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與注重系統(tǒng)性、完整性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辯論式教學打破學科界限,廣泛地組織材料來論證立場,促進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傳統(tǒng)教學方式重演繹、推理,對歸納、分析、綜合重視不夠,辯論式則注重對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眾多材料和觀點中歸納、綜合出自己的見解,構筑起學生的獨立思想;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學目的以傳授知識為主,培養(yǎng)能力為輔,辯論式的目的則是培養(yǎng)能力與傳授知識兼有。將辯論式教學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取得較好成效。
【關鍵詞】辯論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運用
辯論,又稱為論辯,“是指代表不同思想觀點的各方,彼此間利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揭露對方觀點是錯誤的這么一種語言交鋒的過程”1辯論作為一種課外活動方式比較普及,而把辯論作為一種教學方式還極少有人嘗試。實際上,辯論式能強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個性發(fā)展十分有效。在這些方面,辯論式有如下優(yōu)點:第一,辯論式教學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導,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習慣大有益處。第二,辯論式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前查閱大量資料,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論點論據(jù),可以推動學生去博覽群書、廣泛攝取知識,有利于“通才”的培養(yǎng)。而且在準備辯論的過程中,自學能力、查閱資料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思維能力等都能得到鍛煉。第三,在辯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高速度的思考,作出合乎邏輯的表述,對思維能力、應變能力是一種強化訓練。第四,在辯論過程中,雙方針鋒相對、唇槍舌劍,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對抗意志、口頭表達能力、機智辯才、幽默風度等綜合素質都十分有效。
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辯論式教學的思想理念
我們目前對辯論的了解主要來自于電視辯論賽和校園辯論賽。作為一種競賽,它顯現(xiàn)出很強的競技性和表演性,因此我們往往容易認為辯論一定要達到像比賽那樣的水準:侃侃而談、機智幽默、高潮疊起、精彩絕倫。但其實是誤解,因為辯論不等同于辯論賽,教學也不同于競賽,這是有根本區(qū)別的。辯論式教學主要側重于教育,而辯論賽主要側重于競技和表演。因此我們不能用競賽的水準來苛求教學,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采取靈活的形式來組織辯論。
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施辯論式教學的策略
1、辯論式教學的兩種形式
在我國大學生中常用的辯論形式一般為“新加坡模式”或者是其改進形式,這是一類比較規(guī)范的辯論形式。稱其為“規(guī)范式”。這種形式對參加辯論的同學的辯才有一定的要求,還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觀眾才能創(chuàng)造比較好的氣氛。如果是學生辯才不足或班級人數(shù)較少(如20人以下),效果就不會太好。這時候可以采用另外一種不十分規(guī)范的形式,稱其為“群辯式”。做法是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為正方、一組為反方,雙方圍繞同一命題的兩個對立面進行論辯?!叭恨q式”與傳統(tǒng)的“討論式”并不一樣,有較大差異。主要區(qū)別是群辯式預設了正反兩個對立的論辯方向,增加了對抗性,可以從命題的正反方面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探
討;而討論式不預設對立面,對抗性不如群辯式激烈。群辯式因其觀賞性不強,在課外活動中一般不用,但用于教學卻有其特別的優(yōu)點。它可以使全班同學都參加到辯論中來,對辯手的辯才要求也不高,用于中學教學和小班教學比較合適,
它也可以作為向“規(guī)范式”過渡的訓練方式。
2、辯論式教學的課前淮備
首先,在一學期開課之前,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一番梳理,選擇適合于辯論的教學內容或問題,對辯論課作預先的安排。一般能作為辯論的教學內容或問題應該具備以下特點之一:
一是這個問題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學術觀點,沒有肯定的結論;二是對立統(tǒng)一的問題;三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上比較容易模糊的問題。
教師在選定辯論題目以后,應該在課前對學生動員,向學生闡明辯論的有關事項,包括:辯論形式、人員分組、辯論的開展程序及規(guī)則等,并向學生推薦參考資料,布置學生去查閱資料,做好充分準備。此外,教師還應在課前為辯論式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總結講評“做準備??偨Y講評是整個辯論式教學的“畫龍點睛”部分。教師要對學生在辯論中涉及到的問題講清道理、評價到位,還要對學生的能力、技巧予以引導,還要對辯論所涉及到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綜合。因此,為了使總結講評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教師在課前應對辯題進行深入研究,對正反雙方立論的可能性進行全面推測。所以采用辯論式教學比其他教學方式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做課前準備。
3、辯論式教學的程序和開展
(1)程序。群辯式的程序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是“辯論階段”。這個階段開始時由正方先發(fā)言,然后反方發(fā)言,雙方交替進行,每次發(fā)言不超過2分鐘。這階段一般用時30—40分鐘。其次是“總結和講評階段?!崩蠋煂q論過程進行總結評價,判定勝方,時間約10—20分鐘。
規(guī)范式的程序可以參照“新加坡辯論賽模式”,根據(jù)教學需要作適當調整。主持人一般由老師自己擔任,負責把握辯論過程、掌握辯論規(guī)則。當辯手或觀眾發(fā)言偏離主題時應予以提醒,辯手或觀眾發(fā)言超過規(guī)定時間或違反規(guī)則時應予以制止。
(2)開展。下面以規(guī)范式為例詳述辯論的開展過程。
首先,由主持人(老師)宣布辯論的程序和規(guī)則,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后宣布辯論開始,接著按照程序分別為:闡述觀點階段、自由辯論階段、總結陳詞階段、觀眾發(fā)言階段、評判和教師總結講評階段。總結講評應該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辯論雙方的發(fā)言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分析問題的角度和層次、分析和表述過程的邏輯性進行分析講評,表揚優(yōu)點,指出不足。第二,對辯論中辯手的語言表達、相互配合、辯論技巧、幽默風度、機智辯才等進行講評。第三,對觀眾發(fā)言進行講評,對發(fā)言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第四,可以在總結講評中對學生的知識缺陷進行補充講授或布置學生在課外去自學。第五,針對部分同學在認識上可能產生的誤解,老師還應該向學生說明辯論的勝負只表示正方或反方哪一方辯論才能更高,不能表示真理在于何方。真理要靠實踐來檢驗,因此要力戒空談,祟尚踐行。
參考文獻:
[1]趙傳棟:《論辯原理》,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頁。
[2]福建省社科一般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008B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