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幫助他們提高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和健康的體魄,還要求他們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質。大學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發(fā)展和成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重要性
大學生是一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的群體,走上工作崗位后屬于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力軍。他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1]。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部分大學生存在思想道德素質不高,違法犯罪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云南大學馬加爵因瑣事隨意剝奪他人生命案和該大學楊樂殺人碎尸案,西安音樂學院學生藥家鑫交通肇事后故意殺人案,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動物園硫酸燒狗熊案,興義民族師范學院龍仕緒殺人案等等。這些案件既反映當前部分大學生法制意識淡漠,也反映了一些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低下。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幫助他們提高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和健康的體魄,還要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意識。大學時期是人生道德修養(yǎng)形成、發(fā)展和成熟的一個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正是解決這一重要問題的課程,它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對大學生思想的塑造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基礎”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課程之一
這門課程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理論基礎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與法制教育。培養(yǎng)合格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和接班人,是本課程的基本定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針對當前國際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國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以及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等形勢基本判斷的方位上提出來的,是為了培養(yǎng)我國社會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而提出來的,是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在全社會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合格社會主義公民的重要課程。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2],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基礎”課就是為當代大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去認識世界和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課程。加強對青年學生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教育能使他們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同時用正確世界觀去指導自己的人生,認清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此門課程能給他們提供科學的人生指南,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和正確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和作用。
二、學校及各部門應明確“基礎”課的重要性,對該課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該門課不僅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還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要內容,社會主義榮辱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體驗,能幫助大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制觀念,增強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全面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質。作為學校及相關部門應清醒認知,每個大學生在初進大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迷茫,因為他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變了一種身份,會開始在這個新的環(huán)境里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和前進方向。這時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與法律知識的教育,引導著他們去認識自己和正確處理周邊的人和事。這一時期,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以完善自我。要完成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目標,需要學校和學校各門部門的大力支持并高度重視,包括指導思想上的重視、學時和經費上的保證。
三、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質,是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成才的需要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實現(xiàn)高?;救蝿蘸团囵B(yǎng)目標的保障,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盎A”課能幫助大學生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大量素材和生動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獲得真、善、美的心理啟迪,正確掌握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理論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該門課程以貼近大學生心理實際,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認知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更好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完成大學期間的發(fā)展任務。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是大學生人生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將經受人生里程中多方面的新考驗。它既是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是自己人生發(fā)展的一次機遇。然而,由于當代社會背景以及個體特點及其經歷的原因,近年來大學生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為突出,嚴重地影響大學生學業(yè)的完成和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生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知識的教育,有助于幫助大學生提高自我素質,增強應對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思想影響挑戰(zhàn)的能力,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完成大學期間的各項發(fā)展任務,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之才。其次,加強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有助于幫助青年學生積極探討人生的具體問題,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大學生離開家庭并逐漸融入社會,他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有關個體和社會發(fā)展的具體問題,并引發(fā)有關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相應思索?!盎A”課程針對大學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從在大學期間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fā),進而透過具體現(xiàn)象探索人生和社會發(fā)展的哲理問題,撥開一些社會假象的迷霧和西方資本主義價值取向的干擾,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從而為自己的成才撥正航向。最后,通過對“基礎”課的學習,還將有利于青年學生不斷地完善自己,實現(xiàn)自我的新境
四、“基礎”課程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質
道德側重于內心,法律側重于行為,修身養(yǎng)性歷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學生人個體發(fā)展的目標,同時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保證。部分大學生尚存在道德和法律之間的界限有時難以明確,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是否違法或犯罪存在模糊認識。只有加強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才能在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規(guī)范之間作出正確判斷。
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建設過程中承擔了重要責任,黨和政府對此也寄以殷切厚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4]?!蓖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將有助于青年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華,并在當代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無愧于時代與民族的重托、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人。通過“基礎”課中的道德修養(yǎng)內容的學習,能提高大學生的人的氣質、升華人的道德、完善人的人格、培育人的素質;對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能使學生認識法律制度、領會法律精神、提升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是一門融教學與實踐于一爐的思想道德與法律課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的進行教育,幫助他們認清自己成長的方向和目標,從而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正確,把自己培養(yǎng)成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否則將找不到正確前進的道路和方向,甚至墮落成危害國家、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罪人。
總之,通過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使他們把擺正自己的人生價值坐標;擺正與國家、民族命運相關的高度,努力學習科學文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制意識,成為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主義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高教出版社 2013年版
[2]《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高教出版社 2013年版
[3]《東北師范大學》2007“新時期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問題論析”碩士論文 張建闊
[4]《梁啟超文集》“政論” 《少年中國說》
作者簡介:羅連慧,生于1969年2月,女,籍貫貴州貴定,貴州省黔南州貴定縣職業(yè)技術學校任教,中學數(shù)學高級教師。