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載體。筆者通過幾年教學實踐和對近幾年高考史傳文言文的研究,尤其是對司馬遷在《史記》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手法分析,概括起來就是:一、注重語言,細節(jié)描寫;二、運用對比映襯的方法。
【關鍵詞】《史記》人物形象 語言細節(jié)描寫 對比映襯
一、注重語言,細節(jié)描寫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边@是陸機在《文賦》里總結的寫作經(jīng)驗。傳記文學中寫人物的對話也是如此。有時候,將最能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的對話,放在最緊要的地方,畫龍點睛,整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就刻劃出來了。司馬遷在人物對話的描寫上也是頗具匠心的?!妒酚洝分械摹读H藺相如列傳》藺相如所講的“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庇萌宋镒约旱膫€性化的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也是作者司馬遷提煉的,最能表現(xiàn)藺相如思想境界的內(nèi)在美的精粹語言,是藺相如精神品質(zhì)的升華,是他一切行為思想基礎,是全篇中最關重要的一名話。司馬遷為了突出這句話,先寫廉頗的驕橫以與藺相如的忍讓映襯。藺相如面對廉頗的驕橫無禮,“不肯與會”、“稱病不朝”、“引車避匿”,但作者沒有交代藺相如這么做的動機,作一跌宕,從而引出舍人的規(guī)諫(也是讀者的疑問),以舍人的狹窄心胸反襯藺相如的坦蕩襟懷,又作一跌宕;藺相如的答話,先將廉頗與秦王比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又一宕;接著指出連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將軍?又一宕;接著分析趙國的安全系“吾兩人”,不能兩虎相斗,又一宕;幾經(jīng)騰挪跌宕,作了許多鋪墊,到最緊要最醒目的地方,才點出“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這句話來,這確實是畫龍點睛之筆。這個睛一“點”,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讀者面前聳立起來了。
史傳文學中用細節(jié)來塑造人物形象,在先秦作品中已大量運用。司馬遷運用細節(jié)塑造人物的一個新成就,就是使細節(jié)更加符合人物性格,更能體現(xiàn)人物性格。司馬遷寫《史記》愛在人物傳記的一開頭,就用一兩個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如《陳涉世家》開頭寫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留侯世家》寫張良為圯上老人進履;《李斯列傳》開頭寫李斯觀廁鼠之別而嘆;《張湯傳》寫張湯劾鼠掠治如老獄吏等等。這些細節(jié)看來似乎與重大的歷史事件無甚關系,但仔細一想,它們卻富于代表性,具有典型的意義。它們往往或揭示人物的好尚、志趣、抱負和性格發(fā)展的趨向,或確立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調(diào),從側面反映出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風云、政治問題,在其中寄寓著作者對時代,對人物的褒貶。高爾基說“創(chuàng)造——這就是許許多多細小的東西結合成為形式完美的或大或小的整體?!薄妒酚洝返娜宋飩饔洠沁@樣的創(chuàng)造?!妒酚洝分械募毠?jié)描寫,都是真實的。它體現(xiàn)了司馬遷的實錄精神。所以《史記》中的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二、運用對比映襯的方法
對比映襯,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刻劃人物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之一。有時將正反面的人物映襯,使真善美在假丑惡的對比下顯得更加鮮明突出。有時將不同氣派作風的兩類人物對比,如綠葉扶持紅花,使中心人物更加鮮艷奪目?!妒酚洝分械摹独顚④娏袀鳌访鑼懤顝V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司馬遷為了突出李廣帶兵特點,就附帶寫了程不識帶兵的作風。“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郡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陣,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wèi),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陣。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睆倪@里,我們看到李廣帶兵的特點是寬緩簡易“行無部伍行陣”,“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近乎無為而治。程不識帶兵卻非常嚴謹,“正部曲行伍營陣”,“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乃是一絲不茍。在程不識的映襯下,紅花綠葉,李廣帶兵的特點就格外顯眼、突出。寬緩與嚴謹只是治軍的作風不同,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從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傾向性,讀者對李廣的敬慕之情也不覺油然而生。讀到這里,讀者才恍然大悟。在《李將軍列傳》中,為什么要寫李廣毫不相干的程不識?原來是為了襯托李廣。
寫李廣的不幸遭遇,司馬遷又是把李蔡與李廣對比:“蔡為人在下中,名聲出廣下其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崩畈淌抢顝V的從弟,才能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論人屬第八等,沒有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運亨通,爵封樂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廣為抗擊匈奴,馳騁疆場四十余年,身經(jīng)七十余戰(zhàn),立下過許多汗馬功勞,連匈奴人也敬畏而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墒沁@樣一位名將卻“不得爵邑,”甚至還受到誣陷,終于被迫自刎。兩相對比之下,李廣的可悲命運就具體寫出來了,當時用人制度,獎懲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來了。讀了這樣的文字,讀者禁不住要為李廣唏噓嘆息,而對當時壓抑人才的社會不覺扼腕而切齒了。
《史記》中的《項羽本紀》用人物間的相互對比和映襯來突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了人物的不同面貌。借助于這一手法的巧妙運用,使所寫的歷史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例如在巨鹿之戰(zhàn)中用諸侯軍的“從壁上觀”、“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來表現(xiàn)諸侯軍的怯懦和項羽的英勇。垓下之圍中用赤泉侯楊喜見項后“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來襯托項羽的勇武。而在鴻門宴中用劉邦的工于心計、范增的老謀深算來淋漓盡致顯示項羽的志得意滿、少謀寡斷、妄自尊大的心理狀態(tài),成功地塑造了項羽這一歷史人物。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睂Ρ扔骋r,最能突出事物的本質(zhì)特點,最能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司馬遷十分重視這種手法的作用,并且能夠巧妙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