱讀中(while-reading)還需仔細流程設計和制作界面以增加課堂容量,豐富課堂內(nèi)容,此外還要緊扣課本設計閱讀后(post-reading)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挖掘語言潛能。一個優(yōu)秀、實用的多媒體閱讀課件的制作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師為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大量時間花費在這方面,其他工作如備課、作業(yè)批改、課外輔導、班級管理等已經(jīng)沒有足夠時間做好,嚴重影響了整體教育工作,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2.其次,閱讀課件容易出現(xiàn)課件內(nèi)容過于詳細,學生缺乏思考空間的問題。例如牛津版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閱讀文章The economy or the environment,must we choose? 一文的教學中,上課伊始,課件展示了不同的環(huán)境問題的圖片,教師介紹相關知識;隨后,課件出示問題并要求自讀,學生根據(jù)要求自讀感知;接著,課件展示文章大意、重點段落、句子,辯論雙方的觀點,教師配以不同的畫面引導學生理解、朗讀;進而,課件出示不同習題,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鞏固練習。初看,整堂課教學嚴謹,教學過程流暢,但細細體味,在這堂課中,教師和學生都成了課件的“奴隸”,學生很少有主動學習的機會,更不用說主動思考了。
(三)語法課
傳統(tǒng)的講解式語法教學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教師的講解,然后再是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上。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拉近語法學習與生活的距離大大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語法學習效率,然而,也正是這兩點造成了語法課上使用多媒體的一些弊端。
1.課件演示沒有吸引力。有些教師雖然把多媒體引入了語法課堂教學,但是做出的課件大部分還是講授型為主,只是把書本上的東西原封不動的搬到了電腦屏幕上。
2.刻意地追求課堂容量。有些教師在利用電腦大量存儲的特點在輔助授課時刻意追求課堂容量,一味增加授課內(nèi)容,速度過快,導致學生難以吸收,豐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變成了大屏幕教材。教師往往只顧忙著播放預先制作的課件或剪輯的資料,反而降低了語法學習的效率。
(四)寫作課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中學英語寫作訓練相對薄弱,而書面表達又是高考中難度較大、區(qū)分度較高的題目,做得好與不好對考生的成績影響很大。教師通過網(wǎng)絡可以查到更多的作文材料,可以省去很多搜集資料時間,且搜集的資料廣泛、全面,可以了解更新的寫作形式、技巧,既可以節(jié)省時間,又可以擴展視野。但是使用多媒體時候,往往會重視形象思維,忽視抽象思維。有的老師在設計課件的時候,沒有留下一些自主的空間,把學生的思考力,想象力禁錮在課件的畫面或條條框框上,而且有的同學會簡單的記錄所給信息、材料而不去認真思考,這樣很難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材料積累有好處,對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解決的策略
多媒體的運用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不能解決或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并不是任何內(nèi)容、任何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適合應用多媒體教學,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結合師生實際情況,圍繞教學目的
精心設計出高質(zhì)量的課件是實施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學手段是教師得以有效地向?qū)W生傳遞信息,是學生學會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它必須是行之有效的。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多媒體教學方案,設計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程序和素材。多媒體的使用是為教學需要服務的。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以教材為依據(jù),研究具體需要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內(nèi)容與環(huán)節(jié)。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心理、情感、認知水平等因素。
(二)重視學生學習情感,媒體運用需適度
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有些教師認為,只有通過多媒體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殊不知這樣會降低教師的教學技能,加重學生負擔。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課堂中的動態(tài)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流動,還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為有了多媒體設備,很多教師只在控制臺一個勁地點擊鼠標,省略了粉筆板書,眼神交流,也沒有用自己的聲音、語調(diào)等體態(tài)去感染學生。沒能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自如地進行交流互動,從而深入理解掌握英語知識。所以,要注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緊密結合,注意運用多媒體的頻率。(三)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xiàn)資源共享。利用多媒體進行電子集體備課,既能解決制作課件花費時間過多的問題,又能引發(fā)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取長補短補充專業(yè)知識的不足。眾人一起制定如何選材、設計怎樣的展示過程、展示材料間的配合和各種感官刺激的配合等,做出精良的課件,使多媒體的運用有利于學生興趣、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四)開展教師多媒體教學培訓,做到多媒體運用自如
在平常的教學中,大部分老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而對于現(xiàn)代教學媒體因接觸較少。然而,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普及,計算機輔助英語學習將會越來越普遍,為此應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教改的需要,學校應迅速幫助廣大教師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對廣大教師進行多媒體教學培訓,鼓勵教師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地接受挑戰(zhàn)。只有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到能自如的運用多媒體,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正確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遂紅.多媒體投影環(huán)境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山東外語教學.2 0 0 5.1(2 5)
[2]吳西江.淺談利用多媒體優(yōu)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 0 0 8.1 1(1 2)
[3]徐昌.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誤區(qū)[J].英語教學與研究.2 0 0 6.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